标签:
感悟随笔 |
繁华的背后
——关于胡山林场的冷思考
王安石在游保禅山记中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可对于我们一般的上班族来说,利用假期休闲放松,大可不必非要去险远的地方,也不见得非得是“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只要稍微有点名气——在现在的章丘,稍微有点名气的景点,门票就得三十元以上——所以应该先加两个定语,是只要我们能知道名字又可以基本不用门票又稍微有点名气的地方,能活动活动身体,放松一下精神就可以了。所以,五一长假期间,我和老婆就带着孩子,一家三口参观了一把在章丘小有名气的胡山林场,目的除了上面说的,还为了帮孩子写环保征文找点素材。
现在,全国上下旅游热盛行。一到黄金周,公路、铁路、水路、航空是交通拥挤,条条线路爆满;饭店、酒店、旅店是生意红火,家家喜气洋洋,好一派热火朝天的热闹繁华的景象。在咱们章丘,旅游业更是异常的火爆。这几年来,在坚持搞好传统旅游项目的同时,又先后开发了白云湖旅游区、锦屏山旅游区、三王峪旅游区、七星台(四角城)旅游区等新旅游区,新建扩建了明水城区的百脉泉公园、荷花公园、眼名泉公园老景区等,而每一个景区都是游人如织,摩肩接踵,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确实,这是党的政策好,章丘的领导有远见,抓住了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带领着章丘人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走在了前面。有钱了,物质生活提高了,精神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越来越高了,这是章丘旅游业的迅速升温、发展、壮大的直接原因。从大的方面说,旅游业极大的拉动市场消费,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从小的方面说,既给旅游者带来极大的身心愉悦,又给当地政府和人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因此,政府扶持、发展旅游事业,群众支持、参与旅游事业,整个旅游业呈现无限繁华的景象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在这些热点旅游区中,胡山林场这个传统的旅游区,这个国家自然森林公园自然不会作壁上观,不会落在后边。平时是什么情况,我不了解,不便臆断妄言;五一期间我的亲自“大驾光临”,确实看到的是一片热热闹闹的繁华景象。山是郁郁青青,“蔚然而深秀”;树是枝繁叶茂,“秀而繁阴”;人是熙熙攘攘,红男绿女,扶老携幼,前呼后应,车马塞途。
还没见到林区的门墙呢,就被一股浓郁的槐花香味熏得如醉如痴了。停下车看看,槐树林东西长四五百米,南北宽也有五六十米吧,中无杂树。林子很密,树下只能透出稀疏的斑驳的日光;花开得正忙,树梢上绿叶与白花相间,仿佛绿缎上镶满了翩翩素白的流苏,又如同绿墙上挂着一盏盏的白色灯笼;更忙的是那些嘤嘤嗡嗡的蜜蜂,树上树下,花前花后,都拱着身子,既像辛勤的老农,更像趴在游戏机上的孩子,满怀着热情,永不知疲倦,采满了花粉,就唱着歌往蜂房里飞。和它们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坐在树下休息的游客,或者是悠闲的小吃铺的老板们,坐着马扎儿,泡着一杯茶,摆着一枰棋,等待客人的光临;还有放蜂人养的几只小鸡子,在树下转来转去,偶尔调皮地啄一下草丛或树叶,也不知道它们是在找小虫子,还是在寻草种子。相信陶渊明如果看到这个景象,一定不会再钻到那个小洞里去寻找什么桃花源了。
随着人流,进入林区以后,除了路边的绿化树,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是那些打扮成帐篷样的小房子,以及小房子外面的小轿车们,房子们和车子们的外边是东一个西一个的喝醉了酒似的什么全羊、什么炒鸡的牌子。虽然离吃饭的时间还很早,可是这些房子里早已装满了人,不用说,那生意,红火的异常。
过了一道牌坊,不知道又走了几个上坡下坡,突然,峰回路转,一堆高大的建筑出现在眼前,上面挂着某某度假村的牌子,牌子下又是塞得满满的车子。在车子和“村子”里进进出出的热闹场景,丝毫不亚于在蜂箱门口的蜜蜂们。我禁不住想告诉孩子:将来要好好的混——不止是要好好的学——等我们有钱了,也可以像人家一样,爬进蜂箱里,吃得脑满肠肥以后,打着饱嗝赏风景。然后,我们一家人就绕过车子,正式走上了进山的小路。
我们走的是山谷的一条小路。小路是用谷底的乱石自然摆成的,高低坎坷,没有任何人为的痕迹,绝对是纯天然的——这是和我见过的其他任何景区都不一样的。一开始,谷中的树木以槐树居多,也杂有几棵核桃,更多的是一些叫不上名字的灌木,但是真正高大挺拔的不多;树很密,从谷底的树缝里往两边的山坡上看,几乎见不到裸露的岩石(等到了山顶,从上往下看,谷底也不见裸露的岩石);也很茂盛,在树下一路走来,几乎没有一个地方能被太阳晒着。树林中还有这样那样的几种鸟鸣声,如果游客稍微少一点,就可以在这里体验什么叫“鸟鸣山更幽”了;更让人欣喜的是,我们居然看到了一只野兔,从我们眼前一略而过。
再往上走,路越来越陡,风也渐渐的大了,树也渐渐的都变成了柏树,问问前面往回走的人,说马上就到山顶了。喝了点水,稍事休息,果然,一抬脚,我们就到了山顶。让人失望的是,从山顶往另一面的山坡望去,几乎看不到什么树木,除了光秃秃的岩石,还是光秃秃的岩石——原来胡山林场就只有这么大!原来胡山国家自然森林公园就只是一道山谷!
没有什么好看的了,我们只好往回走,也许是刚才的沮丧心情所致,我老是低着头,一句话也不想说。然而低着头匆匆赶路的我,却又发现了一些更让我沮丧的事:一路上遍地是垃圾,随地可见的是各种颜色的塑料袋,各种废纸,还有其他的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一路上也没有发现一个垃圾筒,也没有一个厕所,甚至没有一个指示牌!
这就是胡山林场!
回来后,翻来覆去地想了很多:我们章丘的旅游业虽然还不是主导产业,可是我们正在创建全国旅游城市!胡山林场不是章丘的主要旅游景点,可是它也代表着章丘的旅游形象呀!这么个脏乱差的胡山,和咱们一日千里发展的章丘经济是多么不协调呀!尤其是林场就座落在济王路边上,大经十路这样一条代表章丘形象的主干路边上,这条路上还有着众多的学院,号称大学城,有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学子呀!我们有能力开发建设好锦屏山、三王峪、七星台,有能力大修百脉泉、荷花广场、眼明泉公园,为什么就不能再打扮打扮胡山林场呢?我们不能不考虑它的宣传效应啊!这也是我们章丘人的脸面呀!
从林场自身来说,造成林场现状也有林场的工作人员的很大责任,你们有义务把林场变得更大更美。林场已经建成这么多年了,可是树种还是这么少,只有槐树、柏树、核桃和几种灌木;面积还是这么小,只有区区几十亩,不到一百亩吧,林场东、南、西三面那么多的荒山秃岭等着绿化,那么多的濯濯童山等着穿上新装,还有多少裸露的地表等着种上树木和草皮呀!如果你们太忙,可以准备一些工具和苗木,像野三坡一样,让每一个来参观林场的游客自由种植纪念树也是好办法呀。
莫名的,耳边总是鸣响着嘈杂喧哗的人声,眼前总是晃动着络绎不绝的游客,进进出出的众多的车辆,这一切总让我觉得林场以这么小的规模,接待这么多的游客,既像一个过早地担起生活重担的孩子,又像臧克家笔下的老马一样无奈: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不能再这样掠夺式的使用旅游资源了!
不能再这样掠夺性的开发胡山林场和胡山林场这样的“林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