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东征孙权,诸事一帆风顺。这天,诸葛亮闲来无事,从相府的后院里走出来散步,一边想着怎样进一步加速发展蜀汉事业。不知不觉间走过一扇门,被一阵突如其来的说话声打断了思路。原来是一群人围在四川大学的门口看招聘博导的启事。诸葛亮想,自己才智过人,学富五车,也许能胜任博导工作,就化名孔明参加了面试。校长发现孔明学识渊博,人品又好,就安排他指导新录取的刘禅、关羽、马谡、魏延。
第一堂课教语文口语训练——表达要准确。孔明老师就遇到了一个难题,刘备要诸葛亮带兵西征,留关云长守荆州大本营。要求孔明老师替诸葛亮给关羽提个工作建议。孔明脱口而出:“北抗曹操,东和孙权”。但由于关羽理解力太差,没有弄清哪项工作更重要,哪项工作是战略基础。后来,关羽镇守荆州的时候,就片面的理解了老师的指导方针,一心只顾全力抗曹,忽略了团结东吴。以至于东吴偷袭荆州,关云长只好败走麦城,直至丧命。
第二堂课教社会实践。诸葛亮看到刘禅比较笨,智商比较低,害怕他学不会,可他又是皇帝刘备的儿子。教不好当然不行了,诸葛亮就是把所有的事情都替刘禅处理完,只是把处理方法和结果告诉刘禅。由于刘禅不知道事情处理的过程是什么,也没有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学了半天,自己还是一头雾水。毕业后自己负责具体工作,任嘛不会,甚至忠奸不分,不到几年,就只好投降曹魏,过上了亡国奴的生活。
第三堂课,讲《演讲与口才》。马谡是慕名来拜访导师,学习了《隆中对》和《舌战群儒》后,马谡觉得自己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他学会了说的本领,能说的最高领导信任自己,把重要人物交给自己。于是,在一次重要的战役中,马谡领到了一个守街亭的任务。但由于照搬书本知识,不会灵活运用,最终没有完成任务,结果是全军全线崩溃。被领导数落了一通之后,做了刀下之鬼。
第四堂课教形体训练。可是孔明老师一看这个学生魏延,就在心里嘀咕:这是个什么东西?怎么长得这么让人讨厌?你看他面如重枣,就像天天喝醉了酒似的;目若朗星,这么亮的眼珠子,不是贼是什么?这样的人可不能让他得志,对,打击着点。虽然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个魏延对主子相当忠诚,做事不惜力气,还很善于动脑子,可就是看着不顺眼——早晚要想办法把他弄出去才好,这个意见,我要写在魏延的档案里,让他主子看着办去吧。后来,这个魏延果不出所料,还是造反了吧?多亏我给杨仪留下锦囊妙计,才斩了他!要不——哼……
幸亏诸葛亮没有做今天的博导,要不然——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