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活感悟 |
分类: 生活感悟 |
伟大与平凡
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想做伟大的人,不甘做平凡的人。然而十几年或者几十年过去之后,很多人仍然是平凡的人,没有如愿以偿地成为伟大的人。
这里边的原因是什么呢?很多人都在探求问题的答案。实际上,问题很简单,就像一位教育家所说的那样,伟大的人是用一百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一个问题,而平凡的人或者平庸的人是用一个方法解决一百个不同的问题。在这里,平凡的或平庸的人,看似是镇静自若,有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风度,实际则是一种思想的懒惰,是不肯动脑的表现。我们知道,成功者都是善于用脑子做事的人,只知道用手脚做事的人和牲畜没有什么两样——这话虽然难听一点,可是却讲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道理。这样的例子也不用举,生活当中到处都是。
好像是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能用二十种以上不同的语气说出“请你过来”。这是四个非常简单的字,我不知道在俄文里怎么读,可是在我们汉语里,用二十种不同的语气把它读出来,是需要好好的费一番脑筋的。我是尽了好大的努力,才读出十来种的,所以我的语言非常贫乏,表现力很差,直接的后果就是我永远都成不了优秀教师。
鲁迅是咱们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吧,他的老师在教给他写文章的时候,总是布置完一个题目,大家就开始写。写完以后交上来,先生看一眼,“不通”;拿回来重作,交上去,又是“不通”。然而几遍的不通以后,就渐渐的通了,甚至于脸上见到笑容了,更深至于看到先生捻着胡须点头了。在这来来回回的反复之中,肯定是要后一遍超过前一遍的,这作文的方法里,其实也蕴含着伟大的道理,那就是不断的优化再优化,反复的雕琢,用心的揣摩。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用脑子做事的过程,可见不断的动脑,不单可以把平凡的文章改的伟大,也可以把平凡的人变成伟大的文学家呢。
现在的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喜欢动脑,不愿意主动的思考问题,还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问题很严重,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长此下去不但成不了伟大的“人物”,就是做一个平凡的人也很难哩!
2007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