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课,一个都不会少
章丘市枣园中学 刘廷泉
有部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反映的是孩子受教育的全面性问题,电影很深刻,也很感人,引起了相当大的社会轰动。但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却有不少学生虽然坐在了教室里,却并没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可以说是“人在曹营心在汉”。从表面上看,是一个也没少,可是他们人在心不在,并没有学到知识,养成能力,得到发展。教师要调动这部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实现人人发展的教育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因为活动课——尤其是一些竞赛类的活动课,符合他们的年龄、心理特点,可以很容易的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他们愿意参加、乐于参加,教师只要认真设计好、组织好,是很容易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的。活动课,使我们转变了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改变了教育教学形式与手段:我们不再是压着他们学、逼着他们学,而是引导着他们学,吸引着他们学,谁学习,谁参与,谁快乐,真是一个都不会少,一个都不可能少。
一、活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学习永远是一种主体实践行为,也只能是一种主体实践行为,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读书,就像父母不能代替孩子吃饭走路一样,学习必须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因此,将学生置于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中,通过学生自己积极的活动,才能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与潜能,争取成功、积极参与活动本来就是每一个学生的自然倾向。在活动过程中,不仅能够真正实现学生自身的价值和潜能,同时,多样化的活动还可以塑造学生健全的心理、积极的态度、合作的精神。所以,我们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的成功,以开发其自身的发展潜能和动力系统,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二、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育过程
在现代教育看来,学生积极参与的教育活动才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前提。通过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使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获得真正的解决,实现教育的目的。
在现实的教学情况下,怎样使学生既作为主体充分活动起来,又不致造成完全无序的后果呢?我们不妨多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试一试”、“议一议”、“做一做”,引导学生“辨误——纠错——创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注意到学生主体的存在,给他们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不但听老师讲,而且要自己做。这样,学生就会在活动中亲历亲知,获得直接的感受和体验。学生自己担负起自己所需承担的全部责任和义务,主动投入各种教学活动,他们才不再仅仅是教学的对象,而是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
三、活动的目的是内化教育
教师的要求在学生的积极活动中,可以逐渐得以内化,成为学生自身的素质。不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形式,不论是知识能力还是意志品质、情感态度,教师都要善于设计恰当的活动形式与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可能接受更多的知识,形成更强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在活动中实现知识的自我增值和能力的创造性开发,直至把教师的期望变成学生自己的期望,最后实现教育的根本任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