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简爱》分享稿
(2017-07-20 16:41:06)
标签:
共读简爱 |
分类: 梅巫书话 |
我很想从文学和写作的角度来阅读《简•爱》,可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她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把我的视角转移到教育的角度来阅读和思考。后来了解到夏洛蒂的自身成长经历,她曾有过的教育理想,办一所学校,也就不再奇怪了。她最初的理想不是写小说,而是办学校,只是几次尝试以失败告终,从而提前施行她的文学梦想。所以她在书中其实也同时在思考教育和成长这样的主题,如此看来,这本书还真算得上是教育书系的小说了。好的小说常常会是多主题,多视野的,简•爱也达到了这样的特点,个中诸多人物都值得体会,而且有时候会发现,我们的生活离小说很近。
在《简•爱》第四章里,当她的舅妈里德太太在洛伍德学校的主管勃洛赫斯特先生面前诽谤简•爱,说简•爱有个最坏的毛病是爱骗人,简•爱有一段内心独白:我一定要说,我受到别人残酷的践踏,就一定要反咬。可是怎么个咬法?我有什么力量去反击我的仇敌?我竭尽全力想出了这样几句直截了断的话来:“我并不爱骗人。我要是爱骗人,就会说我爱你了,可是我明说,我不爱你,除了约翰里德,世界上我最恨的就是你了。至于这本讲撒谎者的书,那你最好还是拿去给你的女儿乔治娜,因为爱撒谎的是她不是我。”后来,在里德太太临终之前,简去看她的时候,她说道,你的脾气坏透了,而且我到今天还觉得实在摸不透,我永远也弄不懂,你怎么九年里不管受到什么对待,都能一声不响忍耐着,到第十年却火气十足地全部爆发了出来。为什么呢?我想主要原因是阅读。因为简•爱是个极其热爱阅读的孩子,她在遭受到很多不公平待遇时,她都会选择阅读这件事去抚慰自己,当她十岁的时候,一个十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阅读能力和阅读积累,她的内心慢慢得到了成长,她变得强大了起来,正是因为有了阅读,才有了她对奴性的、对被虐待命运的反抗,同时她又为反抗后自己的行为,开始了反省。第四章,后面又有一段话就是这种反省能力的体现:我头一次尝到了一点报复的滋味。它就仿佛芬芳美酒一般,刚喝下时觉得暖和和,香喷喷,可事后的回味却又涩又辣,给我一种喝了毒酒似的感觉。现在我倒很愿意跑去请求里德太太原谅……我要是能施展某种比说恶毒话更高明一些的才能,能滋长某种不像满心郁怒那么凶狠的感情就好了。我拿了一本书……这里简又开始阅读了,……真有意思,读书论坛一月分享的这本文学书,竟然是故事外,故事内,不管是勃朗特还是她塑造的人物,都是阅读成瘾的。
读《简•爱》第三十章,其中谈到简•爱与戴爱娜姐妹的关系,其实也是类似于共度建立起来的情趣相同,价值观相似,由此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状态。还有,当一个人通过阅读达到的认知,可以于简朴中发现美,于大自然中感受到无穷的欢乐源泉,而不是囿于物资的支撑。
著名诗人里尔克在给青年人的信一书中就说到,请走向内心深处……然后你接近自然。苏格拉底也曾说过,没有反省的生活不值得活,这一切都明白,具有反省精神的人,自然会走到内心深处,然后再由内及外,投向与自身有联系的自然界。
而《简•爱》一书中的简•爱,在失恋之后,所经历的各种艰辛,与其说是故事中的情节,不如说是作者精神世界的一场浩劫物化而呈现的现实遭遇,如果这些情节不是作者本人所经历,而是她的想象力所构思,那么,真真切切,她身心所经受的折磨就如走过地狱一般,在此停歇,便由动荡复归于平静,必然是具有涅槃之重生意味。我们在生活中所遇的很多事情皆会如此,不一定是爱情,还包括重大疾病、灾祸。一旦走过事发的那一阶段涡流般天翻地覆的生活,只要坚挺地支撑下去,也会获得人身的一种新境界,一次新的宁静。亦如这一章中的简•爱,虽然前途仍然是未知的,但她已经慢慢在康复,在愈合着心灵的伤口,成熟意味着是什么呢?成熟并不是意味着我们不会受伤,而是愈合能力逐步加强。
夏洛蒂勃朗特曾经在一所康斯坦丁埃热夫妇的学校学习,后来还在这所学校任教,并与其家人一起生活,在此过程中,二十七岁的夏洛蒂渐渐迷上男主人埃热,在夏洛蒂眼里,埃热是个极有精神力量的人,他的思想、谈吐对她这位助手的关心都使她如痴如醉。后来她不得不离开了埃热,这段时间使她感到沮丧绝望,《简•爱》,是一部类似于作者自传体的小说,这其中的感情历程中或多或少有她本人的影子。但丁的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光看这题目,想想也便如人的精神成长之旅所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走过地狱,走过炼狱,才能使我们的精神真正强大起来,以至于获得并拥有幸福的能力。不过《简•爱》真是一本让人翻开就想一口气读完的好小说。
我已经读到简•爱笔力弱的地方了,就是这样伟大的小说家,也有写得不够hold住的地方了。毕竟是缺少实际体验,把本该最华美的地方写弱了点儿。小说之美在于细节如莫愁之美的故事之所以魅力不够,力度较弱,皆缘于粗线条,故事性强于细节了。他不是以人物推动故事,而是以情节推动故事的。
这样的小说,随便翻开一个篇章,都可以读下去,可以说开去,可以有很多很多的感慨。爱情是其中的一个主题,但并不是全部。外国小说读多了就有亲切感了。阅读的时候我把海伦和她的对话,全部划线了。这部小说里对大自然的描写也非常精彩,这也体现了勃朗特的观察力,但她写风景的方式不同于白描,她把自己的心情写进去了,于是自然环境的描写就起了衬托作用。他父亲曾经为她兄妹找过专职绘画老师指导过绘画这门艺术,小说中很多和她个人经历有关。再读《简•爱》,尤其是最后简与罗切斯特重逢那场景片段,突然读出舞台剧的感觉,猛然想起莎士比亚的作品,毫无疑问,勃朗特依然不可避免的受其影响,这和现代小说的一些特征还是有区别的。事实上,如果生活中两个这样经历彼此相爱的人重逢,也许他们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不是巨大的欢喜就是悲伤,然后是紧紧相拥无需言语,当然这也是我猜想的。语言有时候是个很多余的东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