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味膳食指南人生——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有感

(2017-07-20 15:06:28)
标签: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膳食

指南

品味人生

分类: 梅巫书话

我一直很相信人和书是有一定缘分的。在这浩瀚的书海中,此生我们能读到的书,是少之又少的。但我们一点儿都不需为此遗憾,正是这样的少,才保护了我们如味蕾一样对书所具有的品味。事实上,一个人也确实没必要读太多的书,在我们翻阅或者触过的书中,最后只有极少一部分会沉甸下来,与我们的生命切切相关了。对一般的人来讲博览或泛读,只是为了我们抵达真正生命之书的法门或者途径。

生命总会在我们不断地探索和期许的过程中,给我们指明着它必然的方向,每个人都各不相同。但令人惊喜的是这一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的人。诚如,生命最后的终极目标是死亡,但是我们生命的意义却是体现在奔赴活着的路上。因此,如何活是很重要的事情了。活着总离不开对食物的摄取,对能量的需求。一开始是物质的,在物质满足后,才有了各种各样精神的需求。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像这样一本书,原本并不在我的阅读计划中。想起它的渊源,便也算是生命过程中的一段趣事,未来会怎样,是不可知的。

在这个小县城生活了很多年,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因为读书的喜好,结识到一群同样喜欢读书的人,这数量可以多达几百人,并在文化局、图书馆这样的政府机构推动下,利用它们建立的阅读推广平台,既参与群体性共读的活动,又可以依靠自己的兴趣所致,读自己的书。共同阅读,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此之前,我有过几年的共读经历,利用晨诵的时间,共读过《道德经》、《论语百句》、四季古诗词、《草根谭》等,也读过卡波斯卡那样解读有难度的现代诗集《万物静默如谜》,这些都是我生命中极难忘而欣喜的阅读经历。加入读书会后,我与书友共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简爱》、《活着》、《当你遇到一个人》、《一个人朝圣的路》,尤其是与二十多位群友共读了三个月的《百年孤独》,共读中出现的温暖和触动,以及在书内和书外的收获,实在不是三言两句可以说尽的,细致的感觉在此也按下不表了。每一本,貌似与他们共读的书,却又都走在自己的心路上,我从来没有偏离自己的方向,这些书都深深地滋养了我。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一起读一本书,并互相交流对该书的感受、困惑和心得,这时候对一本书的深入和理解,就好比三个臭皮匠抵过一个诸葛亮,同时参与的人群,也会因为交流而加深彼此之间的关系。“膳食指南”一书,便是在这样的阅读平台上出现的。关于饮食的书,家里也有不少,如散文类:梁实秋的《雅舍谈吃》、汪益祺的《五味》,健康类:《不生病的智慧》,或者食谱类:《减肥食谱》等,但是这种膳食指南类书籍却没有,凭着对书整个框架的敏感度,我想要得到这本书的念头冒了上来。

起初的念头,还真就只是想得到一本书,至于怎么读,并没作任何想法。那天的活动场所,在卫计委的四楼会议室,一张很大椭圆型大桌子,大家围着一圈,坐得满满地,靠墙边还加了一些椅子,也可以用来落座。我去晚了,圆桌上已没有位置,一个自称是主办单位的女子慷慨地出让了她的位置,我想我会认真听的,事后,发现人家也是来认真听讲的,只是换到了墙边上去坐了,我就差不多如坐针毡了,深觉原来个性中的私己主义,还是一点儿也没有消融。

有些事情参与了,最后的收获往往并不是起初的那个想法。这就如我们看一部电影简介,但是自己真正看了,才晓得感受并不一定是那样的。膳食指南指导阅读启动仪式,似乎就是这样。虽然共读群友不少见过,也一起参加过好多次大型小型线上线下的活动,但围成一圈,面对面的坐着,且挤在一个不大不小的会议室里,现场突然有了一种妙不可言,近乎围炉,升出一股看不见,却感受得到地暖融融的气氛,想想,都有点令人感慨万千,在当下这个如此现实的世界,还会有这样一群人,毫无功利性的,以读书为媒介,聚在一起,谈论生活和阅读,而且有意思的是,这一天,主要是谈论一本和吃有关的书,这就突然感觉身体和精神都得到了滋养。与会的三十多人,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在谈到饮食的时候,听到一男士说,“男人学一学膳食,会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增进夫妻感情,男人偶尔烧一顿饭,老婆都会觉得自己特别爱他,……。”我偷偷地笑了,可见我们的膳食之重要性,并不仅仅是健康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南类的书,一般人恐怕都很少会饶有兴致的从头读到尾的,可是当我后来真正打开它,缓慢进行阅读时,却发现这岂止是一本膳食指南,更是一本生活指南。这书读来竟如饮甘饴,不断地拓展和指引着我对食物和生活的认识。关于生活,关于健康生活,恐怕大多数人都以为自己是懂的,很少人会想到,这还需要指导。翻开这样一本书,我们会发现,此懂和彼懂也是有区别的,任何没有付诸实践行为的“懂”,都是肤浅的懂,都是不曾深刻认识的“懂”,也即“不懂”。阅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我还发现自己,包括身边的人,我们的亚健康,正是我们的这种“不懂”所造成的。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人,是从物质匮乏开始到物质丰富生活过来的一代人,我们的饮食也是这样的,但是丰富之后,就面临取舍,面临选择,但是正是这样的过程中,我们更多的人生精力,却用来享受或者应付生活中其他种种了,而忽略了本该最重视的生命本质。膳食和运动,便是其中之一二。

这些年我们总是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或金钱,去做了很多我们以为很重要很值得做的事情,但是,但回过来想想,那些我们做过的事情,果真重要吗?那些事情,有可能离我们的生命本质极为遥远,但是,对于健康,对于合理的膳食,健康的生活,我们为之花费的时间和金钱却少之又少。 我竟如此本末倒置,舍本取未的生活了多少年哪!

生命都有核,这个核就是我们的身体以及我们的心灵。就如《红楼梦》中那块通灵宝玉,原只是渴求羡慕着人间荣耀繁华,直到来世上历经了一番离合悲欢炎凉世态,才体悟出生命的本意。我们也一样,大都数人都是繁华落尽,才能更真切地看到自己的身体,这个被我们使用甚至糟踏了的身体,这个我们赖以存世的最后资本。

可喜的是,当一个国家,或者社会群体,开始重视膳食和健康的关系时,也意味着,重视身体和健康就不再是老年的意识,而是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了。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温饱之后,会清醒地认识到健康,甚至有节制、俭约、朴素,有品质生活的重要性。

而关于这本书,里面讲了什么,怎么去阅读,我想,书里已经讲了很多,我的读友们也会讲的,就不再多讲了,只要有缘人自与它相逢。我只知道,在阅读了它之后,它便成了我生命中的书,一本在我生命中留下烙印的书。我会让它一直陪伴着我,我会更懂得珍惜和感恩,让我依凭于世的这个独一无二的“资本”。2017-07-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