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喜报喜报:文章《一位家长眼中的安全教育》杂志发表

(2009-07-12 14:56:26)
标签:

教育随笔

婴幼儿安全教育

毕业论文

孩子

杂志发表

稿酬

妈妈

育儿

分类: 育儿感悟

      喜报喜报:文章《一位家长眼中的安全教育》杂志发表       喜报喜报:文章《一位家长眼中的安全教育》杂志发表 喜报喜报:喜报喜报:文章《一位家长眼中的安全教育》杂志发表         

                四篇文章在《孩子》杂志发表啦!喜报喜报:文章《一位家长眼中的安全教育》杂志发表

 

     今年一月初,我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在相互问好之后,我礼貌地询问对方“请问您哪位呀?”对方做了回答,起初我听成是“您孩子叫琳琳”,我以为是和琳儿有关的什么事,便说:“是啊,我女儿叫琳琳,请问您哪位呀?”结果对方又回答,我这才听清人家说的是:“我是《孩子》的赵玲玲。”噢,天哪!我这是什么烂耳朵哟!我赶紧连呼“对不起”,赵玲玲老师没有介意,我们一起大笑起来,然后开始了愉快的交流。

 

     原来是赵老师向我约稿,真是让我受宠若惊!当时没有具体说需要哪方面的文章,她让我把没在别的刊物上发表过的文章都给她传过去,而且就在当天便要,说是老总催得急。因为我买过《孩子》杂志,对其并不陌生,就没多想便爽快地答应了。那些天,家里电脑正在“闹罢工”,但约定了当晚7点之前要把稿子传给她,我急忙赶到老公的办公室里忙乎开了。没有时间细细修改文章,我只是把博客上发表过的一些“教育随笔”类文章简单组合了一下,整理成了15篇文稿,按时传到了赵老师的邮箱中。

 

     春节时,我正和家人在海南度假,又接到了赵玲玲老师的电话,她告诉我有三篇文章发表了,我惊喜不已。同时,她再次向我约稿,我身在外不能及时完成任务,她询问我,返回以后可否在15天内完稿,我保证没有问题。谁知回来后电脑还在“休假”不愿干活,而我又意外地病了十几天,为准时交稿,我便将去年写的毕业论文进行修改,传给她算是交了差。

 

     再次让我惊喜的是:这篇文章又幸运地“中标”了!至此,我已有4篇拙文在《孩子》杂志发表,这实在是令人兴奋地事!不过,我至今都不清楚在《孩子》“3月号”上发表的究竟是哪三篇文章?因为,赵老师给我寄了两次样刊都没能收到,等我在书店、书亭到处搜索《孩子》3月号时,人家早就在卖“4月号”了。五月下旬,我终于收到了《孩子》“6月号”的样刊和4篇文章的稿费,真是激动不已啊!

 

     真的没有想到上帝对我如此宠爱有加!让我能够接连登上《孩子》杂志!这要感谢亲爱的编辑赵玲玲老师对我的厚爱,使我拥有了今天的幸运。在此,真诚地向这位可敬的编辑老师,送上我最最衷心的感谢!祝福她和家人天天都快乐、时时都幸福、分分都健康、妙妙都平安!

 

     也非常感谢您的来访!谢谢您耐心浏览此文!谢谢您分享我的快乐!并祝您全家永远开心快乐幸福平安!下面,就把我收到的杂志样刊片片传上来,与大家分享分享吧

 

     一、这是杂志及信封

          喜报喜报:文章《一位家长眼中的安全教育》杂志发表

 

     二、这是《孩子》杂志2009年6月(总第94期)的封面

                喜报喜报:文章《一位家长眼中的安全教育》杂志发表

 

     三、这就是我的拙文,在第52—53页,占了一页半。

            喜报喜报:文章《一位家长眼中的安全教育》杂志发表

         喜报喜报:文章《一位家长眼中的安全教育》杂志发表

 

     四、这是杂志给我的两张稿费汇款单

          喜报喜报:文章《一位家长眼中的安全教育》杂志发表

     汇款单上注明是“3月号稿酬”,金额为:89.00元。估计就是发表在《孩子》6月号上的 “一位家长眼中的安全教育” 这篇文章的稿酬。

 

          喜报喜报:文章《一位家长眼中的安全教育》杂志发表

     汇款单上注明是“3月号稿酬”,金额为:203元。估计是最初入选的三篇文章的稿费,可能发表在《孩子》3月刊上吧?因为我至今没有收到样刊。

 

     这篇文章原本是我在网络学院的毕业论文节选,但原文太长,赵玲玲老师非常用心地做了删减和修改,并换了另一个标题,以新的面貌出现在杂志上。这是一个难度和强度都相当大的劳动,赵玲玲老师不辞辛苦地将我的拙文修饰得简洁精炼而富魅力,我的心中充满了无以言尽的感激。真是太辛苦赵老师、让赵老师费心了!再次向亲爱的赵玲玲老师致以最最衷心的感谢!

 

附:发表在杂志上的文章             

                           一位家长眼中的安全教育

    近年来,学齢前儿童发生伤亡或受到侵害的案例频频发生,触目惊心,令人心痛。如何使孩子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家长对孩子细心的保护固然十分重要,但危险防不胜防,家长不可能分分秒秒地保护着孩子,所以,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提高孩子自身的防护能力才是更为重要的。那么,家长在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对此,我想谈点自己的浅见,愿与更多的家长们分享探索。

 

告诉孩子什么是危险,怎样做才是安全,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孩子的安全意识不是长大了就自然会有的,需要从一出生就开始渗透。或许有人会说,孩子太小,尤其是0—3岁的婴幼儿啥都不懂,怎么培养安全意识?哪有什么能力保护自己嘛!其实,“心理学家研究证实,一岁以内的婴儿已经具有了躲避危险的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更早时候身体运动所带给她的经验。”比如:未满月的婴儿,成人张开五指并把手从较远处突然靠近婴儿的面部,婴儿就会立刻眨眼睛;又比如:两三个月的婴儿,头部能够左右转动后,当你做同样的动作,他还会把头转向一侧。婴儿的“眨眼”和“转头”都是因为他判断到了危险临近而做出的躲避反应。

 

     家长一方面要保护好幼小的孩子,同时也要不断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危险的,怎样做才是安全。如果家长一味地单向保护孩子,让孩子生活在安全的真空中,让孩子与危险绝缘,剥夺了孩子学习辨识和防范危险的机会。使孩子对那些可能的危险缺乏认知,其安全意识和对危险的预见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也就无法得到良好的发展,当危险来临时,孩子就会全然不知,完全没有经验,因而才会经常受伤,发生危险。

 

放手锻炼孩子,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

 

     家长不是孩子万能的保护神,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慢慢脱离父母的视线和照顾,那么,适当放手锻炼孩子,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自理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孩子的抗危险能力,也就是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比如,教会孩子从高处下地的正确方法,那么当你不在孩子身边时,孩子也能自己安全地从高处下地,自然就会减少坠落的危险。

 

     很多家长对孩子“全方位保护”的育儿方式,剥夺了孩子“通过实践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结果导致孩子对危险缺乏防范能力,发生了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故。

 

     家长应鼓励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且要允许孩子适当地淘气,其实,“越淘气的孩子越少出事、越安全;越是放到保险箱里的孩子,反倒容易发生意外,更不安全。”很多家长总是想方设法不让孩子多做运动,理由仅仅是担心孩子的安全。德国有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在德国,每年有180万儿童出现事故,但是发生事故的是那些不经常运动的儿童。因为经常不运动的儿童,缺少经验、力量和技巧,而这些正是日常生活中从事最基本的运动必不可少的能力,如果缺少的话,一碰到什么东西当然就容易受伤。”适当地放开手脚,让孩子勇于探索周围环境,在复杂的环境中学会躲避危险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让孩子在安全中体验危险,在危险中学会安全

 

    孩子如果缺少与事物的接触,那么他对事物的认识与感受就不会深刻,有时还会影响到他对知识的理解与问题的解决。”比如:幼儿园演练火灾、地震、洪灾、歹徒入侵,目的就是让孩子在实际的安全中与危险近距离接触,从而认识这些危险,学会如何正确躲避。其实,在家里同样可以进行类似的、便于操作的、适合孩子的小规模情景演练。比如:父母假扮陌生人敲门,指导孩子该如何应对,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让孩子与“安全前提下的危险”亲密接触,从而达到使孩子“远离危险”的目的。如:快速摸烫鸡蛋、烫水等,很多家长会觉得这些烫的东西危险,不能让孩子碰。其实,人的皮肤、身体还是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的,并不是那么不堪一击,快速地触摸并不会烫伤孩子,但足够让她感受到“烫”。这样便于孩子认知危险,进而去避免危险。

 

     有些事情是一定要经历了才能深刻地认识它,有些危险则可以寻找替代物、或通过表演来让孩子间接地认识它的。比如:如果孩子想学奥特曼从楼上跳下去,家长不妨用易碎的物品,如:把瓷娃娃、塑料玩具等从楼上扔下来,让孩子看到其被摔碎的惨状,从而认识到从楼上摔下来的危险,不再学奥特曼或超人从阳台上飞下去了。

 

     因此,家长在孩子的安全教育问题上,既要授之以“鱼”——父母对孩子的保护和为孩子提供的安全防护环境;更要授之以“渔”——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喜报喜报:文章《一位家长眼中的安全教育》杂志发表

     在倒数第二段里,说到用替代物让孩子间接认识危险时,原文“如果孩子想学奥特曼从楼上跳下去,家长不妨用很小的动物替代孩子。如,把小鸡、小老鼠等从楼上扔下来,让孩子看到其被摔死的惨状,从而认识到从楼上摔下来的危险,不再学奥特曼或超人从阳台上飞下去了。”赵玲玲老师把有生命的“小动物”换成了没有生命的“瓷娃娃、塑料玩具”,这真是太妙了!编辑就是编辑呀,考虑得非常周到细致,真是令人敬佩!

 

     :因篇幅所限,杂志对文章删减较多,如您有兴趣,欢迎浏览原文,一些案例和展开的阐述对“安全教育”有更深的启示和实用性。地址见下面的链接,欢迎大家拍砖、讨论,发表不同意见。

 

                教育随笔:浅谈婴幼儿的安全教育(毕业论文.节选)

 

  顺便提一下

        去年我在《娃娃丫丫》杂志发表了三篇文章,获稿费180元,加上这一次的292元,一共是472元。对于一些月收入上千上万的职场女性来说,这可能连零头都算不上,但对我这“蜗居”十年没有一分收入的全职妈妈来说,那可真是一笔“巨款”啊!比十年前我一个月的工资还高呢!可以想象得出,当我收到这些稿费时有多么激动了吧!

        收到第一笔60元的稿费时,我就在想着如何用我自己赚到的钱给每位家人送上一分特别有意义的礼物,可是钱太少,我几乎想烂了脑袋也没想出什么好点子来。现在积攒的稿费虽然越来越多啦,可这笨脑袋里还是空空如也,今儿个想请聪明的亲们帮忙出出主意咋样啊?我先谢谢您啦!

 

        喜报喜报:文章《一位家长眼中的安全教育》杂志发表

   链 接:

                    喜报喜报:文章《教女儿笑看输赢》在杂志发表啦!

                    喜报喜报:文章《如何看待孩子的才艺学习》在杂志发表啦!

                    喜报喜报:文章《看字、玩字、识字》在杂志发表啦!

 

                    教育随笔:早期教育之我见(杂志发表)

                    教育随笔:再谈婴幼儿早期识字教育(杂志发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