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六羡歌》赏析

标签:
舒曼茶话 |
分类: 诗词 |
六羡歌意译
背景
陆羽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身世凄凉,原是个被遗弃的孤儿。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陆羽三岁,被竟陵龙盖寺住持僧智积禅师在当地西湖之滨拾得,并被收养在寺院。智积禅师以《易》自筮,为孩子取名,占得《渐》卦,卦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按卦词给他定姓为“陆”,取名为“羽”,以“鸿渐”为字。
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圆寂后,陆羽写此诗怀念。唐李肇《国史补》记载:“异日,(羽)在他处闻禅师去世,哭之甚哀,乃作诗寄情。”明代文人陈继儒《茶董补》引《陆羽小传》亦记:“(羽)少事竟陵禅师智积。异日,羽在他处,闻师亡,哭之甚哀,作诗寄怀。”此后,智积禅师弟子们也常吟诵陆羽的这首诗。
《全唐诗》卷三〇八共收录陆羽两首诗,除了《六羡歌》外,还有一首《会稽东小山》。《六羡歌》原诗题为《歌》,只因诗中写有六个“羡”字,人们便据此俗称为《六羡歌》。《六羡歌》既表明了陆羽追崇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志向和一种高风亮节的精神,同时也表明了陆羽从不追求和羡慕荣华富贵的生活,唯有羡慕的竟然是流向竟陵城边西江水的故乡情结。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