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舒曼茶话
舒曼茶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848
  • 关注人气:1,18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莫干黄芽”,说德清茶史

(2014-09-03 09:19:14)
标签:

舒曼茶话

分类: 散记

                                          品“莫干黄芽”,说德清茶史

 

常去茶乡考察并不是刻意而为,只因顺道随缘。上月中旬去茶乡德清考察莫干山茶叶,却应家住德清的学生沈婵樱之邀。两年前曾到过德清,因来去匆匆而未能登临秀美莫干山抱憾而去,这次终于在学生的陪同下如愿以偿。

                                         品“莫干黄芽”,说德清茶史

 

莫干山最出名的恐怕就是“莫干山黄芽”了,人工采制,俱以明前、雨前为贵实际上现在的莫干黄芽(横林1号)共有两种:一种是黄茶类,一种为绿茶类。所以在“莫干黄芽”(横林1号)公共品牌中既有绿茶,也有黄茶。简而言之,莫干黄茶是在绿茶制作基础上通过摊青、杀青、揉捻后加了一道“闷黄”的工序在闷黄过程中由于有时间上的掌控,促成了黄茶制作的特殊性。故看似简单的闷黄过程,实质上“攸关”黄茶的品质。

                                          品“莫干黄芽”,说德清茶史

 

莫干山位于浙江德清县境内,隶属湖州。在因春秋末年,吴王阖闾派干将、莫邪在此铸成举世无双的雌雄双剑而得名。莫干山的四季风各有一番动人景象,虽不及五岳之雄伟,然其山峦连绵起伏,风景秀丽多姿,享有 “江南第一山”之美誉。德清历史悠久,吴黄武元年(222),武康立县,初名永安。晋太康元年(280)改永安为永康。太康三年改名武康。唐天授二年(691),立德清县,初名武源。景云二年(711)改名临溪。天宝元年(742)又改名德清县。此后,德清县名却一直沿用至1958年。同年武德两县合并为德清县,县治在城关镇,1994年县政府驻地迁至武康镇。所以这里人去县城,习惯上叫作到镇上

                                          品“莫干黄芽”,说德清茶史


对于文化内涵极为丰富莫干黄芽,虽不常喝,却也钟情百倍。作为中国黄茶类“莫干黄芽名声在外,故多年前就曾萌生登临莫干山探茶的念头,只可惜诸多茶事常常重叠,虽常走过路过湖州但总也错过。及至登临莫干山,感受莫干山,品味莫干山豁然觉得,人随茶韵走,停留在莫干山自然风光无穷乐趣中——春风和煦、云雾变幻、春笋破土、漫山琼花而真正引我入胜的却是那一杯“横岭春晓”的莫干山黄芽了。每每赏之尝之,不舍之意顿时涌入心头。

                                         品“莫干黄芽”,说德清茶史

 

沉醉在莫干山初秋细雨中探源茶史,是想留住那个时代的茶迹。莫干山产茶的历史,自晋始出。据乾隆《武康县志》载:“莫干山有野茶、山茶地茶,有雨前茶、梅尖,有头茶、二茶,出西北山者为贵。”西北山即为莫干山主峰塔山。

莫干山茶自古亦与佛有缘,早在晋代就有僧侣在莫干山结庵种茶、制茶和饮对于这一点,清道光《武康县志》史料上记有“茶产塔山者尤佳,寺僧种植其上,茶吸云雾,其芳烈十倍”的说法。而在陆羽《茶经·七之事》介绍三位佛门茶人中,其中第二位就是释法瑶在德清莫干山饮茶的故事。《茶经》说——“宋释法瑶姓杨氏,河东人。元嘉中过江,遇沈台真清真君武康小山寺,年垂悬车。饭所饮荼。永明中,敕吴兴礼致上京,年七十九。”

陆羽对其描述引自《续名僧传》文史,意思是说:南朝宋代的僧人法瑶,本姓杨,河东人。晋代永嘉年间到江南,遇见沈台真,请他到武康的小山寺,法瑶已年老(悬车,比喻日没的时候,指人已将到老年了)。吃饭时饮些茶。到了南朝齐代永明年间,齐武帝曾传旨吴兴的地方官请法瑶上京,那时他已经七十九岁了。

                                          品“莫干黄芽”,说德清茶史

 

在前几年法瑶研究中发现,由于法瑶讲的《涅槃经》通俗易懂,所以当地著名文人台真(演之)邀请入住吴兴武康小山寺,每年都要开讲涅槃经》深得信徒喜爱。我以为,陆羽《茶经》法瑶饮茶这一线索,应该是莫干山最早文字记录了

《茶经》中记载的小山寺,又名翠峰寺,始建于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废于元代遗址位于今德清县龙山乡龙胜村(一说“漾口村”)。小山寺遗址地处小长山麓,北望凤凰山(亦称“候石山),南邻连通东苕溪的小山漾水域,东南方还有一座王母山(亦名笔架山)。据当今德清茶人蔡泉宝先生考证寺址就是现在德清县龙山乡漾口村。而对于当今民间流传小山寺茶的由来,是因法瑶在此种茶、炒茶、制茶等而促成,对于这一点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品“莫干黄芽”,说德清茶史

 

但不知把寿州产霍山黄芽亦称“寿州莫干黄芽”却是为何?据清同治十一年《六安州志·物产》记载:“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六霍旧寿春故也。一曰仙芽,又称寿州莫干黄芽。”分析原因无外有两种:一是起先制作莫干山黄芽是请徽人来制;二是莫干山黄芽在古时成名于霍山黄芽之前,徽人制茶技术源于德清(永康)。究是如何?仍需探研为是,在此不赘。

                                          品“莫干黄芽”,说德清茶史


此番在莫干山,游剑池,登旭光台,赏莫干湖,走滴翠潭,探天池寺,在这“清凉世界”著称莫干山,置身修竹满山、绿荫环径,风吹影舞、芳馨清逸的自然风光里身心早已俱忘。想起毛泽东当年写下《七绝·莫干山》“回首峰峦入莽苍”的这般感觉,又及郭沫若笔下《游莫干山》那般“紫薇花静翠篁幽”的清幽意境,此时此刻,身在奇山秀色中,遍赏满目青山,俯瞰冷杉银杏裹挟在流泉飞瀑中,再仔细端详着眼前一杯莫干山黄芽,始知“横林春晓”所蕴含的真正意涵了。

                                          品“莫干黄芽”,说德清茶史

 

既为莫干山而来,又为莫干山而探,所以,下得山来,便直奔“横林春晓”的生产基地、德清最大茶叶企业——莫干山黄芽茶业有限公司参访。据学生沈婵樱介绍,这家公司是德清县云鹤茶叶专业合作社、横岭生态园和仙人坑茶场三家莫干黄芽老牌茶场组建而成。如今这家茶企可谓荣誉多多,莫干山黄芽系类产品花样繁多,德清有此茶企,显示出莫干山黄芽一种厚积薄发的发展态势。

                                        品“莫干黄芽”,说德清茶史

 

这个下午,我和上海来的茶友们不停地轻吻着莫干黄芽,时而细细啜上一口汤色黄绿清澈的黄芽,时而细观紧细成条多显茸毫茶品,顿感心惬清浓

一道绿茶过后,再品一道黄芽,金黄色泽有着较之于绿茶醇和的滋味快乐品茶之余,大家你言我语地探讨起黄茶的许多益处,而且气氛显得很活跃。深谙黄茶制作窍门的公司技术人员说:“黄芽在闷黄过程中,因其湿热作用,使多酚类化合物总量减少很多”。平时常喝莫干黄芽的上海茶友说:“由于这些酯型儿茶素自动氧化和异构化,改变了多酚类化合物的苦涩味,形成黄茶特有的一种滋味随行的一位资深老茶客说:“因其闷黄产生大量的消化酶,对人体消化系统大有益处,而且它的天然物质始终保留85%以上……

“记住德清,就记住莫干黄芽了!”最后,对莫干山黄芽深有感情的学生婵樱搭茬。

                                        品“莫干黄芽”,说德清茶史

 

德清,一个非常好记的名字,不知是谁把《老子》的“德行如水,心静则明”之句,改变成“人有德行,如水至清”而让人记住了德清德清的小山寺是当年高僧法瑶饮茶讲经之地,所以但凡说到德清茶的历史,自然与佛教有难以割舍的情怀。然而,无独有偶,这世上有两位鼎鼎大名高僧的法号也叫德清:一位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一位是近现代高僧虚云大师。虚云大师在广东南华任住持时,在憨山大师肉身像前拈香礼拜时留下经典一偈而广为流传:“今德清,古德清,今古相逢换了形;佛法兴衰听时节,入林草入不曾停。”虚云叹道,今古相逢不是一个色身,换了形体。古德清虽是肉身还在,今德清是活生生的人,所以虚云大师才有了“今古相逢换了形”感慨。

今人有辨“德清”,更辨莫干山黄芽——精其制造亦流传后世。

                                             (舒曼2014年9月1日于上海浦东清茗斋)

                                           品“莫干黄芽”,说德清茶史
莫干山风光
品“莫干黄芽”,说德清茶史
莫干山风光
品“莫干黄芽”,说德清茶史
莫干山风光
品“莫干黄芽”,说德清茶史
莫干黄芽第一品牌——横林春晓。
品“莫干黄芽”,说德清茶史
莫干山风光
品“莫干黄芽”,说德清茶史
莫干山茶园
品“莫干黄芽”,说德清茶史
莫干山黄芽茶业有限公司。
品“莫干黄芽”,说德清茶史
莫干山黄芽茶业有限公司品茶区域。
品“莫干黄芽”,说德清茶史
莫干山黄芽茶业有限公司制作车间。
品“莫干黄芽”,说德清茶史
莫干山风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