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瓷烧制过程(图)

标签:
技术佳作 |
分类: 散记 |
曾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之称的河北定瓷,为中国茶器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定瓷在宋时影响力最大,被称为“天下第一瓷”。
定瓷的特点是胎质坚密,胎薄细腻,釉色透明、彩色莹润。定瓷主要以白瓷为主,兼烧包括茶壶、茶盏在内黑釉、酱釉、红釉、釉瓷等器皿。品类有“盘、碗、瓶、樽、炉、枕、人物”等等,刻花奔逸、印花典雅、辅以剔、堆、贴各得其趣,妙道自然,深受当时统治阶级喜爱,《归潜志》有“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记载。
北宋时期,定瓷生产规模宏大,制作技艺精湛,造型纹饰明丽,风格古朴高雅,故朝廷把当时的民窑改为了官窑,为定窑的发展插上了翅膀。苏东坡对定窑常赞其风采,并选择定瓷茶器品茶,给予“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的高度评价。
当时,定瓷除供朝廷御用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输送到埃及、波斯、印度、日本和非洲一些国家。然而,历史上的金、宋之战使兴旺发达的定瓷业渐渐颓废,由于工匠随时局南流,世有“北定南迁”之说,但因各地原材料的不同,导致南方窑口虽有佳作问世,但始终无法达到河北曲阳的地域风格,较之原有定瓷略逊一筹。由于定窑在全国所产生深远影响,加之技术外流,各地纷纷开始风靡流行和仿制定窑,于是在全国就形成了“土定”、“新定”、“北定”、“南定”、“粉定”之说。如江西景德镇、北京龙泉务窑、山西平口窑均属“定系”。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定瓷烧制工艺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除了传承传统制作技法仿制古代定瓷外,科技人员同样也用娴熟的工艺技法开始创新一些定瓷制品,这其中包括了茶器,使定瓷获得了新生。
取土
碾土

淘洗

制坯

修坯

装饰

施釉

祭庙与装烧

出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