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舒曼:茶之包容和谐自他

(2010-01-20 19:37:56)
标签:

舒曼茶话

中国禅茶文化四大功能之“包容”篇——

 

    中国禅茶文化中有“感恩”、“分享”、“结缘”的功能外,还有一个就是“包容”的功能。

   “四性出家,皆为释种。”这是佛家对众生平等的一种包容。

   “宰相肚里能撑船”,有这般包容的肚量实在不容易。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有这般包容的肚量就更加难以想象了。

    一个人的心胸能像布袋和尚的口袋,把好的、坏的、优的、劣的都能装下,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了抱怨、牢骚和斤斤计较的场地,正所谓人间佛教所倡导的“净土”了,也是我们要在现实生活中构建的“和谐社会”了。

    如果说,一个人的包容性是在于他的心态,那么一所城市的包容度更在于“城市心态”。

    前几年,上海率先在全国提出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有人认为,上海的经济成就、文化发达等方面几十年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就是与这种包容的城市精神分不开的。不凡的业绩和这座城市大海般的胸怀是互融互通的。而我们过去有些城市呢,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搞得很僵,为了地方保护主义,小小的磨擦可造成双方城市不少损失。如,城市间的车辆进出问题,外来务工者被遣返的问题,商品流通的地方保护问题……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争斗不但制约了双方经济发展,也多半会毁了一种善意与包容甚至错过双方互相学习和城市间交流的机会。

    现在不同了,这种现象似乎很少(但个别地方保护主义和垄断现象依然存在),许多城市也已清醒认识到城市间相互“包容”的重要性,更多的实行区域合作交流和泛区域协作机制,包括文化的、经济的、教育的、医疗的等等,抛开过去的不愉快,过多的去看对方城市的优点,这其实就是一种双方互有“包容”性的体现。

   有无“包容”的肚量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与城市之间如此,家庭与家庭之间如此,人与人之间更是如此。

    试问,在我们现实社会中,涉及到社会、家庭、工作、事业等各方面所发生的一些不愉快之事,大都和有无“包容”有关。有时候为一点小事争风吃醋,张口恕骂,大打出手……甚至为此走进了监狱的也不乏其人。这些事情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媒体上也常常有诸多关于恩怨是非、怒火与仇恨酿成悲剧的报道。而这些人恰恰缺少的就是一颗包容心。谁都会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之类的话,但真要以是一颗包容心面对这世界的时候,往往却是以“不忍”、“不让”反其意而行之。

    靠一杯茶来化解矛盾,“包容”就有杯释前嫌之意,人与人之间有了矛盾,互敬一杯茶,说声“对不起!”大事化小,小事也就化了。

    就家庭而言,现在的离婚率越来越高,夫妻双方在缺少了互信的条件下,更多的则少了一份“包容”。前一阵我来到了一家茶馆,在品茗聊天时听人讲了一个小插曲:有对夫妻隔三差五地要吵一次,甚至于喊着要离婚,在一旁读小学六年级的女儿实在忍无可忍地发出:“你们不要吵了!”但又不能解决什么问题。过几天,夫妇又吵架了,女儿想了一想,就把平时在学校里学的茶艺用上了,小女儿用品茗杯一番“春风拂面”冲泡了两杯茶,“平分秋色”地端到爸爸妈妈面前,并运用茶艺术语说:“爸爸妈妈,请你们‘冰心去凡尘’,消消气,先‘喜闻幽香’,再‘品啜甘霖’,就可以‘超尘脱俗’,然后再‘评点江山’如何?”夫妻俩顿时愣住了,看看这‘瓯面酝香’的茶久久发呆,缓过劲后突然相互对视,忍不住地露出了笑容。这笑容包含着为女儿的这两杯茶而感动,包含着为女儿的天真无邪而感动。夫妇俩事后想了想,有什么事还有比自己的女儿更重要呢?再说,这样下去给女儿树立的将会是什么榜样呢。但我想说的是,如果当时夫妻双方有一方能亲自给对方倒杯茶说声:“老婆(老公)对不起,请您喝这茶,消消气”之类的话,这难道不是一种包容心的体现吗?

    听好话心里高兴,是人之常情;

    听别人说你坏话,也很喜欢,这是非常人所能。

    我很欣赏净慧长老在总结中国禅茶文化功能时对“包容”两字所下的定义:“用包容的心态喝这杯茶,人间的恩恩怨怨都有会像片片茶叶一样,把芳香甘美溶化到洁净的淡水中,变成有益于优化彼此身心气质的醍醐甘露,人间的正清和气就会在把盏相敬中得到落实。”

    人间恩怨情仇不是靠怒火平息,心平气和地拥有一颗茶心(平常心),即使有深仇大恨,也会在茶的面前化为一缕过耳清风。

    寒山禅师曾经问拾得:“有人谤我、辱我、骗我、欺我、轻我、慢我,我应如何置之。”拾得回答:“你且让他、避他、敬他、忍他、由他、不理他,再过几年你看他如何?”拾得实际上告诉寒山,一切以慈悲心为怀,要有“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智慧。

    有时,朋友之间有隔阂是难免的,有了矛盾大家都想想对方的优点,事情也许不至于发展互相辱骂打斗。有人对之这样形容道:“一只拳头有善有恶,这只拳头用来打人时,这拳头是恶的,同样这只拳头曾经好心替你捶过背,这拳头又是善的。”朋友间就该记住善的,忘了恶的。如果你一辈子耿耿于怀于这只拳头打过你,那你也就无法包容你的朋友。禅宗有“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惠要包容得。”就是这个道理。它曾开启过无数人的心扉。

   包容的最高境界是“无我”。

   “包容”,在中国禅茶文化概念中还体现在“无我茶会”上。我认为,从大意上理解“无我茶会”就是以小我融入到大我中,以个人服从于集体中。从茶会的操作形式上,实际上一种包容他人的具体表现。禅宗讲“无”的境界就是放下“我”,人到了无有尊卑、高下、贵贱之分时,才能心净如雪,明亮清澈。曾经在一个社区里,邻里之间经常闹矛盾。业委会经过多方协调无果。后来,业委会号召全社区每个家庭派一个代表共同参与“无我茶会”,大家围圈席地而坐。“无我茶会”的最大魅力在于大家都按照游戏规则行茶,每个人按顺时针方向,向你左边的三个人行礼、奉茶、收具、再行礼。彬彬有礼的态度会赢得对方对你的尊敬,反之,当别人向你行礼、奉茶直到最后收具、再行礼时,你也会由衷地生发出对他人的一种尊敬。许多的过结都因误会而起,想想茶、想想当下人与人之间那种“无我茶会”的和谐场面,也许就是奉茶、行礼刹那间的相逢一笑,一切的不和谐因素顿时烟消云散。这是为什么?因为大家通过“无我茶会”都学会了相互融通,相互包容,相互谅解,这是一种心的醒悟,正所谓“一杯泯恩仇,爱憎同一人”啊。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包容是一味良药,医治人的心灵深处不可名状的跳动,滋生永恒的人性完美,我们不仅要有包容朋友、同事、家人的气度,还要有包容你的对手的胸怀。当然,我讲的包容并非是纵容,在非原则问题上,乃以大局为重,你定然会体会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愉悦,化干戈为玉帛的慈悲,以及人与人之间“理解万岁”的欢喜。

    在人类的世界里,人们各自有着自己的主张走自己的事业之路、生命之路,在纷纷攘攘中难免会有一些磕碰。如果凡事都要计较,非但于事无补,而且只能无休止地束缚自己所走的路。包容地对待别人的过错,这是何等的胸怀。学会包容,是一种美德,一种气质、它有助于你的人生。

    净慧长老有言:“以包容的心和谐自他”。当我们端起举杯这一刻,想想茶在杯中的圆寂,一起“以包容的心和谐自他”吧!

           (选自舒曼著《缘起茶香》一书,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