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生故事论文比赛微软杯人才培养ieee |
分类: 人才 |
家谱图的激励
在“微软杯”论文大赛中,吴磊与IEEE主席Lewis M. Terman合影
巧入编程课堂
初二误入Pascal语言选修课,寓教于乐,甚欢,结不解之缘。终日长扬于机房之中,放学仍“死皮赖脸”,不忍离去。高一与父赌,名列前三,赢得586。即在家独乐乐,生活乐无边。不久父下“限用令”,上机时间与成绩成正比,于是在编程之余,乃兼顾其他课程学习,体验“痛并快乐着”。大学考入中科大00班,选择电子信息专业,终入E时代。始从编程由课余玩耍,料得转为必修课程,终服务于科研比赛。嗟叹得益于玩耍。
微软亚研院生活
大四获学士学位,保送“教育部-微软联合实验室”,迈入计算机工程师的摇篮——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大学之门。亚研院研究氛围浓厚,藏龙卧虎,人人皆吾师。皆追求理性、公平、自由。吾初闻“馒头”不知何物,曰导师,mentor之音译。后深感此音译之妙,每每谈话,温馨和谐之情犹生。师生其乐融融,顿无上下等级、界线之隔。馒头皆造诣颇深,无官腔,无学霸气派,亦重礼仪自修,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皆由礼而生。
传亚研院有三惊,一惊,"Work Hard, Play
Harder"。竟提倡玩乐,将信将疑。而后了解,玩乐促进合作,培养团队精神,提升创造力,玩乐中亦有大文章。亲身体验,效果斐然,idea皆在玩乐闲聊中涌现。二惊,"酸奶饮料免费取用"。初感自由宽松,君子自持之味。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研究无礼则不宁。三惊,“馒头加班为学生修改论文”。慨叹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吾入研究院两年,师从五位馒头,明镜,志伟,维英,林君,先胜。年轻才俊,平易近人,创意、文笔、编程、演讲皆得益匪浅。嗟叹得助于馒头,得才于研究院。
在亚研院操练两年有余,接触多位资深研究员,开启探索研究之门,始了解做研究之奥秘。初出一稿,被馒头狂批,毫无逻辑,纰漏百出。遂终日惶惶,不知何以自省。想到祖上之通达,每每难以入眠。讨教多方圣贤,跪求研究高方。后于B1饭堂闲聊中,偶得文章要领,终知“民以食为天”的秘诀。从此终日修炼,一年又余,渐显效果,文章功夫略有提升。小试牛刀,竟连中两会,信心大增。
与导师闲聊,得知论文竞赛,为庆祝IEEE成立125周年,由微软、IEEE和中科院联合举办。深感恰逢良机,志将推广有益研究,遂始投此参赛论文。此文曾与多位前辈探讨琢磨,反复修整近五十余次,在摸索中创新,多处改传统格局,力争简单明了,意在抛砖引玉,弥补研究鸿沟。参赛初始,心情难平。上台演讲,众良师鼓励回响耳边,顿感自信与平静,抱以学习目的,望借此机会与众同行交流进步。此次获奖,感慨良深,非亚研院、非良师益友、非B1饭堂,无今日进步;非IEEE、非中科院,非主办者默默奉献,无此交流学习之契机。嗟叹得力于众人。
特以此文感激本次各主办方的良苦用心,以及成长中的导师——家谱图、玩耍、馒头、微软亚研院和各位默默奉献的前辈及朋友们。
作者介绍:
吴磊,2005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系学士学位,并保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部微软联合实验室硕博连读,专攻机器学习及多媒体检索。2006年至2008年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2008年至2009年至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2007年获得“微软学者奖”(Microsoft Fellowship),2008年获得“微软专利奖”(Microsoft Patent Award)。2009年获得微软杯IEEE学生论文大赛铜奖。拥有4项美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