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软人立方大揭密——“六度搜索”界面设计的来龙去脉

(2009-03-26 09:37:58)
标签:

微软亚洲研究院

人立方

六度搜索

界面设计

silverlight

分类: 技术

文:刘力科

人立方六度搜索,目的是向您展示互联网上任意两个人名的关系路径。这个项目有许多挑战性的问题,比如后台的搜索算法,前端六度关系图的展示,界面的易用性等。这里主要聊聊六度搜索前端界面设计的由来。

 

微软人立方大揭密——“六度搜索”界面设计的来龙去脉

 六度搜索的界面

 

界面设计的挑战

 

六度搜索是一个特殊的项目。首先,它是一个升级版。因为人立方1.0版已经上线了几个月,六度搜索是作为1.1版的功能推出的。既然1.0版好评如潮,那么1.1版必须是锦上添花。1.1版的界面风格需要向1.0版兼容,风格要一致,带给用户良好的体验。其次,没有界面设计人员参与1.1版本的开发。项目的需求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使得用户可以搜索人立方中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个既明确又模糊的需求。问题在于,用户搜索的界面什么样子?用户能得到怎样的搜索结果?用户能在界面上做哪些操作?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唯一可以借鉴的地方是1.0版的关系搜索。如下图:

 

微软人立方大揭密——“六度搜索”界面设计的来龙去脉 

原始的界面

 

既然要和以前的版本风格一致,“大圆饼”人名是少不了的。那么我们是否就可以在界面上连接出不多于七个圆饼,来展示两个人物之间的关系链?首先分析这条关系链的展示方法。这个问题看起来容易,不就七个人么。那就排队站好:

 

 微软人立方大揭密——“六度搜索”界面设计的来龙去脉

 

界面上这样的排队是很死板和空洞的。于是我们修改了1.0版关系搜索的大饼布局算法,把这条关系链摆放的弯弯曲曲,显得生动一些:

 

 微软人立方大揭密——“六度搜索”界面设计的来龙去脉

 

讨论会上,看了这个简易版本的六度搜索后,大家的意见是:这样算出来的六度关系不准确啊。是的,人立方的人物关系来源于海量数据,多少会得到一些不靠谱的人物关系。现在是由多个人物关系来构成人物关系链,根据乘法原理,人物关系链的靠谱程度就可能是:不靠谱*不靠谱*..*不靠谱,任何一两个关系的不靠谱就会导致结果很糟。界面上只显示关系链的一个结果,而用户没法筛选结果是这个版本的最大问题。就像搜索引擎一样,如果每次搜索只返回一个结果,那最多1%的人满意,而剩下99%的人都很难满意。为了显示更多的搜索结果,我们需要在界面上画个一二十条大饼链,然后再加上“翻页”功能吗?我们期待的是更有创意的方法来帮助用户筛选搜索结果。于是就有了剔除和添加(kick和select)两种用户交互方法之争。

 

KickSelect之争

 

经过多次会议和邮件沟通,大家关于六度搜索的用户交互方法有了两种意见。一种是剔除方式:如果用户对于系统给出的关系链上任何一个人不满意,直接在对应的大饼上,点下鼠标,踢飞之。系统会重新给出一条新的关系链供用户选择。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用户使用简单,直观。缺点正如“添加派”所指出的,系统可能一时半会推荐不出用户认为靠谱的关系链。用户一直如此踢下去,何时是一个尽头呢?可能用户踢了几次,觉得结果不满意的话,就直接关掉浏览器……那么另外一种方式——添加是怎么样的呢?添加的想法是从关系链两端搭桥,步步为营。其场景是这样的(如下图所示):

 

 微软人立方大揭密——“六度搜索”界面设计的来龙去脉

 

比如我们寻找从米卢到刘翔的关系,系统就给出一条候选关系链:米卢->姚明->刘翔。同时给出起始人物的候选关系,也就是米卢的朋友和刘翔的朋友。如果用户不满意推荐的关系链,就可以从这些候选的朋友中选取一个觉得最靠谱的人,加入关系链中。比如用户选择了米卢的朋友——朱广沪,那么现在的起始点就变为朱广沪和刘翔。左边的候选关系也成了朱广沪的朋友(如下图所示)。

 

 微软人立方大揭密——“六度搜索”界面设计的来龙去脉

 

如此反复下去,直到找到用户满意的关系链为止。这个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尽最大可能的满足用户的意愿,用户的选择余地最大。而缺点也正如“添加派”所说,使用起来有些复杂,不足够简单J

两种方式的支持者谁也说服不了谁。那就只能拿事实说话——让用户自己来选择。

 

扎实调研与灵感突现

 

因为我们项目组还没有做过类似的用户调查,于是这次调查就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了。调查的结果出来后,两种方式的支持人数非常接近。看来我们项目组的成员的争论也会发生在实际用户身上。用户调查结果使得争论还在继续,但是项目的期限越来越近了。怎么办?最好能想一个很好的用户场景,能兼顾两者,当然同时要使得使用简单。经过权衡,我们先实现添加方式。麻烦问题又来了:怎么对两端的人物候选布局。因为我们每次对于两端提供多达20个人的候选,那么40多个人一起出现,会使得界面非常拥挤。于是我们尝试实现了每次提示五个候选人名,并加上“翻页”的功能。项目组对这个版本的意见是用户体验不够好。这五个候选人名刚好形成一个半圆弧,由于和中心人物有线相连,非常像大扇子,于是“大扇子布局”由此得名。“大扇子”失败后,我继续思考并实现其他布局,始终得不到大家的肯定。

 

突然有一天,一个成员灵感一来:为什么不采用关系搜索的布局呢?只显示一个人的候选关系,这样的布局不会拥挤,而且是和前一版本最一致的。用户的使用也更加简单,只能从左到右依次确认关系链上的人物。系统每次只给出当前人物的候选人,比较简洁。这个设计版本很快被实现了出来,其效果终于得到大家的肯定。这也是目前大家所能看到的版本的雏形。

 

关系接龙

 

用户的交互行为终于定义好了,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来使用呢?我们采用关系搜索类似的方法,加入分享功能,让使用过六度搜索的人能够分享这个应用给朋友。我们的分享功能的特殊之处在于,用户可以分享搜索的中间结果。使得如果用户不确定和某个人物相关的候选人时,可以把这时的选择状态对应的链接发给朋友,朋友完成选择后,将新的链接发送给用户,使得关系链的搜索能继续进行。这个特色功能被大家取名为:关系接龙。有点成语接龙的味道。如果你能坚持看到这里,就一定要去看看这来之不易的人立方六度搜索

 

相关链接:

人立方六度搜索

微软人立方:六度连连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