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人立方资讯搜索silverlight用户体验 |
分类: 技术 |
文:全小林
一说起要写一篇关于人立方资讯关系的文章,脑袋里就直接跳出了这么个标题。仔细想想,原来受到了女朋友看的电视剧《穿越时空的爱恋》的影响。这也证明了,“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成功的女人”。
闲话先放一边,这篇文章主要是想说说人立方“资讯关系”背后的故事。一起合作的聂再清研究员总说,“资讯关系搜索就是你的孩子,你要…”。后面的半句没听进去,因为我一直在琢磨“孩子”的问题。其实,她出生时可不是现在这样的,可以说是有点“惨不忍睹”,不过,在团队的帮助下,上演了一出“丑小鸭变天鹅”的童话故事(这样的故事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数不胜数,此时此刻也正在发生…)。
人立方资讯的界面
取个名吧
在一轮又一轮疯狂的头脑风暴后,大家决定做一个与资讯相关的功能。主要的考虑有这么几点,一来人立方主页的资讯数据很有用,是让用户变得更忠诚的一个好方向;二来我们分析了“网络民意”,不少人抱怨道,为什么人立方是一个平面的关系图,而不是立体的关系图呢,有沽名钓誉之嫌,于是我们决定加入一个“时间轴”,让人立方彻底地变成三维的关系图。这样,她有了第一个名字“三维资讯”(3D News)。
在往来的邮件里,大家凑合着用这个名字,觉得还挺好。后来传到欣那里,他建议改名为news timeline。我琢磨着,估计是觉得“三维资讯”比较土,不够霸气又言之无物。大家没人反对,欣是写过老多老多书的,起这个名不会差到哪去吧。
一直到快要发布的那一天,我们都一直用news timeline这个名,在邮件里,代码里,数据库里。发布的时候,忽然发现,news timeline是个洋名,在中国的市场里可能会水土不服。她需要一个更响亮的中文名。后来,她就有了很多中文名,像“资讯关系图”,“时间轴上的关系搜索”等等。
PS :取名很重要,好的名字就可以做为一个团队目标(team goal)了,大家只要提起news timeline,就知道我们的目标是帮用户在时间轴上看新闻。所以我还是更喜欢这个名。
看看她出生的样子-大饼图
出生的样子
从陈年的邮件里翻出来这张早期的界面,连我自己都感到震惊,不过那时候一点都不觉得丑,还觉得挺有味,虽然现在看来像一张张烤糊了的“大饼”,贴在漆黑的锅面上。这个大饼图便是雏形了,看起了有很多的感觉,如同“蒙娜丽莎”的微笑一般,有时候感觉我很饿,有时候感觉又闻到了饭糊了的味道(这里是通感的修辞手法),不过更多的时候觉得她挺好看的。
细心的你会发现,这个版本与最后发布的时候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一是这个版本的右上角多了一个大事件的功能。大事件主要用来显示一段时间内所发生的新闻大事件。二是界面上的“饼”太多了,感觉很乱。不止一个人提出了这个建议,说第一眼看起来好乱。不过我们只是觉得信息量不够,要再多点。后来终于把“饼”的数量控制下来了,原因是我们开发的电脑显示器很大(24吋),做出来的界面在1024*768标准的分辨率下无法完全显示,显得很挤。其实,“饼”变少了,反而觉得每天工作时不那么饿了
第三个不同之处就是时间轴了,与现在的翻页方式不同,当时用户体验方式是通过点击左右两处的加速区来移动时间轴的。动画做出来真的很酷,也很有意思,但反馈并不好。原因很简单,用户不太熟悉这种新的用户界面方式,不如翻页来得直观。后来不知是在哪里看到一篇文章说,用户有“控制欲”,如果系统的响应超出了用户的习惯,不像他所预期的那样,用户就会感觉丧失“控制力”,从而很烦躁地关闭了系统。
这种说法我比较赞同,用户体验做得有创新,很新鲜,但可能就会带来被用户所抛弃的风险,这是一个悖论吧。
她可以变得更好
现在的版本并没有将Silverlight的神奇功效发挥到极致,看起来也还不够有活力。既然是时间上的关系搜索,最好当然是可以实时(以秒为单位)地描绘出关系图和新闻,虽然它对数据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用户体验角度来说,用户更喜欢会动的东西。如果仅仅只是用silverlight页面来简单替换普通的HMTL页面,silverlight组的同事恐怕要哭死了。
结束的话
故事讲完了,我也饿了,可能是因为又看了一眼那个“大饼图”,打算把它裱起来,挂在家里以刺激食欲算了,还是来看看人立方资讯关系有什么新的资讯吧。
相关链接
Silverlight:微软推出的类似于Flash的解决方案,Silverlight利用了跨浏览器Web技术进行设计,以实现多操作系统,甚至是移动设备上的无缝运行。作为一个浏览器的插件,Silverlight可以显示矢量图形、动画和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