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上文)
技术创新:资源自由组合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如果有好的想法,绝不会被埋没。研究院有非常灵活的机制,保障研究员的创新。
“我们没有一个严格的审批程序,研究员如果想做一个创新项目,可以自己做决定。这样可以鼓励研究员创新,这也是我们不同于很多研究机构的地方。”王坚笑着说,“我们比大学的教授还要自由,大学的教授当然可以说是想做什么项目就做什么项目,但是大学教授需要申请经费,而我们的经费本来就是有的。”
当然,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之间可以相互建议。“我们其实不会有一个人站出来说你不能做这个项目,但是大家可以表达各自的观点。比如说,我觉得你做这个项目没有道理,我可以讲,但是最后做不做还是你自己做决定。”王坚说。
对于一个大的项目,微软亚洲研究院也采用了自由组合的方式。“如果项目比较大,研究员可以去说服别人,与其他研究员组成团队共同来做这一项目。”王坚说,“我们从来不会限制研究员自由组合做一个项目。同时我们鼓励他们多与产品部门沟通,获得更多的支持。”

(常务副院长王坚博士在做“万能数字笔”项目演示)
员工考核:不论一时成败
既然是创新,肯定就会有失败,但王坚认为微软亚洲研究院是一个不害怕失败的地方,“失败是正常的,成功只是一个意外。如果研究院大部分的研究都成功,这是研究院的失败。”
“我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项目失败并不一定是坏事情。实际上在创新的时候,要想清楚地告诉别人,这个项目失败了,大家不要做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而大部分所谓的失败是没有结论。”王坚说,“我经常跟研究员讲,我们可以做很失败的项目。但是,如果这个项目能够告诉别人足够多的信息的话,这个项目实际上是非常成功。”
王坚举了一个例子:我牵头做的“万能数字笔”项目从商业化的角度来看可能不成功,但是更多的人都觉得它很成功。原因就是,这一个项目能够有一个很好的结论。
“我们不论一时的成败,所以我们在员工考核上非常有耐心。我们不是考核员工一年的成功、半年的成功,而是考核他长期的成功。在创新的耐心上微软研究院可谓独树一帜。”王坚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