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微软亚洲研究院技术创新成果展示十年创新王坚基础研究产品转化杂谈 |
分类: 文化 |
2007年11月5日,微软亚洲研究院迎来了它九岁的生日。为了迎接这一天的到来,微软亚洲研究举行了一次“梦想绽放,领跑创新”的“生日典礼”,并任命洪小文博士为院长。他将和郭百宁、王坚两位副院长一起,带领微软亚洲研究院走向下一个十年的创新。
在“生日典礼”上,微软亚洲研究院展示了多项最新技术。视频拼贴、哼唱搜索等技术第一次向媒体亮相,而网络图形、MSN数字特效、微软对联等技术则已经转化进微软产品之中,受到用户的欢迎。
作为世界知名的基础研究机构,微软亚洲研究院在产品转化方面也是成绩斐然,迄今已经有200余项技术转化进微软的产品中,其中有些技术对于微软的Windows Vista,2007 office等产品有着杰出的贡献。
是什么让微软亚洲研究院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王坚博士认为,让研究人员自由地创新是研究院取得成功的关键,“我们的创新是没有缰绳的,这是微软亚洲研究院最了不起的地方。”
招聘人才:英雄不问出处
九年前,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前身微软中国研究院成立的时候,只有几名研究人员。但九年后的今天,微软亚洲研究院已是一个世界一流的计算机研究机构,拥有研究员和实习生各300多名,先后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及期刊上发表论文1500多篇。
为了吸引更好的人才,微软亚洲研究院在招聘的时候,非常看重人的创造性。
“一般研究机构在招聘人的时候,他们会事先都想清楚要做什么事情,所以就会按照自己的具体需要去招聘人。” 王坚说,“但是微软亚洲研究院不是这样的思路,我们招聘人,不是因为要做什么具体的事情,而是因为这个人是个人才,我们才招来的。这个人究竟去做什么事情,由他自己去决定。”
为什么会用这样的思路来招聘人才,王坚认为,人的爱好和创造性是相关联的,“我们需要人才来做有创造性的事情,而不是做完某件事情。”
实习生崔靖宇对此深有感触:“跟一群思维‘战士’在一起工作,每天都回迸发出新鲜的想法,这也是我来研究院实习的原因之一。”
对于研究院来说,什么样的人才是优秀的人才呢?“我们不重学历,不重分数。”王坚说。
微软亚洲研究院在招聘的时候,也会有一些素质方面的考试,但只是一个参考,即使考试不及格,也可能会被录取,相反有很多考得很好的没有被录取。“我们从来没有被考试方面的东西所左右,我们会用自己的眼光去判断这个人有没有潜力。”王坚认为,如果唯分数论,最终可能招不到好的人才。
但是用眼光去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潜力,这中间会有很大的风险。“为什么觉得这个人好,或为什么那个就不好,一时难有定论。”王坚说,“但是让我感到非常高兴的是,研究院很多人在招聘时都敢于承担这样的风险。我觉得这是研究院非常成功的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