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野生茶與古樹茶

(2009-09-08 20:23:07)
标签:

經典普洱

普洱茶

石昆牧

野生茶

栽培型古樹茶

荒地茶

台地茶

杂谈

分类: 經典普洱文集 茶語人生

 

    在「經典普洱」與「經典普洱~名詞釋義」中,都將茶樹生長型態分為「野生茶」、「台地茶」;「野生茶」又分為「野生型野生茶」與「栽培型野生茶」,並非筆者所創(筆者非植物學界之人),而是雲南學者2002年之前依據管理方式來做區分。早期雲南先民以自己喜歡茶樹種以種子種植在雜樹林中,而種植之後沒有刻意修剪、管理,只在春秋之際少量採收自己或族人)所需,這就是「栽培型野生茶」名稱的來源,雖然是人為栽種,卻完全沒有刻意整理茶樹、茶林,與所有樹種共生、野化於叢林中,被歸類「野生茶」有其原由。

 

  然而在2004年之後,栽培型「野生茶」的崛起,市場關注、價格揚起,少數民族茶農認知到此「農作物」會帶給他們相當利潤,因此也開始「特別照顧」;鋤草、去雜樹冠、修剪等等台地茶管理方式全用在這些「野生茶」上。因此市場與學者也都開始質疑「栽培型野生茶」這名詞的適當性。

 

  經過一段時間與多方討論,2006年在一次非正式會議上(茶會)筆者與其他與會成員一起品茶討論後(茶會中還提及普洱茶歸屬茶類問題),大家的共識如下:依生長、管理型態與樹齡區分為

一、野生茶:不論樹齡,原始茶種未經過馴化、育種、刻意管理之可飲用茶種。(因保護野生茶原則與多數野生茶有毒性,決議限制採摘。)

二、古樹茶:原學名為「栽培型野生茶」,雲南多數少數民族稱「大樹茶」。以樹齡百年以上之阿薩姆種與其變異中小葉茶類。

三、荒地茶:當地人稱為老樹茶,雖為人為種植之群體種,但放荒無(少)管理,非密集性種植,無施灑農藥及肥料,無樹齡限制。

四、台地茶:密植性種植,有良種茶與群體種,通常有施灑農藥與肥料,人為管理痕跡明顯。 

 

  基於以上共識,市場與學界於2006年底開始將栽培型野生茶改為「古樹茶」以區隔野生概念。這也是為何「經典普洱」與「經典普洱~名詞釋義」中仍然以「栽培型野生茶」稱呼古樹茶,只因在這二本書出版時間都在此次茶會之前,所以仍以2002年的學界共識。會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有人質疑我在二本書以栽培型「野生茶」對等現在的古樹茶;不怪這些茶友對於資訊的落後與不了解,因為絕多數人並未能與第一線決策接觸,就算到了雲南也無法得知。讓我好笑的是,這些茶友太抬舉我了,以為「野生茶」的定義是我下的,辜負了大家的臆測與期待,因為我不是植物界的學者。

 

2009.9.2於台灣岡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