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昆明回台灣,比較早到機場,在安排、確認機位時,幾位服務人員認識我,在安排好登機牌後與我閒聊目前普洱茶界的現況。我開玩笑的問她們「有大量收大益、下關、中茶嗎?」他們連忙搖頭說「有看您的文章,自己也只喜歡古樹茶。」他們問一個問題「很多廠家都關門了,有些認真做茶的也支撐不下去。」我笑著回答「他們不夠認真,如果真夠認真做茶,現在是最好的時機。」「所謂認真、用心做茶,不只是做出好喝的茶,還必須了解所有茶該有的專業,包括茶區、茶種、製程、市場行銷與趨勢、品牌打造,甚至往後的倉儲。」「如果只是把茶菁壓成餅、磚、沱,那只是在做沒有技術含量的低端農產品,連商品都不是,更妄談文化與藝術。」「沒有專業與市場概念的廠家、茶商,儘管能做出好喝的茶,卻永遠無法成為有誠信品牌的商品,被市場淘汰並不意外!」我用五分鐘與阿們交流,他們聽了之後也明白許多,慶幸他們只是愛喝茶,沒有太多遐想,不像他們的朋友大量囤茶,現在後悔莫及。我回答說「我也囤了幾百噸茶,但我知道要買什麼茶、存放什麼茶,我對普洱茶這市場有信心。」知道他們想問我,但我就告別進入安檢。
這幾天市場反饋的消息一直不是很樂觀,或許有些茶友會認為我說的是今年新茶,如果還是這樣思考市場的消費者,應該是新手或是搞不清楚狀況的茶友。最近天聽到的狀況是,05-07年的大廠、台地茶價格在大量拋出與價格回落,而古樹茶的價格卻依然屹立不搖,這半年雖沒有上漲也沒有嚴重掉價(不知名小品牌、沒有品質與誠信的二、三線廠價格掉不少),這與我在近年所預測的市場狀況完全吻合。04年以前國營廠茶品成為斷代,儘管是台地茶卻因為歷史因素與優質古樹茶量少,改制前茶品已成為永遠的指標茶。但這不是個案或短暫現象,台地茶品質不如古樹、二者產量相差數十倍,這是業界所熟知;往後大廠台地茶價格除非人為大力干預、炒作,否則不會再有大幅攀升的可能,市場已經逐漸理性,回歸到量少、質精品牌才能價高的正常市場商品規律。05-07年大廠台地茶單餅價格多數都在50、60元以下,比08年古樹新茶價格還低;由此跡象可窺探得知,歷年以品牌、年份構成價格體系的原來普洱茶市場規則已經完全破滅,優質古樹成為未來市場主流趨勢,以品質取代年份、大廠品牌的價格定位規律。
在產界、業界、學界,每個人都希望普洱茶市場能走上正軌,數量、質量、品牌都應該直接反映到市場價值,而不是一昧的吹捧、炒作、囤積。而在產地、廠家,不能再以傳統為幌子,拒絕進步、改良、與時俱進,製作工藝、衛生條件、品質等都應該跟上時代。市場應該回到普洱茶的真實價值-「品飲」,保健、收藏、增值等特殊附屬價值,不該再被強調,從品飲價值角度剖視普洱茶,熟茶與古樹茶是這一二年的趨勢,幾年後大量古樹茶跨過成熟期之後,熟茶的重要性也會漸漸減弱,整個市場就將以古樹茶為高端主流,鋪墊市場的低價一般品就是台地茶與熟茶。
06-07年大量廠家冒出,到目前有許多廠家已經破產、停工,或是發不出工資,有的甚至已經積欠員工數月;有的廠家連幾萬元的廣告費都無法支應,而以茶抵費用;茶城蕭條,參與炒作的收藏家、茶商整日唉聲歎氣,到今年底應該還會有一批倒閉潮,廠家會只剩三分之一、全國茶城也會只剩三分之一,普洱茶商能留下四分之一就不錯了。留下的,都是以前就茶商的,或是真心喜愛普洱茶的後進,大財團大資金不見得能生存下來,因為他們的目光多數只放在「利益」之上,而不是真心愛茶、研究普洱茶,當作自己生活與企業精神。這是好現象,對所有堅持在業界、用心製茶、推廣的茶人,今年過後就能被市場認同,整個市場理性、文化角度看待傳統產業的進步,不會有不規範、炒作的狀況再度浮現,自詡為茶人殷切的期待!
2008.8.19於昆明至香港班機
《
版權所有,不得擅自轉載
》轉載文章或圖片,請徵得發表人同意並註明出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