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剛到上海就接到雲南農大周斌星教授電話,希望我到昆明擔任五月二十日廣州茶博會優質茶品評審,時常與周教授一起擔任過幾次評審,欣賞他的專業、執著,在某方面與我的固執有些像。但因為剛到上海,答應海標推廣斗記,所以就無法前往昆明擔任審評,對周教授的感到抱歉。
昨天從上海飛到昆明,也與周教授打聲招呼,約個時間喝茶聊天。最後,周教授突然語氣沉重的說「昆牧,您能不能呼籲一下,希望各廠家不要如此賤賣普洱茶。」「一些茶品的價格低的離譜,普洱茶是一種文化,不應該如此賤賣。」我了解周教授的心情,我們倆除自身專業外,在文化推廣上一直不遺餘力,眼見如此現象,我也只能安慰他,並說明我的看法。
普洱茶不可能脫離商業而只推廣文化,因為市場競爭,產地價格直接關係終端價格;除非,廠家的理念是直接建築在「保證品質」、「建立品牌」上,「量少質精」才有可能脫離產地價格直接影響。現在的臨滄、保山、普洱(思茅)的密集式管理茶園毛茶價格都在個位數,一公斤6-8元的低價茶比比皆是,連西雙版納以往最高價的幾個茶區,價格也都在十元上下而已;而優質荒地茶、古樹茶才有可能到達三十元以上價格。按這樣的原料價格,如果沒有樹立品牌,以成本價加上耗損、加工費等,一餅十元,相當於一公斤28元,這對許多不求品質與品牌的廠家來說,已經是很不錯的利潤了。此時與他們談文化,似乎有些不著邊際,因為他們古樹茶賣不動,精緻加工會沒有競爭力、沒有利潤。生存下來,才是他們現在唯一的目標。
從今年開始,因為市場較趨於正常、理性,炒作者較不敢躁進,加上雲南台地茶最大產能可達十幾萬噸(官方數據),這相對當前市場份額是可以說是無限量產,「以量制價」是市場規律。相對古樹茶產量不及台地茶十分之一,優質茶品更是麟毛鳳角,往後二者價差也會維持在十倍以上。就今年市場觀察,一些堅持品質的廠家今年所生產的優質古樹茶依舊供不應求,但因為去年的經驗與資金壓力,都不敢再次量產,以降低風險並維護品質。
再經過今年六七月,所有春茶訂單與製作都該結束,所面對的不只是今年的茶品銷售問題,更牽涉去年超高價台地茶品該如何銷售?今年的低價,再次重創去年胡搞瞎炒的台地茶。去年古樹茶雖然價高,銷售上會有很大壓力,但都還能以品質取勝,只要還能堅持下來,品牌還是能樹立。過些時間,該離開這市場的就差不多都該離開了,回到該有的面貌。有理念與資金的廠家,現在都已經在著手培訓員工、培養市場,放很大的精力在文化紮根、創造品牌,大家一起努力吧!
2008.5.15於昆明
相關討論請至新版"經典普洱論壇"
http://bbs.classicpuer.com.cn/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