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情隨筆 海外見聞 |
5. 現在製程的普洱茶(生茶)一般是—鮮葉採摘—糅捻—殺青(曬青)—蒸壓—乾燥,並沒有經過刻意發酵這一個步驟,說這樣的製程是綠茶製程並沒有不對之處.
阿達
這句話有誤區
您之前也說
"綠茶是未發酵茶"
也就是說
在定意義上是"刻意不發酵"!!
普洱茶雖然沒有"刻意發酵"
但更不可能"刻意不發酵"
甚至在某方面來說
普洱茶應該是有"刻意發酵"
為何?
因為大家都承認製程是要低溫
而低溫的結果大家也知道
在製程中會產生發酵
這是否可以解讀成"刻意發酵"????????
>>>>>>>>>>>>>>>>>>>>>>>>>>>>>>>>>>>>>>>>>>>>
7.
“剛剛成品的現在製程普洱新茶雖說是綠茶,但是經過適當陳放後會變化為口感特殊的普洱茶”,…這一點有許多的茶友感情上無法接受,他們反問:如果普洱生茶是綠茶,那要多少年後生茶才能稱為普洱茶?又有茶友說:哪麼豈不是生茶出廠時要附上兩張包裝紙,一紙標明是生茶,另外一紙要多年後等生茶變成普洱茶後再重包裝上去??
***************************************
這不是感情上無法接受
而是實際上根本無法操作
因為他們在定義上是掐著熟茶為標準
所以
以熟茶的趨向為圭臬
"湯色紅濃、口感滑順"
而這恰恰進入嚴重誤區
因為
產生茶的質變
環境是主要,時間是次要!
定不出時間
難道要訂出溫溼度??
這根本不可能
這就是普洱茶與紅酒的根本差別!
>>>>>>>>>>>>>>>>>>>>>>>>>>>>>>>>>>>>>>>>>>>>>>>>>>
這不是感情上無法接受
而是實際上根本無法操作
因為他們在定義上是掐著熟茶為標準
所以
以熟茶的趨向為圭臬
"湯色紅濃、口感滑順"
而這恰恰進入嚴重誤區
因為
產生茶的質變
環境是主要,時間是次要!
定不出時間
難道要訂出溫溼度??
這根本不可能
這就是普洱茶與紅酒的根本差別!
>>>>>>>>>>>>>>>>>>>>>>>>>>>>>>>>>>>>>>>>>>>>>>>>>>
在我看來這又是意氣的名詞之爭了,天底下多的是無法明確定義的事,
您瞧,我們人打娘胎生下來哪一個不稱之為”婴兒”,請問到底要定義多少年後那嬰兒才有資格被稱為長大成人???沒準的!!!儘管刑法定義18歲需負完全刑事責任,民法定義20歲負完全民事責任,但是規定歸規定,在父母的眼中任誰多大歲數都是他們手上的”baby”!!
這世間有些東西真的是無法明確定義的…這種無法定義的模糊空間有個法律專有名詞叫做”保留餘地”,當然你也可以稱他為”自由心證”啦.隨你,
在法律上這種可供行政裁量權的法律名詞可多著呢,例如:妨害風化,猥褻,性騷擾等等,什麼程度構成妨害風化?要做到什麼不雅動作才稱的上猥褻??說哪一種黃色笑話會成立性騷擾???…沒準的.這就是當官的好處!!!
我上面也回應這點!
"成年"可以在法律上訂定年紀
普洱茶能不能在訂定"年份"??
可以!!!
但他們不敢也不行!
因為他們要保護的是熟茶!
而不是真正普洱茶!
從人與社會的觀點
就比如
您一定要經過特定的"高等"教育、特定學歷
才能被他們所承認!
在別的地方取得的不算
就算是特定的學校很爛他們也承認!
>>>>>>>>>>>>>>>>>>>>>>>>>>>>>>>>>>>>>>>>>>>>>>>>>>>>>>>>
10. 還有還有,現代製程(80年代以後)的普洱茶算不算正宗普洱茶??
嘿嘿嘿…我不知道也不敢說,不過大家可以反推回去想一想------當年的號級茶和印級茶或者貢茶出廠的時候是不是綠茶??-------就瞭了…
*********************************************
當年
普洱茶就是稱作普洱茶
也就是現在的生茶
沒有人當作是"綠茶"。。。。。。。綠茶界更不願意承認當年的普洱是綠茶吧?!
而現在的官方
要把古代的普洱茶當綠茶
把70年代以後的渥堆工藝當普洱
普洱到底有幾年歷史??
>>>>>>>>>>>>>>>>>>>>>>>>>>>>>>>>>>>>>>>>
按照我的理解,所有的茶葉在殺青前,都曾經有過未發酵的階段,亦即所有的茶都一定短暫經歷過綠茶的階段,各種茶之所以會成為各種茶的最關鍵之處只在於發酵時間的長和短罷了,普洱茶當然是茶的一種,他要嘛不是未發酵茶,不然就是半發酵茶或者是全發酵茶,發不發酵對於普洱茶而言根本無損於他身為普洱茶的姓名宗主權,那就好像我們人類是哺乳動物,鯨魚也是哺乳動物,你總不能因為人類是哺乳動物而一味的要把鯨魚也從哺乳動物中除名吧??
八竿子打不著!!!因為人類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依動物分類法),和海裡游的鯨魚頂多只打到前面三竿子...
同樣的
剛製成的新茶,他要嘛就是綠茶類,要嘛就是半發酵茶類,不然就是紅茶類(以上三大類是粗略分類),其分類的標準僅僅是發酵度多少而已,沒有其他太大意義的
剛製成的新茶,他要嘛就是綠茶類,要嘛就是半發酵茶類,不然就是紅茶類(以上三大類是粗略分類),其分類的標準僅僅是發酵度多少而已,沒有其他太大意義的
所以
根本上的方法
不是改標準或排斥生茶熟茶
而是應該把普洱茶在六大茶類(紅黑白青綠黃)中獨立出來
成為第七類茶品
現任普洱市長就倡議普洱茶應該是獨立成唯一類"褐茶"!!
>>>>>>>>>>>>>>>>>>>>>>>>>>>>>>>>>>>>>>>>>>>>>>>>>>>>>
1.
對於清代普洱茶的製做與品飲標準,中國西南農業大學的學者陳文品認為:
如按我國現代製法與品質分類標準體系分,清末以前的普洱茶應主屬綠茶 類。但因當時的加工技術理論比較落後,與今天的綠茶初精製技術設備條件無法相比,大量存在著初製加工十分零散,殺菁不及時、不勻、不透,加上乾燥 不及時而造成酶性氧化比較嚴重。而精製中汽蒸時間較長,團餅茶多採緩慢晾乾,且成品茶含水量過高,加之較長的運輸、銷售,及消費存放過程而造成後 發酵與水熱氧化,使茶葉產品呈現乾茶金黃而茶湯橙紅,滋味相對醇和的品質特點,但這時的茶品有綠色者黃色者紅色者,茶膏也有黑色和綠色之分難於與 現代茶類學系統嚴格區分。但緊壓茶的氧化卻相對較重,其品質形成是一個酶性氧化與非酶性氧化共同作用的結果。但直至清末仍以普洱倚邦小葉種茶苦澀 味低為勝。說明那時的普洱茶尚未形成長期陳化氧化的技術。現存清末民初的普洱茶標籤也沒有一種提及儲存陳化的相關信息。(陳文品等,2002:35-36)”
此文由門兄在友網所提供
對於清代普洱茶的製做與品飲標準,中國西南農業大學的學者陳文品認為:
如按我國現代製法與品質分類標準體系分,清末以前的普洱茶應主屬綠茶 類。但因當時的加工技術理論比較落後,與今天的綠茶初精製技術設備條件無法相比,大量存在著初製加工十分零散,殺菁不及時、不勻、不透,加上乾燥 不及時而造成酶性氧化比較嚴重。而精製中汽蒸時間較長,團餅茶多採緩慢晾乾,且成品茶含水量過高,加之較長的運輸、銷售,及消費存放過程而造成後 發酵與水熱氧化,使茶葉產品呈現乾茶金黃而茶湯橙紅,滋味相對醇和的品質特點,但這時的茶品有綠色者黃色者紅色者,茶膏也有黑色和綠色之分難於與 現代茶類學系統嚴格區分。但緊壓茶的氧化卻相對較重,其品質形成是一個酶性氧化與非酶性氧化共同作用的結果。但直至清末仍以普洱倚邦小葉種茶苦澀 味低為勝。說明那時的普洱茶尚未形成長期陳化氧化的技術。現存清末民初的普洱茶標籤也沒有一種提及儲存陳化的相關信息。(陳文品等,2002:35-36)”
此文由門兄在友網所提供
是他(陳文品)認為
不是史料記載!
而據他所描述
普洱茶製作過程已經有嚴重製前發酵
根本不應該歸類為綠茶
>>>>>>>>>>>>>>>>>>>>>>>>>>>>>>>>>>>>>>>>>>>>>>
氣蒸20分鐘....以現代的眼光很不可思議,
好玩的是當年是揉成大小圓扁不一的形狀,沒有什麼章法
********************************************************
普洱茶在1979年就被歸類為綠茶
所以
所有進出口資料找不到普洱生茶的紀錄
普洱茶全部是熟茶!
>>>>>>>>>>>>>>>>>>>>>>>>>>>>>>>>>>
所有內容源自
"經典普洱論壇"
http://www.classicpuer.com/forum/view.asp?id=3047&page=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