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歷史與倉儲,

(2007-06-23 21:07:48)
标签:

普洱茶

馬幫

溫溼度

分类: 報章媒體 茶友問答
 原帖由 释然 于 2007-6-22 20:12 发表 http://bbs.puerh.cn/images/common/back.gif
问题一:

据说过去的一些经典老茶大都是入过湿仓的茶,而征服一些老茶客和借机炒做普洱茶的,大概也是这部分老茶起了样板的作用,我有一个疑问:过去清朝时没有入仓茶,那普洱是靠什么征服的满清皇族?他们大概无论享用什么茶都基本是最高档的,口味挑剔也在意料之中,但他们也一样青睐普洱茶,这是什么道理呢?不知史料上有无记载,他们喝的普洱是纯干仓的陈化了多年的普洱吗?记得故宫里面还有珍藏的清代的金瓜贡茶,不知有没有专家研究过这个金瓜贡茶的茶区和工艺,不知是否有相关资料?
***********************

我個人猜測推斷
進貢皇宮的茶品不可能像坊間所說
經過風吹日曬雨淋...............................哪一個人想抄九族啦!!
進貢的茶品肯定是快馬加鞭送達皇宮
時間估計只有一星期左右

所以我認為
沒有哪一個朝代所喝的普洱
是刻意經過存放來陳化的
歷史上沒有任何記載"普洱茶"喝老的!!

老茶與濕倉
都是廣東與香港無心插柳所造成
一位普洱茶界關鍵性老前輩曾跟我說
有計畫的濕倉
是在五零年代初期
之前都是非刻意存放於地倉等待變化



清代普洱茶成為貢茶
茶菁來源據考證
先在倚邦
後是曼撒
最後清朝末年才是易武
********************************
问题二:关于个人存茶问题?

我存茶的房间是10平米,用两个大紫砂花盆装茶,每个能装50多斤,封口用的是类似锡纸袋的遮光隔湿材料,无味的,外面又罩了一层塑料布,我平时在茶罐里面放一个湿度计,一般测量湿度是40-50左右,冬季屋内的湿度是5-30左右,很干,罐内湿度完全是茶叶自身湿度在维持,感觉紫砂的材料还是有调节湿度的作用的,今年五月份,我测量罐内湿度是40多一点,我感觉茶饼太干了,有加湿的必要,记得有人说过湿度63左右的环境,人呆着是最舒服的,我想茶叶也应该差不多吧,我将茶饼搬了出来,摆满了一屋,我存茶都是拆掉了竹壳的,然后关窗关门开加湿器,两个小时左右房间湿度达到了75左右,这样持续加湿了10小时,在老婆孩子下班和放学前将茶叶收入罐中密封,一小时后看湿度是50多点,加湿初见成效,我给茶叶加湿倒不是希望自己的茶加速陈化,而是感觉人呆着不舒服的湿度,茶也会不舒服,环境太干燥,茶叶损失的可能是另一种物质,也是怕把茶叶干坏了,等到第二天早晨在看湿度计,是不到50了,大概是茶饼自身吸收了一部分,紫砂罐吸收了一部分.隔了一天继续加湿,这样一共弄了三次,现在茶罐内的湿度测量是60,不知这可不可以理解为是茶罐内的空气湿度?这样做的弊病是茶饼有湿度后和茶罐发生的反应令小茶仓内有了土味,我前两年给茶叶加湿,是给紫砂罐的外面罩上湿毛巾,结果加湿太过,茶饼的边缘都长白毛了,幸亏发现的早而及时的处理了,且由于时间短,加上是在茶罐内装满了茶叶的情况下加的湿,所以只使靠罐壁的茶叶受到了损失,以前打开茶罐满室清香,茶叶长毛处理一下后,感觉茶叶香气减轻了,并且紫砂罐湿度提高,激发了它的土味,令茶叶吸到了一些土味和闷气味,上次的加湿失误,经过了近两年的时间,茶叶才基本消除了土味和闷气味,最近的这几次加湿感觉还是比较成功的,但也有些不敢在往上加湿了,关键是湿度稍大,紫砂罐就会生出一种土味,且室内温度稍高,加过湿的茶饼就会有闷气味,不知石老师有无解决的办法?如果想把茶叶加湿到70,用我的这个方法也不会太费力,关键是加湿后,和紫砂材料的反应,易令茶品吸收杂味!不知石老师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不知这样的方法可取否?谢谢!
>>>>>

見您這樣似乎太費力了
您只要把紫砂缸事先處裡過就沒有土味(以茶渣茶末泡過)
而濕度保持在75%以下即可
如果覺得溼度太低,可以將室內放幾盆水即可自然調節
不須在意紫砂缸內濕度

這樣就解決濕度與土味問題!!

 

版權所有,不得擅自轉載 》轉載文章或圖片,請徵得發表人同意並註明出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