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谁来解救电信企业?
【IT168专稿】电信重组的前世今生------节选
2、电信企业长期发展需要兼并重组
中国移动:目前企业的经营状况非常好,似乎不需要通过兼并重组来进行核心竞争力提升,但从长远看,中国移动仍依靠单纯移动业务纵横天下是极不现实的。经营移动业务可以使中国移动3至5年内不需为企业的经营业绩担忧,但客户的全业务服务需求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移动需要提前做好固定业务提供的准备。沃达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业务运营商,2006年也通过兼并固网运营商,涉足全业务经营。电信市场的严重失衡并不有利于中国移动的长期发展,因为由于自身的强大,难免要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间接地影响了企业长期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同时,也会受到市场监管的不对称管制,容易限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联通:这几年虽然借助移动业务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经营业绩也不俗。但,与中国移动比起来,企业的经营状况差距明显,主要原因是中国联通从2003年起,一直处于电信重组的漩涡之中,再加上两网运营等诸多因素影响,制约了中国联通长期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人有近忧,必无远虑!电信重组的早日尘埃落定,中国联通就能早日解脱。
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作为固网运营商,这几年虽然大力发展宽带业务和增值业务,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仍然无法弥补移动替代固话业务造成的损失。企业转型受到客观社会环境和整体社会需求,以及本身传统电信企业结构和人员等诸多方面的限制,企业转型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在历次电信拆分重组中,承担了大量的历史包袱和社会责任,在固网业务下滑,宽带业务和增值业务收入所占份额较少,新的业务增长点匮乏的情况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全业务经营已成为固网运营商不二的选择。
山里人评:
1、我国电信市场竞争结构严重失衡是众所周知的,造成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但移动对固定话音的替代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移动替代固话”属于不同通信业务之间的竞争和替代,理论上应不涉及到企业之间的竞争。但,由于电信企业经营业务的单一划分和许可管制,导致业务之间的正常替代和竞争演变为企业之间不正常的市场竞争和生存大战。
2、失衡的结果很多专家并没有过多地去考虑和研究,消费者也乐于享受一家独大所带来的种种好处;甚至有人认为在通信市场中尽快采取淘汰机制对消费者更有利。对通信企业采取优胜劣汰机制时,如果简单按照一般企业的破产程序进行,必然会导致整个社会通信服务水平的降低和一部分消费者利益的损失。因为破产通信企业的服务范围和客户有一些是其他通信企业无法在短时间内提供相同服务的,因此,通信企业的破产必然会采取收购、兼并重组的方式进行。
3、我国电信重组的政策迟迟不出,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受电信重组政策影响最大的企业是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其次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原本得益于电信重组和3G牌照政策的悬而不决,但从2006年底开始,中国移动已明显感到政策不确定对于其实施企业远景的制肘。
4、我国四大电信运营企业目前都成为上市公司,实行了经营层和董事会决策层的分设。在关系企业长期发展的问题上,各个电信企业的管理层都提出了自己的发展计划和要求,但由于政策的制约,企业的发展状况并不能如愿。比如固网运营商的管理层在三、四年前就提出了全业务经营的要求,但国家迟迟不许,导致今日固网运营商经营困难、前途堪忧。如果固网运营商在今后的经营中继续萎靡不振,甚至业绩大幅下滑,其责任不应该由固网运营商的高层独自承担,国家有关部门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5、我国电信市场的竞争目前已经成为一场缺乏公平的竞争,这种不公平的竞争机制导致电信市场的失衡,消费者长期利益受损,国有资产的贬值。仅仅依靠电信运营企业自身来解决电信资费高、服务水平差已不太现实,通过不对称的监管政策也难以解决,只有通过电信重组才能构建有效的市场竞争格局,让电信企业不受流言蜚语的困扰,一心一意地为消费者服务,又好又快地发展壮大。
6、电信重组已经吵闹了许多年,一直没有定论。电信企业的问题如何解决,到目前为止没有形成达成共识,而依靠电信企业自身努力又难以实现质的飞跃,最终谁来解救电信企业也不可得知。电信企业还要在“混沌”中潜行多久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