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费高都是消费者惹的祸
山里人/醉话
最近,全国各大媒体都在讨论电信资费的问题,让人感觉中国的电信业咋像个黑店,专门干一些偷鸡摸狗的营生。细一想,好像又不对,这电信业都是官办的,怎么可能这样霸道?
分析来,分析去,山里人突然找到点门道。这资费高,不但是运营商有首要责任,政府监管部门有次要责任,连消费者也有相当大的责任。
一、消费者的自主创新能力差
消费者每天在喊资费高,常常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个中国人,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关于资费的高低,常常拿中国这样发展中的国家与国际发达国家比,感觉到自己付出的资费太高,觉得冤。你咋不想想你为了降低资费做了哪些工作?
中国这几年时进步不小,消费者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们的钱包是鼓了不少,似乎这个小康生活已经到来。
不过,你拿中国的首都北京人均收入一年2万元的收入与美国的2万美元一比,就知道中国与美国相差多少,相差八倍。如果与全国的人均1000美元相比,相差20倍。
你有理由说,我的电信资费应该比美国的资费便宜8倍或20倍。
理是这个理,没错!
但是,不知消费者你想过没有,这电信业采用的技术和设备,有多少是你------中国消费者创造的?
咱不说别的,就说这互联网网络所采用的硬件设备,大部分都是国外进口,不是cisco,就是IBM、HP。这些硬件都是从美国运来的,飘洋过海这运费能便宜?
再说,人家国际公司一般都是讲究全球一个价,可不管你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微软的操作系统在美国也就卖个200美金左右,不到美国人均收入10万美金的0.2%,到中国也是这个价,你说贵不?
噢,忘了说软件。这软件,更是没有什么成本,一个塑料片片就卖好几百,甚至上千元,简直是强盗。中国的塑料片片多的是,为啥就不值钱?
关键还是,中国自主创新的东西少!
中国的自主创新少,当然是中国人自己不努力,你是不是中国人?
二、消费者不懂客观规律
电信业的最大特征之一是具有规模效应,用的人越多越便宜,这一点已经从中国移动得到印证。
关于这一点,消费者常常不明白,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假如打的需要10元钱,如果是一个人乘坐,人均费用是10元;如果是四个人乘坐,人均费用是2.5元。(当然,通信网络的规模容量有时候与用户的多少和使用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收取漫游费就和这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移动客户多,人均成本就会少,所以你可以看到中国移动经常是率先降低资费,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可怜的联通,拿着可以低于10%的国家资费政策就是不敢降低话费。
如果中国的消费者,懂得这点客观规律,都去用联通的C网或G网,让联通可以大胆地使用10%的低资费政策,你说这资费能不降低?
三、消费者太喜新厌旧
喜新厌旧在中国是个贬义词,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应该鼓励喜新厌旧。因为没有喜新厌旧,就没有社会进步的动力,就不会有什么革新、创新之类的东西出现。
但是,喜新厌旧如果有点过,或者不符合社会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会惹来麻烦。
中国的消费者一般喜欢追逐新鲜事物,这是好事,应该鼓励,但对于电信运营商就是非常痛苦的事。
一是刚刚建成的房子还没有用几天就的拆了重建,二是经常需要换地方盖新房子。问题是,经常是房子的建设成本------租金还没有来得及收回,就的减价处理。
不过,有时候,也有猛赚钱的时候,盖了一个茅草屋,很多人愿意大把大把地花钱去住,让运营商也能偷偷乐一下。
这没有赚钱的买卖谁会去做?一年1%利润率的企业你会投资吗?还是中国消费者精明,美国的商人都是比较傻,他们的电信运营商每年都赚不到1%的利润还狂投钱。
不过,最近,美国的商人是不是明白了这一点,有些人已经投资到中国的股市,你可以看看中国股市的牛劲就应该明白一些。山里人事先声明,这可不是山里人泄的密。
作为中国的消费者,还有很多因素造成了电信资费持续高位。这些原因,有些有点道理,有些也没有道理。
不管怎么说,作为中国的消费者实在活的太累,啥事都得操心,一不留神就被人宰了冤大头。
唉,酒醒了,天亮了,山里人需要起床干活了,生活还得继续,快乐还得创造。
不要嫉妒山里人,也许那天山里人会搞出个什么发明创造,让中国的消费者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免费通信的乐趣,别像现在这样,每天喊来喊去,嗓子都哑了,也没个人应,郁闷。
想来想去,中央提出的自主创新、科学发展观、两个务必等等实实在在符合中国的国情,作为中国的消费者,没有什么好说的,按照要求努力吧!只有努力做,免费的通信服务一定会到来。
有希望,就有未来!
当然,消费者对电信运营商和政府监管部门的要求绝对不能降低,更不能让他们觉得消费者好欺负。
奋斗吧,上网和不上网的弟兄们;战斗吧,中国的消费者,胜利一定属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