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中原 下篇

标签:
旅行殷墟河南博物院安阳甲骨文羑里城周公解梦易经 |
分类: 逛在中国 |
(梅花鹿背后是司母戊方鼎的放大模型)
(河南博物院里的展品,可爱的小牛,张开的嘴巴是含着背上的盖子的)
2009年1月31日
来安阳之前,仅限于殷墟的网站上的介绍,没有太多人写关于安阳的游记,河南当地没有去安阳的旅行团,连安阳本地也没有地接的旅行社,看来那里真的不是大多数人想要去旅行的地方。我们对于安阳的期望值也很低,除了要看殷墟博物馆外,其他的吃喝住宿都没有要求。谁知当在安阳的一天结束之后,却发现这天是6天的旅行中最精彩的一天。这里的精彩并不是指发生的故事,而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程,跟随着博物馆的年轮一直回到了5000年前。
今天特别冷,去羑里城的路上,就开始胃疼。那个字读“you”,是3000多年前殷纣王关押周文王姬昌7年的地方,也是易经的发源地。从下车到大门的那条路因为淡季而萧条,两旁的店面都没有开门,在旅游旺季每家都是演绎易经做预测的地方。羑里城的各个殿阁内展出了很多关于易经的资料和演算的方法,我们现在的人所担心的问题,其实在几千年前已经被老祖宗所想到了,如今看似高科技的生活,结果还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羑里城所处的地方,在一片开阔地带,周围都是农田。参观的人很少,除了我们两人之外,其他都是当地人,在过年期间,对当地人的门票打3折,才10元一张票。如果有人在冬天去,建议多穿衣服挡风保暖,那里的冷风,不仅让我一直哆嗦连相机都端不住,而且,一阵阵凉气从脚底往上钻,冻得胃疼得特别厉害,匆匆逛过大致的殿阁就离开了。城门口有很多班车回安阳。
安阳汽车站附近有一家吃羊肉刀削面的馆子,我们点了2份面,一份冷菜和西红柿炒鸡蛋,加在一起可能30元左右,口味很当地,面食很劲道。其实在河南走进任意一家面馆,都不会让你对味道失望。自从我下飞机的时候就领略到了,新郑机场到达厅有一家牛肉面馆,不过这里的价格比起外面自然是贵很多,一晚面38元,味道还真不错,吃完后立即发消息给众兄弟姐妹,通知大家来河南吃面噢!
茶足面饱之后,我们打车去殷墟遗址。在2006年,这里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殷商时代的宫殿废墟,所以后称“殷墟”。在看似平坦的地下不仅埋藏了很多秘密,而且还有一座价值连城的博物馆。这座地下建筑本身的设计就让人耳目一新,从地面走入地下的走廊有一条标线,引领着我们从现代不断往古代走去,一直走到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看似简单的数字,却营造了穿越时空的旅程。里面展出了很多安阳发觉的青铜器、甲骨、玉器等无价之宝。殷商的时期,安阳竟然还有亚洲象的出现,原来3000多年前河南还是亚热带的气候,这时讲解员会告诉你,河南的简称“豫”,就是根据人牵象的图形而来的。
在展品中竟然还有很多来自新疆的和田玉的饰品,年代最久远的和田玉展品距今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要到达4000多公里外的和田,坐飞机至少要7个多小时。不知在这么远久的年代需要多久呢?据考证那个时候已经有一条很成熟的“玉石之路”,比丝绸之路更早了2千多年。“玉石之路”大致是由和田出发,向东一支经罗布庄、罗布卓尔、敦煌;另一支经喀什、库车、吐鲁番、哈密,在今玉门关、酒泉一带会合,再继续向东延伸,经兰州、西安、洛阳而到达安阳。同时,这条古道向西经喀布尔、巴格达而至地中海。对于南疆我本身就有很好的印象,若是下次还有机会再去那里,要多了解一些关于玉石之路的故事。
说到安阳,就不得不说甲骨文。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文字,大多为盘庚迁殷至纣亡王室遗物。在被发现甲骨文的研究价值之前,是药房里的一味常用的中药,名称“龙骨”,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它有生肌防腐之效,有止血治淤的作用。在网上搜索会找到很多甲骨文被发现的趣闻。。至今发现的甲骨文有6000多个字,被翻译出来的才1千多个而已,如果没有当年那个多事的病人王懿荣对龙骨好奇,可能会被发现更晚,不知道已经有多少个字被磨成粉吞下肚了呢?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年了,目前出土数量在15万片之上,其中大陆收藏97600多片,台湾省收藏有30200多片,香港藏有89片,总计我国共收藏127900多片,其他流落海外。
在殷墟参观博物馆的人很少,给了我们一个很清静宽松的环境,细细地看这些无价之宝。不过从安阳去郑州的火车票,在春运期间却是一票难求,候车的经历也并不轻松。我们又在傍晚的时候带着行李去火车站碰运气,弄到2张6点多发车的L开头的站票。对于火车次前的英文字母,我也不是那么熟悉,平时坐的最多的是“头文字D”。根据拼音来看K应该是快车,T是特快,Z是直达,只是我们怎么也想不出来L是代表什么,这答案在我们上车后才找到。
安阳的候车室不分软座或硬座,只分往北和往南的两个候车室。建议地理知识差的人,最好事先确认自己要去的方向。前几班的火车都晚点了,候车室里人满为患,空气混浊。我们也挤在其中,一天奔波下来,就中午吃了面,加上低温,这时我的胃更加疼,已经站不住了,只能坐在旅行箱上,用热水壶捂着胃,感觉此刻的自己很狼狈,已经顾不得淑女形象了。吃了Joe带的胃药,等待起作用。
我们本想“混“上前一班K字头的火车再补票,请原谅我们想用这样的方法蒙混过关,也请相信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都是遵守秩序的好市民,只是在旅行的时候,人往往会有一丝蠢蠢欲动打破常规的尝试,会做一些在平时生活中不可能做的事情,唉,可怜的悲哀的所谓的大都市人,已经被很多的规矩所束缚,所以这样小小的打破常规而又不损害别人的刺激会是一种乐趣,就好比电影《Titanic》里面的男女主角站在甲板上嘲大海里吐口水的快乐;又或者如平时偶尔说句脏话的快感。当然我们最后还是被放闸的工作人员火眼金睛的识别出来,无奈继续只能等待来接我们的那辆车。
咱俩又一次拖着行李,穿过硬座的拥挤人群,来到餐车,好像历史的重演,如果不是餐车里空无一人,我会有错觉我们掉进了时空转换的缝隙里,又回到了从洛阳到开封的火车上。后来才知道,之所以餐车没人是因为这班车快到终点站了,所以已经停止供应餐食,不对外开放了。我们俩刚在门口的座位落坐,就有工作人从车厢的尽头直接来到我们面前,只听他对正在看手机的Joe说“你这个手机的外套是在哪里买的?”不知道他怎么能在这么远的地方看到这样东西。
Joe回答“香港”
“我想买一个差不多大小的,一直找不到”他也掏出自己的手机比划着。
Joe摘下手机套给他试试看,谁知正好合适,连按键的空隙都十分的切合。
“哟,有缘人呀!”我脱口而出。
Joe随机将此物送给了他此人颇为高兴,拿着手机兴高采烈的去同他的同事分享。
好像我们一路玩过来,上不了前面车,就是为了要坐在这里,然后把手机套交给此人。一路我们进了不少庙,见了不少佛,佛是说因果的,不知道这之间有没有联系呢?
后来我们要了2个最后的小菜和啤酒,菜都上来了,车还没有动,赶忙去打听发车时间,得到的答案是“这是临时加开的列车,要等沿途的快车过了,才轮到我们。估计要晚上12点半到!”原来L是临时的意思!我被得到的答案雷住了,动车只要1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却要坐6个小时,半夜才能到郑州。我反复确认了好几遍,得到都是同样的答案。赶忙打电话找朋友查车次,希望有机会能在别的车站换到快车,得到的建议是“还是安稳在那车上坐着吧!别的车都挨不上”,别无选择。Joe说就把这里当作是某个酒吧!想想也是,在哪里还不都是坐着嘛~
于是火车就这样一路开一路停,旁边经过的快车,带过一阵狂风,把我们的绿皮车吹得左右晃动。再也没有别的乘客坐进餐车,除了几个列车员吃工作餐之外,这里基本就专列了。换了一种心情,享受到了慢生活的乐趣。平时的快节奏,有时连自己都没有办法空下来,走的太快太远,可能连自己的灵魂都早已跟不上了;现在倒是正好,在火车上无所事事,唯一要做的就是停下脚步,等待灵魂。
2009年2月1日
凌晨1点到达在郑州的如家。半夜的火车站依旧灯火通明,只是我们无心打量夜色,已经非常累了。郑州有很多如家,我们住的离火车站2公里,半夜里还能听到火车的鸣笛声。酒店的接待员还在等待着我们,丝毫没有睡意,热心的为我们登记介绍,只是那时他们说的什么都已经进不了我耳朵了,我强打着精神,找到房间倒头就睡。Joe不知什么时候丢了家里的钥匙,竟然第二天如家的服务员帮他找到了。
忙碌的一天从早上8点开始,用了一个小时整理自己,还是感觉没睡醒,反应慢一拍。今天是河南之行的最后一天,晚上8点的航班我们都将飞离这片厚重的土地。时间过得好快,感觉还没有闭眼,梦就醒了。在郑州,本来计划要去好几个地方的,最后我们只去了河南博物院。事实证明把一天的时间都挥霍那里是很明智的决定。河南博物院从外面有些像金字塔,幸好我们赶的巧,3月份开始就要闭关修善了,大概持续半年。里面的藏品是除了北京故宫博物院之外,拥有国宝级藏品最多的博物馆了,好多件都是特级文物,被禁止出境展出的那类。再多的形容词在这些无价之宝上,也是苍白无力的,最好方法还是去亲眼见见它们吧!
这一路也看了不少博物馆,若是几年前的我,应该是没什么兴趣的。很多复杂的东西就是在岁月的点滴中慢慢懂得欣赏,慢慢开始变得喜欢。我想好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从前不喜欢吃的东西,忽然有一天觉得它是美味;从前讨厌的人,忽然觉得不那么可恶了;从前看不懂的事物,忽然自己就顿悟了。就像《伤城》里,金城武问“酒那么难喝,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喜欢?”很多东西就是要一定的年纪,才会喜欢。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在我们年轻时就觉得out的东西却总不消失的原因,因为总有“接班人”在延续和传承这些out。
关于时间,他总是让我们视而不见,它用巨大的、不可逆转的力量无形的操控着这个世界,即使我们用尽全身的力气,也无法看到时间的存在,但是留在眼前的岁月的痕迹,确实能证明它来过。在河南的6天时间,与中国的历史相比,实在是太微不足道的一瞬了,但是对于我的人生来说,却是5000年来一直没有中断过的心跳和呼吸。从看雪山湖泊,到看古城文物,这一路走来自己所追寻的就是那些浮世繁华之后能让生命平静的力量。
关于河南之行,前面罗列种种经历,看似好像舟车劳顿、马不停蹄、忙的不亦乐乎,其实我却是乐在其中的。这些看似成为了我们困扰的交通,比起身边的同事和朋友们的痛苦经历,我发现我们是如此的幸运,总是遇到好心人的帮助,使整个旅行变得很顺利。我知道在这里的短暂时间,是绝对不够去了解在这个地方的人、不足以去体验这里的生活、更无法体会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和历史;在我的脑海里的河南就是被这么多片段所拼凑出来的,不确定以后是否还机会再去,至少这个地球上又多了一片我不陌生的土地。
关于旅行搭档,Joe是香港人。就以我所接触过有限数量的香港人来说,他的国语说的已经是很棒的了,我可以听懂99%吧。如果用标准的国语说的慢一些,他也基本没问题。只是在河南,有很多当地话,连我都不能完全明白。不过这些都不影响他在河南旅行的体验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我们分工合作,一路上还没遇到搞不定的事情。同时 Joe也像是一面镜子,比如”照”出了我的浪费,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浪费了很多资源,即便这些东西很便宜。他给了我很多启发,使我对香港的人和他们的生活态度有更多的认识。
旅行回来后,突然感觉自己离经济危机的风暴很近,来自多方面的压力,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庆幸自己没有经历过危机的年代,但“幸福”时光也同时在麻醉着我们,处在浮华的商业社会中,渐渐地迷失了自己,忘记了去思考很多东西是不是真的需要,现在仔细想想这些已经习惯了的生活方式中有些是不必要的浪费。其实香港人早已经历过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种种危机,他们的成功经验在此时更值得我们借鉴。
关于旅行,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件让我欲罢不能的事情。它所带给我的,早已经超出了我想要的。在每一次的空间转换的过程中,除了有美丽的风景,饕餮的美食还有温暖的微笑,正是这些人和朋友成为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财富,给了我活色生香的精彩人生。
既然这种毒无药可解,那就继续吧~
(当年发现甲骨文资料库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