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
前天的文章发了以后,纸醉瑾瑾迷后援团的布布发了这样一段话:
亲粉啊!看了我都想哭。想起前一天写完这篇文章从椅子上站起来的时候,眼睛完全是花的,走廊上迎面走来的同事认不清脸。
跟老花有点关系,更有关系的是视力的极度疲倦,心口也有点痛。
我也不是想跟大家撒娇,我只想说,写作是一件很累的事。
看起来好像还是撒娇哈哈哈哈……
就拿这篇(那英,撕也要撕得像个成年人嘛
米歇尔和奥巴马过去的演讲之前看过,写之前去回看一遍。
还有所有提及的事件和资料,需要搜集到位。
我每天中午做一个小时的新闻评论节目,基本上也是这样一个流程,同事们都知道,上午不要跟我讲话,我完全没空搭理。
不是网上找几条新闻念一念这么简单(当然也是可以的,这么做我也不会少拿一分钱),我要去了解所有提及事件的前世今生。
比如土耳其警察枪杀俄罗斯大使,行凶后大喊“不要忘记阿勒颇”!我就要去找很多资料,把这个原因讲清楚:阿勒颇是个什么地方,叙利亚内战是怎么回事,美国和俄罗斯分别支持谁,那儿的现状如何…………
比如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敦促以色列停止定居点的活动。那么定居点是怎么回事?他的历史由来,美国为什么投弃权票?特朗普又为什么嘲笑联合国……
比如中国铁路亏损严重,想寻求民间资本的合作。上个月开工的杭绍台高铁就是PPP模式的高铁项目。
做节目前我也不知道什么是PPP项目,我不能自己念完了也不知道自己在念什么对吧,所以会去查,哦,原来PPP模式指的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指政府与私人的合作伙伴关系。
再比如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地方性新闻,“女子骑电动车撞人后扬长而去,被撞老人身亡”。说事故发生在历山路解放桥附近,整篇文章看下来不知道在哪个城市。
于是要去查,哦,原来是济南发生的事。
在杭州做节目说凤起路杭州人知道,杭州以外的人就不知道你指的哪儿了。所以做节目的时候要顾及互联网时代全球收听的特点哦……
我觉得这是做新闻的根本,不是什么太值得说道的事,但确实是要花时间的。
所以,每当有人说:你好轻松哦,每天只要做一小时节目……我都想说:格乌恩……滚!
外行这么说也就罢了,我这二十几年职业生涯中,时不时地有大小领导这么说。我记得有一位说:你做一个小时比别人做一小时容易多了,花的时间少多了…………他的本意是夸我聪明,别人做起来困难的事在我这儿不在话下。当然,也是为了说服我所有的一小时的工作量都值同样的钱。
当时我很想问他:你认真听了我的节目吗?
我是这么来判断一个领导是不是值得尊重的:TA听了我的节目后有没有感受到我花的时间和精力,有没有感受到我的用功,我的阅读量。
没听出来的,我就把TA当路人了,因为我觉得TA不专业,反正我听任何人的节目都能听出来人家花了多少功夫。
2
当然,现在支撑我在接近天命的花样年华继续做着直播这样一件充满工匠精神的事,动力基本来自于自己了。
因为要做《鲁瑾脱口秀》这样一档新闻评论节目,我必须每天去看大量的新闻和各方观点,这对于我就像每天都在念一个研究生的课程。
如果不做这个节目,肯定不可能保持这么紧张的阅读的,肯定会在某宝上逛很长时间的……
有些习惯总结文章中心思想的读者又会问了:你这篇文章到底想讲什么?
嗯……我想讲的是: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
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把握生命里每一次感动
和心爱的朋友热情相拥
嗯,中心思想在第四句……其他的都是用来掩饰不要脸的……
那,就让我们唱起来吧嘻嘻……
3
不过说真的,我没觉得自己有啥成功,不是谦虚,而是这不是我喜欢的标尺,我也不太喜欢这个词。
比如有一条广告通过各个代理找我很多次了,我一直不肯接,因为我不喜欢它的文案。
它的文案是这个方向的:“背两百包和背两万包的女孩儿区别在哪儿”?或者“为什么你月薪四千,她月薪两万”?
原因都是因为她英语好,于是推荐学英语APP。
大家知道,我也想学好英语,也接过英语教学,但这样的文案不想接,因为我丰富强大的内心实在受不了对人生这样粗暴的解读。
倒不是因为我是背几百块包的女人,我不是不接受背2万包的人,自己开心就好。但这不应该是一根标尺,来划分成功还是不成功。
成功有很多种,我不想忽悠你穷得叮当响还不进取是诗意的生活,但至少学好英语的动力不应该是背两万块的包吧。
比如我学好英语的动力就是另一种虚荣:可以更自由的交流,和老外同台的时候不需要翻译……
去年9月盐官的音乐节,Rebecca的以色列大老板Kobi也来了,他们捐了祖母绿项链来拍卖。
上台前,我把要问的问题发给他们,偷偷地问Rebecca我的英语表达有没有问题,还跟她说,一旦Kobi说了啥我听不懂的,你要不露声色地接过去翻译,别指望我……
现在有很多人说,你们的向阳花基金做得很成功……
我内心也不接受这种说法,当你看到那些生病的孩子的资料,就会觉得说成功这个词有点噬血……
我们只想说:我们尽自己的努力在做,真的。
我们不是为了什么成功在做。
4
但是……又但是了,你看,我每天要自己跟自己对话多少次……
任何成绩后面一定是吐血的努力。
Rebecca上个月参加了一个平板比赛,拿了冠军。9分钟,平板9分钟!
我撑一分钟就不想活了。
她的一心想当明星的混血儿子糖糖一直陪在妈妈身边加油,场上只剩妈妈和远处一个男选手时,他更激动,终于等到妈妈拿第一。
他妈本来就已经是模特儿身材了,生了他也没改变,可是就因为十年前的紧身裙穿上有些挤了,就请了私教,一周三到四次在健身房自虐到虚脱。
昨天看到一条报道:杭州人92%工作后至少增胖10斤,是过劳肥吗?
嗯,是听说过,工作太累了会让人肥……
我不信。很累的时候我是会瘦的,消耗大还增肥,这不合理。
果然,报道里举的例子都是工作太累了,下班就开心,于是和朋友去吃吃喝喝。一个男人从毕业时的130斤涨到了220斤。
或者,工作有很多应酬,到处吃吃喝喝,夜宵都要赶两场。
也不运动。
什么过劳肥,吃多了而已。
同学会,女生都好好的,很多男生都变形了。
因为女生爱美,不敢吃太撑。
我们也都是吃货,嘴也很馋,看到好吃的也会咽口水,吃的时候也不想停下来。
我经常面对这种纠结。这时如果在家里,我会对着镜子各种体操动作,提醒自己哪里有赘肉;如果在外面,我会在心里默念:妈咪妈咪哄,很多女人看着我才不怕五十岁呢,阿弥陀佛……
嗯,其实我想说的还是那句话: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写这么多,没有人能随随便便说这么多,没有人能随随便便…………不胖。
都是熬出来的。
熬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