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不二情书》公映,马上去看了,一是因为文艺片都不想错过,二是松弛自然的好演员,看看他们谈谈情说说爱也好啊……汤唯和吴秀波本是各自在天涯的完全不相干的两个人,一个是澳门的赌场公关,一个是洛杉矶的房产经纪人。生活不顺的时候他们都给英国伦敦他们正在看的书的书名的查令街84号写信,本来也就跟漂流瓶似的一念想,没想到那儿住着一个老先生,给写到那儿的信配对,这两人就被配上了,老先生转寄后变成了他们互相通信。信都是从伦敦寄的,他们就都觉得给自己写信的人在伦敦,一个是教授,一个是女学生。后来收不到信了,对方却已经成为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部分,于是两个人同时来到了伦敦,原来老先生去世了,而他们终于在书店百感交集地遇见了。
电影这一情节的背景是致敬美国知名剧作家海伦汉芙诞辰100周年,《查令十字街84号》是她1970年写的作品,当年为了寻找一本艰深的英国文学著作,她以书信联系了住在英国伦敦的书店老板法兰克,展开了长达20年的通信,两人藉由书信发展了深厚的情谊,但始终不曾见面。
电影的故事讲的很好,但网上评价不怎么好,猫眼上虽然第一名,五月一号二号都只有8.7分,豆瓣更是只有6.8分,影评充斥着“矫情,装逼”这类词,还说文学性不是背两句牵强附会的诗就可以达到,说剧作者的审美水准停留在中学阶段,又尽是市侩,逼格太低等等。看了这些评论我想我的审美就是停留在中学阶段哦,因为我还蛮喜欢这部电影的,虽然有人说“把自己失败的人生寄托在几张来来回回的信纸之上,这不是矫情又是什么呢”?可难道你我不是吗?你是把失败的人生寄托在快意恩仇上了么?老板说你业绩那么差怎么不从楼上跳下去时,你连拍案而起都不敢,郁闷时想倾诉都不知道写给谁,矫个情都没地方矫,你不是更惨?别鄙视大众共同的情绪,你想人家前两天的票房稳稳地冲上了两个亿,说明苦逼的大众需要童话。
有太多貌似清醒的人很怕人们沉浸在童话里乱了现实的方寸,觉得看了这个电影那些傻逼文青也会写信给查令街84号去等邂逅,也会以为在欠了100万钱的时候有个巨富会伸手相助,而帮助的姿态不好看的时候可以骄傲地离去,然后在赌场赢回钱,扔到富商面前保全尊严。他们以为文青就是天天等着天上掉馅儿饼还要假装勉为其难接着的傻逼。他们不懂文青很喜欢这些情节,只是因为从中感受到骄傲是一件多么爽多么补的事,所以要努力,不在生活中让自己处于跌倒的状态,或者即使跌倒也要跌出个漂亮弧度。这没什么错的,童话通过各种方式告诉我们什么是精神上的美丽,让我们尽可能地去接近这种美丽。这怎么是装逼呢?有点追求就是装逼吗?要这么说,灰姑娘也是装逼了,怎么可能全国的姑娘都穿不下水晶鞋呢?白雪公主也是装逼了,落难了居然有矮人来帮助她,而且还有七个!
我们中国人不是童话看多了,而是看少了,所以不敢梦想,不敢坚持。童话里都是简单明了的善恶,坚定执着的信念,细腻美好的情感,我觉得我从小看过的那些童话对我影响非常深远,可以说打下了个人品质的一个基础。灰姑娘和白雪公主让我知道,你一定要坚持你的善良;海的女儿让我知道,爱是疼痛爱是付出,爱是永远不伤害你宁愿自己化为泡沫;看匹诺曹懂得了撒谎是一件可怕的事,就算暂时带来了利益,但始终是有害的。可是,为什么在我们的社会里,大家总是会说:你童话看多了吧,那意思几乎等同于你脑子进水了?这个社会太多脑子缺水的人了,才会谎话张口就来,才会明明治不了却把肿瘤病人骗得倾家荡产,问题疫苗才会一路绿灯,看到不公平的事才会完全不吱声,然后说社会就是这样的啊……童话看少了,所以内心没有美好了啊!
琼瑶阿姨多好啊,她的笔下善恶分明,人性又很多元。写了这么多爱的故事,要没有她浅显易读的言情小说,我一定比现在的自己要差一点。可太多的人自以为是地瞧不上人家,觉得琼瑶就是马景涛似的嘶吼和不食人间烟火的无病呻吟,专家还说她写的爱情脱离了社会属性。什么是社会属性啊?难道只有简单粗暴门当户对生儿育女才是社会属性,这其中剪不断理还乱的的爱与哀愁不是人生重要的部分么?我觉得直男癌和直女癌们就是琼瑶看少了,童话看少了,才不懂得人性的丰富性,不懂得温柔呵护人性中正常的喜怒哀乐,也不懂得恪守真假善恶美丑的界限。
回到《不二情书》这个电影,两人都做着一些略不负责任的事,汤唯赌自己没力量承受的注,搞得她唯一的亲人爸爸生前的女朋友凌姐的家门被泼油漆,而吴秀波为了拿佣金多赚钱,对房主老夫妇各种瞒哄。然而他们的内心都有挣扎,最后也都挺身承担。他们把内心挣扎的过程向陌生的对方以书信的方式倾诉,在倾诉的过程中完成灵魂的自我拯救,从自我否定中自愈。一部简单的爱情片,情节这么扎实已经非常认真,有大拿们细数它如何抄袭《给朱丽叶的信》、《电子情书》、《触不到的恋人》、《缘分天注定》、《恋爱假期》以及《一个烂赌的传说》,里面有很多似曾相识的桥段,我想说我吃晚饭你也吃晚饭,你别抄袭我好吗?这些指控除了说明你看过很多电影以外,不说明任何东西。我非常喜欢梅格瑞恩和汤姆汉克斯,但我觉得《不二情书》剧本比《电子情书》线索更多,甜蜜少一些,心灵追问更多一些。
让这部电影值回双重票价的是那对老夫妇,秦沛和吴彥姝,没有一颗单纯的洞悉的心,是演不出一个爱护老太婆的思念故乡的有文化的暴脾气老头的,也演不出80岁的少女娇羞。这是要向真正的艺术家致敬的地方,是他们到老都保持的敏感让我们能一次次被生命最本质的部分触动。
那些因为标题是《北京遇见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而大呼上当的人,你能上多大的当啊!确实既没北京也没西雅图,只有澳门和洛杉矶,但谁都懂那是基于相同演员的宣传而已。三四十块钱看到了风景,受到了感动,欣赏了好演员的表演,你何必像电影里从小被离婚爹妈放逐到美国的吴秀波那么警惕呢,觉得编剧导演制片人都是大忽悠都在骗你的钱呢?放开心灵接收到的都是滋养,对一切怀着不信任,也就没机会看到亮光。而我们这些热爱童话的从不会因此去等待物理上天涯海角的遇见,而是相信相同的心灵总会在某个瞬间相遇,牵引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不二情书》公映,马上去看了,一是因为文艺片都不想错过,二是松弛自然的好演员,看看他们谈谈情说说爱也好啊……汤唯和吴秀波本是各自在天涯的完全不相干的两个人,一个是澳门的赌场公关,一个是洛杉矶的房产经纪人。生活不顺的时候他们都给英国伦敦他们正在看的书的书名的查令街84号写信,本来也就跟漂流瓶似的一念想,没想到那儿住着一个老先生,给写到那儿的信配对,这两人就被配上了,老先生转寄后变成了他们互相通信。信都是从伦敦寄的,他们就都觉得给自己写信的人在伦敦,一个是教授,一个是女学生。后来收不到信了,对方却已经成为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部分,于是两个人同时来到了伦敦,原来老先生去世了,而他们终于在书店百感交集地遇见了。
电影这一情节的背景是致敬美国知名剧作家海伦汉芙诞辰100周年,《查令十字街84号》是她1970年写的作品,当年为了寻找一本艰深的英国文学著作,她以书信联系了住在英国伦敦的书店老板法兰克,展开了长达20年的通信,两人藉由书信发展了深厚的情谊,但始终不曾见面。
电影的故事讲的很好,但网上评价不怎么好,猫眼上虽然第一名,五月一号二号都只有8.7分,豆瓣更是只有6.8分,影评充斥着“矫情,装逼”这类词,还说文学性不是背两句牵强附会的诗就可以达到,说剧作者的审美水准停留在中学阶段,又尽是市侩,逼格太低等等。看了这些评论我想我的审美就是停留在中学阶段哦,因为我还蛮喜欢这部电影的,虽然有人说“把自己失败的人生寄托在几张来来回回的信纸之上,这不是矫情又是什么呢”?可难道你我不是吗?你是把失败的人生寄托在快意恩仇上了么?老板说你业绩那么差怎么不从楼上跳下去时,你连拍案而起都不敢,郁闷时想倾诉都不知道写给谁,矫个情都没地方矫,你不是更惨?别鄙视大众共同的情绪,你想人家前两天的票房稳稳地冲上了两个亿,说明苦逼的大众需要童话。
有太多貌似清醒的人很怕人们沉浸在童话里乱了现实的方寸,觉得看了这个电影那些傻逼文青也会写信给查令街84号去等邂逅,也会以为在欠了100万钱的时候有个巨富会伸手相助,而帮助的姿态不好看的时候可以骄傲地离去,然后在赌场赢回钱,扔到富商面前保全尊严。他们以为文青就是天天等着天上掉馅儿饼还要假装勉为其难接着的傻逼。他们不懂文青很喜欢这些情节,只是因为从中感受到骄傲是一件多么爽多么补的事,所以要努力,不在生活中让自己处于跌倒的状态,或者即使跌倒也要跌出个漂亮弧度。这没什么错的,童话通过各种方式告诉我们什么是精神上的美丽,让我们尽可能地去接近这种美丽。这怎么是装逼呢?有点追求就是装逼吗?要这么说,灰姑娘也是装逼了,怎么可能全国的姑娘都穿不下水晶鞋呢?白雪公主也是装逼了,落难了居然有矮人来帮助她,而且还有七个!
我们中国人不是童话看多了,而是看少了,所以不敢梦想,不敢坚持。童话里都是简单明了的善恶,坚定执着的信念,细腻美好的情感,我觉得我从小看过的那些童话对我影响非常深远,可以说打下了个人品质的一个基础。灰姑娘和白雪公主让我知道,你一定要坚持你的善良;海的女儿让我知道,爱是疼痛爱是付出,爱是永远不伤害你宁愿自己化为泡沫;看匹诺曹懂得了撒谎是一件可怕的事,就算暂时带来了利益,但始终是有害的。可是,为什么在我们的社会里,大家总是会说:你童话看多了吧,那意思几乎等同于你脑子进水了?这个社会太多脑子缺水的人了,才会谎话张口就来,才会明明治不了却把肿瘤病人骗得倾家荡产,问题疫苗才会一路绿灯,看到不公平的事才会完全不吱声,然后说社会就是这样的啊……童话看少了,所以内心没有美好了啊!
琼瑶阿姨多好啊,她的笔下善恶分明,人性又很多元。写了这么多爱的故事,要没有她浅显易读的言情小说,我一定比现在的自己要差一点。可太多的人自以为是地瞧不上人家,觉得琼瑶就是马景涛似的嘶吼和不食人间烟火的无病呻吟,专家还说她写的爱情脱离了社会属性。什么是社会属性啊?难道只有简单粗暴门当户对生儿育女才是社会属性,这其中剪不断理还乱的的爱与哀愁不是人生重要的部分么?我觉得直男癌和直女癌们就是琼瑶看少了,童话看少了,才不懂得人性的丰富性,不懂得温柔呵护人性中正常的喜怒哀乐,也不懂得恪守真假善恶美丑的界限。
回到《不二情书》这个电影,两人都做着一些略不负责任的事,汤唯赌自己没力量承受的注,搞得她唯一的亲人爸爸生前的女朋友凌姐的家门被泼油漆,而吴秀波为了拿佣金多赚钱,对房主老夫妇各种瞒哄。然而他们的内心都有挣扎,最后也都挺身承担。他们把内心挣扎的过程向陌生的对方以书信的方式倾诉,在倾诉的过程中完成灵魂的自我拯救,从自我否定中自愈。一部简单的爱情片,情节这么扎实已经非常认真,有大拿们细数它如何抄袭《给朱丽叶的信》、《电子情书》、《触不到的恋人》、《缘分天注定》、《恋爱假期》以及《一个烂赌的传说》,里面有很多似曾相识的桥段,我想说我吃晚饭你也吃晚饭,你别抄袭我好吗?这些指控除了说明你看过很多电影以外,不说明任何东西。我非常喜欢梅格瑞恩和汤姆汉克斯,但我觉得《不二情书》剧本比《电子情书》线索更多,甜蜜少一些,心灵追问更多一些。
让这部电影值回双重票价的是那对老夫妇,秦沛和吴彥姝,没有一颗单纯的洞悉的心,是演不出一个爱护老太婆的思念故乡的有文化的暴脾气老头的,也演不出80岁的少女娇羞。这是要向真正的艺术家致敬的地方,是他们到老都保持的敏感让我们能一次次被生命最本质的部分触动。
那些因为标题是《北京遇见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而大呼上当的人,你能上多大的当啊!确实既没北京也没西雅图,只有澳门和洛杉矶,但谁都懂那是基于相同演员的宣传而已。三四十块钱看到了风景,受到了感动,欣赏了好演员的表演,你何必像电影里从小被离婚爹妈放逐到美国的吴秀波那么警惕呢,觉得编剧导演制片人都是大忽悠都在骗你的钱呢?放开心灵接收到的都是滋养,对一切怀着不信任,也就没机会看到亮光。而我们这些热爱童话的从不会因此去等待物理上天涯海角的遇见,而是相信相同的心灵总会在某个瞬间相遇,牵引你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