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看朗朗
(2009-01-17 14:32:53)
标签:
朗朗钢琴琴童杭州新年音乐会点点杂谈 |
虽然这次朗朗演唱会前前后后包括新闻发布会我做了好几场主持人,但最后我还是没去看,我把票让给了我们点点,点点希望爸爸也就是我妹夫陪他去看,所以我就放弃了。
点点也算是个琴童吧,在家长的旨意下一星期上一堂钢琴课。四岁多买钢琴之前问过她:想学钢琴吗?那时候她不知道学钢琴是怎么回事,以为可以得到一个大玩具就是爽快地说要。然后她的苦难学琴生涯就开始了。
她爸爸是个超级音乐发烧友,家里的碟快比得上我们台的了。下班一回家,就是选好音乐幽幽地放,我妹夫这个人基本不爱好消费,除了碟片和音响及法国长棍面包。他是个安静的人,一点都不霸道,并不因为自己对音乐的偏好而像朗爸欲望和意志一样强烈地逼孩子。所以点点练琴归练琴,并不参加什么考级,在宽松氛围下她也没显露出天才的样子。作为天性里有讲逻辑规则意识的孩子她只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坚持在那个点学琴,以及每天有弹琴的时间。但她完全不享受这个,弹琴对她来说是比家庭作业还要没乐趣的事。
包括我,我们大人曾经非常理想化地希望弹琴能帮她找到和世界及内心沟通的另一种方式,写作、看书,冥想、聊天、唱歌、跳舞,都是表达的方式,人如果找不到任何一种疏通的方式会很难受的。我小时候家里没有这个条件买钢琴,可我一上初中我爸妈还买了一个二百五十块的电子琴给我们呢,我经常想像自己能像电影里那样遇到打击的时候可以一个人在琴房里用手指砸钢琴,旋律悲壮而抒情。
我爸爸妈妈在我们小时候能做的是买了很多的小人书和字书,所以我小时候不用被逼着弹琴,但看了很多书。我妈还很会讲故事,我记得她当时去看了印度的电影《流浪者》,第二天躺在被窝里讲给我们听,情节、细节、对话都有。因为我父母身上的文艺感,现在想来我们小时候虽然清贫,但还是很丰富的。
点点现在的条件当然好多了,但她看《宝贝厨房》的热情超过了弹琴,她跟我一样对吃感兴趣。这次朗朗来,我妈似乎很民主地问点点:要不要去看朗朗?点点说:要!我妈就很高兴,觉得点点很像个有志气的琴童。但我们都知道,这时候的朗朗就像买琴前的钢琴,对点点来说是一件新鲜的事而已。为了让她安静地看演出,我给她上了课,包括安静,包括朗朗,她突然问一句,中间可以上厕所吗?呵呵,太严肃了!
今天我妹夫跟我说:昨天到现场还没开始的时候点点一直问:朗朗怎么还不出来?等到出来了弹第一首曲子时,她又问:这个曲子怎么还没弹完?她以为所有的曲子都像《扬基歌》那么短呢!
终于,在听了上半场,又听了现下半场两个曲子后,点点说要回来了。确实,九点多快十点了,这个时间对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该睡觉了。点点没有像钢琴小天才那样意犹未尽,但因为对一个大明星的好奇而能够到现场会是她的童年的一个记忆点,这也是她的大姨送给她的新年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