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亚太:联想收缩战线寻突破
(2009-01-07 08:29:50)
标签:
acerpc华硕战线陈绍鹏亚太it |
重组亚太:联想收缩战线寻突破
传闻间的联想在2009年的重组计划近日正式浮出水面。作为重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亚太区将与大中华和俄罗斯区合并为“亚太和俄罗斯区”,由陈绍鹏领衔,现任亚太区总裁麦大伟将离职;现任副总裁夏立将接替陈绍鹏出任联想大中华区总裁。之前,笔者曾经在《2009年:关注联想重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b48ba0100btaq.html一文中就联想在2009年的战略作了简单的分析,那么这次重组的宣布代表了联想什么样的战略?联想今年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笔者认为这次调整证实了此前笔者的推断,即联想在全球经济危机蔓延之时,中国区市场仍是联想的支柱,而且这种支柱作用越加明显。从之前公布的联想财报看,联想在美洲、欧洲、亚太等重要的海外市场均出现销量或者是利润的大幅下滑,而中国区在陈少鹏的领导下,顶住了国外PC厂商在中国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区逆势的增长,联想的处境将会更加的艰难。从今年的PC市场看,短期内复苏的迹象不不明显,所以此时再去强攻受经济危机影响最大的美洲和欧洲PC市场将会更加的困难,换言之,就是投入大,但未必会有相应的效果。另外,就是此种环境下,国外PC厂商也将重点逐渐转移到了中国和亚太市场,势必会给联想的大本营形成更大的压力,这个时候稳住大本营的优势对于联想的未来将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此番重组,说明了联想的决策层是正确的,即各厂商在资源有限及纷纷压缩成本之时,将有限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投入到最重要的市场。
其次,这次调整在中国区市场受到联高层首肯的同时,也给新任的陈绍鹏增加了不小的压力。或者说是联想在亚太区的挑战犹存。这主要反映到属于亚太区的俄罗斯和日本市场。据笔者了解,在这两个市场的竞争程度并不亚于美洲和欧洲PC市场。除了目前排名前三的惠普、戴尔和Acer之外,华硕这家厂商应该引起联想的高度警惕。例如在俄罗斯市场,据市场调查公司GfK与Gartner发布的数据,在2008年的4月起,华硕笔记本销量在俄罗斯市场上就已超越对手Acer与东芝,位列俄罗斯市场第一。而从全球市场看,在2008年的第三季度,华硕曾得益于上网本的热卖而在笔记本销量上超越了联想,成为全球第5大笔记本厂商。同样在日本市场,华硕在过去的2008年也攻势迅猛,据日本著名调查机构BNC公布的针对日本市场上超便携笔记本销售情况的调查显示,日本时尚销量最好的前十款超便携机型,其中包括了华硕的五款机型、Acer的两款机型、惠普的一款机型,其中华硕ASUS EEE PC (4GB SSD)销量排名居首位。面对这种新的竞争格局,陈绍鹏将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首先虎口夺食,拿下这两个重要的市场。笔者认为,鉴于俄罗斯市场用户的消费习惯,即储蓄观念淡薄(只有5%左右的居民投资股市),所以时下的经济危机对俄罗斯消费者信心影响不大这一事实,联想是否应以主流的PC产品来争夺市场,而对于日本市场,是降低主流PC的价格来和华硕和Acer的上网本竞争,还是在上网本市场以差异化来后发制人对于联想也是关键的选择。
第三则是在发力亚太PC市场的同时,如何兼顾美洲和欧洲PC市场。笔者认为,联想的当务之急是遏制在这两个区域市场销量下滑的势头,对于新的消费品牌idea的推广和宣传是否应该减缓,因为品牌的树立毕竟需要的是金钱和时间的投入,在目前的形势下,集中有限的资源做好目前产品的营销才是关键。因为这个时候在分散资源做品牌的推广,短期内不会取得效果,可如果因此影响了在这两个市场立足之本的现有产品的销售就得不偿失了。如果失去立足的位置,再想进入的话,恐怕花费的代价会更大。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就是这个道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联想的这次重组的战略方向是明智和正确的。先力保大本营不失,在从离大本营最近的亚太区市场作为突破口,对于全球化战略做到暂时的取舍,以求日后的突破。当然,其间的挑战犹存也是不争的事实,看来陈绍鹏又要重装上阵去迎接新的挑战了,希望在中国区成功的绍鹏和联想能够在新的一年,从亚太区起步,延续联想国际化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