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TD:冷中有热 热中有冷

(2008-10-23 08:33:14)
标签:

电信

手机

td

中移动

杨骅

中国

it

TD:冷中有热 热中有冷

 

令人期待的2008年国际通信展终于开幕了,可能是和在新落成的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缘故,这届的通信展较以往冷清了不少,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这和全球性的经济低迷也有一定的关系,不过更关键的是可能和这届中国的TD占了宣传的主角有很大的关系。但也是TD又让本届的通信展在凄冷中增添了几分热度。

 

从展台布置看,肩负TD使命的中移动是最气魄的,以TD联盟的形式,展示了从从运营商、芯片、终端、基站、设备、解决方案、天线和增值业务等。此外,期间举办的TD论坛,各家也是悉数登场论道,大多表现出对于TD未来的信心。但令笔者困惑的是,作为TD成败最为关键的中移动并为在TD论坛中出现。众所周知,通过论坛,可以充分了解企业或者厂商对于某项标准、技术和产品所持的态度,那么中移动的缺席和其在展台上的气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回顾TD的发展,重任最终落到中移动的身上,对于中移动来说也是无奈。国家确立的标准,而中移动之所以有今天,更多靠的是国家在政策等各方面的强力支持,那么这时候力推国家标准,作为受惠于国家最大的中移动自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国有企业的中移动也已经找到了市场感觉,面对WCDMACDMA已经崛起的市场和尚处在小规模商业化试运行的TD,中移动自知其中的风险和挑战及压力。由此,笔者认为,中移动在此次展会上的表现,反映出了对于TD的未来和发展仍然处在矛盾之中。那么TD的前景究竟会怎样?能否像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所言的2009年投入商用?结果究竟会怎样?

 

笔者从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的讲话中,在其对TD表示支持和乐观之外,也谈到了TD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笔者认为,除去后端的技术和产业链中各厂商的支持外,在终端能否取得用户的认知,以及未来推广TD的商业模式将是TD成功与否的关键。

 

从本此展会上看,终端厂商中除了已经加入TD联盟的厂商外,全球终端厂商的老大Nokia并为露面,而走下坡路的Moto也缺席,而在露面的终端厂商中,也有一部分既是TD联盟的成员,同时也在生产基于WCDMACDMA的终端产品,从这些事实看,笔者认为,至少从终端厂商看,对于TD仍处在观望的状态,它们或者回避,或者采用两条腿走路的策略。笔者由此联想到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在谈及TD发展的问题所言的用户对于中国自主创新技术和自己的产品缺乏信心的观点。那么为何中国的用户会对我们自己的技术和产品缺乏信心呢?这个问题说得简单,但深究起来,这个长期品牌的宣传和技术上的创新不无关系,而要改变用户的意识,相关厂商们需要付出的精力、财力和时间还很多,至少在目前来看,在终端产品同质化的今天,品牌在用户选择时所起的作用多数情况下还是决定性的。因为品牌的背后是实力的象征。所以从这点上看,如果没有知名终端厂商的大力支持,TD要想在商用时获得满意的用户群难度不小。

 

此外,就是从TD的推广上看,国家当初将TD交于中移动,也是基于中移动在用户当中的影响力以及其自身的实力。那么当TD进入商用的时候,中移动采取什么样的推广商业模式来让用户接受对于中移动是个考验。由此笔者想到了最近非常火爆的上网本。当初华硕首推上网本的时候,业内普遍不看好这个形同鸡肋的市场,但到了今天,上网本在经济低迷而PC市场增长放缓之时,恰恰成就了华硕和Acer,并成为了促进PC市场增长的新动力。而上网本的成功和其采取的与电信运营商捆绑的策略密不可分。那么中移动在推广TD的时候,和终端厂商如何配合?如何平衡彼此间的利益分配?之前苹果的iPhone和中移动在中国市场联合推iPhone项目的流产,从层面证明二者之间的利益很难平衡。如果利益难以平衡而采取各自为战的模式,就像笔者上面分析的,由于我们自己在终端的劣势和没有完全得到知名品牌终端厂商的大力支持,用户仅仅凭终端大规模接受TD的可能性或者说效果未必能达到理想的状态。所以笔者才会想到中移动和终端厂商捆绑合推TD的策略。由此笔者认为,在TD商用的初期,中移动能否牺牲自己的部分利益,采取合理的商业模式与终端厂商的合作,对于TD的大规模应用至关重要。

 

从本次展会看,尽管有了TD,展会在场面的冷清中平添了几分热度,但展台的后面,TD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了冷(至少在终端上)的一面,而终端对于TD的推广是很关键的一环。对此,工信部电信管理局副局长韩夏也对媒体坦言,在TD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TD手机终端在品种、质量、性能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而手机质量的问题直接影响用户体验。所谓冷暖自知,究竟TD是热是冷?未来究竟会怎样,恐怕只有身在其中的厂商们才最有真实的感触。其实TD最终能否成功,不仅仅是对于标准的检验,更是对于所有涉及到TD产业链的厂商的自主创新和市场化能力的检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