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的冬天:谁能独善其身
(2008-09-24 08:42:47)
标签:
thinkpadacer笔记本市场pc惠普欧洲it |
PC的冬天:谁能独善其身
随着全球PC市场排名第二戴尔第二季度PC利润的大幅下滑及对于第三季度PC市场需求进一步放缓的预期,加之美国的金融危机及其所产生的连带效应,PC厂商们都感觉到了丝丝的寒意,也许PC的冬天真的来了。从近期主流PC厂商系列的动作看,好似都在为如何度过这个PC的冬天做准备。那么究竟谁能够在这个冬天能够独善其身和持续发展?这和厂商的战略和市场策略关系密切。由于目前全球PC市场的重心已经从台式PC专向了笔记本,所以在笔记本市场的争夺将成为厂商们争夺的焦点,也决定着未来谁能够继续在PC市场占据优势的地位。从目前排名前四的惠普、戴尔、Acer和联想近期的举措来看,也无疑将重点放在了笔记本市场的战略和市场策略上。
首先是作为全球PC市场老大的惠普,日前高调发布了其09财年的移动市场策略,其中给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之前一直让笔者和业内认识模糊的惠普笔记本的市场定位(商用和消费类)变得清晰可见。这也昭示着惠普在笔记本市场的商用和家用的平衡之道终于付出了水面。根据相关的报告统计,在惠普拥有全球PC市场出货量第一的同时,也保持着PC行业利润率的第一,约为7%左右,更令笔者感到意外的是,从对于利润率的贡献看,其消费类和商用非常平均,基本都在7%上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惠普平衡之道的威力。即消费类和商用笔记本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都要高于对手,而且自身的业务没有明显的偏颇和软肋,这是其他三家主流PC厂商望其项背的。究其原因,还是作为行业老大对于PC市场全球资源的调配和整合的能力。即在消费类和商用两个全线产品同时出击,不但不会增加成本,还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也说明PC市场的规模经济效应。
与惠普相比,排名第二的戴尔和联想则明显存在着软肋,即其资源和能力都偏重于商用市场。所以这也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在消费类市场竞争能力的缺乏(品牌、创新、产品等)。具体表现在戴尔除了推出彩壳的笔记本外,在消费类市场不得不以低价格来换取市场份额,但这种做法带来的是同比近17%利润的下滑,同时迫于成本的压力而产生了卖掉自己PC工厂的打算。不过令戴尔矛盾的是,此举有可能导致其直销模式效率的降低,进而影响到目前仍以直销为主和利润主要来源的商用笔记本市场。看来戴尔如何找到其在消费类笔记本市场竞争力疲软的真正原因至关重要。从笔者看来,与惠普在消费类笔记本市场倡导的风格化计算策略及其统领的定位于高端、时尚和主流的HDX, Pavilion, Presario三大系列产品相比,戴尔的消费类笔记本无论是从市场策略还是产品上都缺乏系统的规划和丰富的细分产品(仅仅有INSPIRON和Studio两个系列,而且定位并不分明)。看来戴尔除了价格还是没有找到消费类市场的商业感觉(如何通过技术和产品真正满足用户不同风格的需求)。
与戴尔相比,联想的面临的形势似乎更为微妙。其实,联想已经意识到了其在消费类笔记本市场的空白,所以去年底发布了全新的IdeaPad品牌,主要就是面向消费类笔记本市场。但品牌的建设、推广和最终取得市场的认知是需要投入和时间的。所以从目前看,相比较惠普和戴尔,联想在消费类笔记本市场已经出现了真空,缺乏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所以如何加快IdeaPad的推广迫在眉睫。
严峻的市场形势和在消费类笔记本市场弱势,让联想显得有些顾此失彼,尤其是其第四的排位,更让联想急于获得市场份额。反映到商用笔记本市场,联想将赌注全部押到了ThinkPad上,至少期望通过ThinkPad的知名度抢占更多的商用市场份额,于是就出现了接近3000元的ThinkPad和面向学生市场的所谓学生ThinkPad,卖点无非就是低价格。更让笔者费解的是,联想在大幅降低ThinkPad的同时,近期表示还要将ThinkPad推向中国的3—5级市场。了解ThinkPad的人都知道,ThinkPad是品质和身份的象征,联想这这种以价格平民化ThinkPad的做法,虽然在短期内可以换取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从长期看,会对ThinkPad的品牌造成伤害,而一个品牌的价值绝非是短期内的市场份额所能相抵的。从这点上看,联想的做法颇有些无奈和得不偿失的味道。况且ThinkPad如此低的价格也会冲击联想自己已有的品牌笔记本的销售,最后闹个出货量背着抱着一边沉的结果也不是没有可能。和联想于ThinkPad的做法正相反,惠普在以其B和S系列主攻主流商用和中小企业市场的同时,推出了全新的,定位在高端商务笔记本市场的EliteBook系列(包括P和W系列),除了商务创新的技术外,更是强调商界精英的“身份象征”。同样是在高端商用市场,一个是原有的高端定位在向下走,一个新的品牌在往上冲,不知道如此下去,说不定哪天惠普的EliteBook就会在高端商用市场取代ThinkPad的位置。所以如何解决产品线单一(过分依赖ThinkPad)和保持ThinkPad品牌正确的定位对于联想仍是不小的难题。
最后就是全球PC市场排名第三的Acer。尽管从产品品牌上看,其Aspire和TravelMate分别面向消费类和商用笔记本市场,但无论从设计还是功能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性。这也是Acer笔记本给业内和用户很平淡印象的缘故。此外,从Acer近期及未来的策略看,也没有过分强调商用和消费类市场之分,而更是想充分整合和利用已经并购的PC品牌。例如,近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的Acer全球记者会上,Acer CEO兰奇称,希望利用多个品牌抢占全球市场。即在美国和远东地区市场主推Gateway品牌,在欧洲主推Packard Bell和Acer两大品牌。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与惠普、戴尔和联想相比,Acer忍受低利润的能力要强,这恐怕也是其进入PC市场三甲之列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后,与其他三家不同的是,Acer在上网本市场寄予的期望要大得多。为此,Acer与欧洲运营商T-Mobile推出了1欧元笔记本电脑,意在利用新兴的市场机会继续提高自己的座次。这次Acer将目标锁定在了目前在PC市场排名第一的惠普,即在2010年前超过惠普成为世界最大的笔记本供应商。当然,Acer首先应该面对的是消费和商用如何平衡的挑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PC市场增长放缓的形势下,唯有掌握好PC市场(商用和消费类)的平衡术的厂商方能独善其身,而一味地依靠价格、过分依赖单一的品牌和产品线、缺乏完整的市场策略,就会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