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片虽好 还需用户埋单
近日,《中国电子报》邀请英特尔、微软、IBM、惠普、浪潮、曙光等相关厂商和业内专家就刀片服务器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热烈的研讨。通过研讨,笔者认为刀片服务器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应用的速度迅速,但在中低端市场的进展并不尽如人意。这里面除了标准外,用户的认知度和刀片服务器的价格也是亟待解决的障碍。
近几年,刀片服务器成为了业内厂商和用户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在典型的IT环境中,可能存在三到四个计算层:前端是高速缓存和安全服务器;中间层是应用服务器;后端是数据处理服务器。每个计算层的服务器都分别与其对应的存储设备连接。随着应用需求的扩张,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被加入到网络之中,但考虑到总体拥有成本(TCO),企业又必须避免PC、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等设备的无节制增长。因此,IT基础设施简化的理念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刀片服务器的优势就在于:它实现了“IT基础设施简化”理念向实际应用的飞跃,不但具备了机架式服务器的所有优势,而且具备了更强的易用性和可管理性。具体表现在:一、降低硬件成本;二、简化部署和维修;三、最大限度地利用数据中心的空间;四、减少功率消耗。
正是刀片的这些特征,使得刀片服务器更适用于高性能计算。据最新的全球高性能计算TOP500的系统来看,66%的高性能计算系统,即329套是由刀片服务器进行配置的。尽管刀片服务器在技术和经济方面进步很大,但管理者们还是有很多其他的理由支持他们继续选择机架式服务器。事实上,Gartner公司预测到2010年机架式服务器仍然会占据服务器市场80%的份额。所以虽然制造商们可以推动刀片发展,但机架式服务器依然会占据服务器产业未来最重要的位置。所以说,无论喜欢与否,甚至主要的服务器制造商的高管们也承认,机架式服务器仍然是市场的主角。其实,目前在刀片服务器市场占据绝对主流的IBM和惠普公司公司也承认,机架式服务器绝不会在近期消失。
从目前的刀片服务器市场上看,基本上是IBM、HP两家在争并占据了市场的大部。HP和IBM分别排在老大和老二的位置。例如在最新的TOP500中,有176套采用了HP
BladeSystem
c-Class刀片服务器,占总数的35%。这个比例高过任何一个其他计算体系结构,同时,惠普刀片的安装数量也超出其他所有厂商安装数量的总和。这除了说明刀片适用于高性能计算之外,更说明刀片市场仍旧集中在少数有实力的厂商之手。
至于说到影响刀片服务器普及的标准问题,除了市场上前二的惠普和IBM外,据称排在第三名的戴尔也在积极筹划自己的刀片服务器标准。对于标准问题的解决,一位业界的资深人士告诉笔者,标准之争就是利益之争。虽然不同的技术标准严重阻碍了产业的发展,但各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范围,要让厂商从产品设计(可以绑死客户)转移到开放标准的设计(可能有助于竞争对手)相当困难。特别是厂商都有各自的专有标准时,这个问题更加严重,没有人会想去助长竞争对手的。目前,在缺乏标准情况下,各厂商产品的机壳、刀片,以及其他组件间难以和其他厂商互通,容易被单一厂商绑住而导致企业却步。其他的问题还包括解决散热与电源,以及提供刀片的管理软件。整个市场由此浮现出IBM、HP、Sun、Dell等公司都坚守自己的阵地,一方面积极使用自己的技术标准来延伸,不断丰富刀片服务器的性能,另一方面努力扩充自家标准联盟的实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
在中国的刀片市场,随着以曙光为首的高标委积极倡导中国自己的刀片服务器标准和英特尔的SSI规范的发布,中国的刀片服务器市场在所谓的标准上已经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但从目前刀片服务器的普及(除了高性能计算外)情况看,除了IBM和惠普先入为主,占有一定的市场之外,基于中国的刀片标准和英特尔的SSI规范的刀片服务器的普及并不理想。据一位国内的服务器厂商的老总讲,国内的用户对于刀片服务器的认识并不充分,此外,由于传统的机架服务器价格的不断下降,使得占市场大部的中小企业用户更愿意选择性价比高的机架服务器。更关键的是,目前中小企业用户的应用并非到了一定要选用刀片服务器的程度,换言之,就是目前的应用并未给刀片服务器提供良好的发展土壤。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刀片服务器市场之所以经历了若干年仍旧没有向业内预期的那样普及看来,首次是因为标准的不统一,但从目前看,鉴于各方利益的考虑,其标准的统一短期内很难解决。此外,针对市场最大的中小企业市场,刀片服务器的应用亟待拓展,更重要的是价格的门槛能否降低,即刀片服务器的价格能否降到与机架式服务器同等价位的水平,否则即使刀片服务器再好的话,对于用户而言也只能是望而却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