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AMD:还值得拯救吗

(2007-12-13 05:06:18)
标签:

IT/科技

英特尔

amd

bug

AMD:还值得拯救吗

 

     日前,法国Hardware.fr网站报道说英特尔最新的基于45纳米制造工艺的四核Core 2 Quad因为Bug将推迟发布,对此,国内的一些IT网站都给予了报道。笔者看到这个消息并未感到意外。原因很简单,在处理器领域Bug的存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我们目前所使用的处理器中都是有Bug的,关键是它对于最终用户的使用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而处理器厂商也会根据它的影响程度不断地推出勘误表(Errata),如果再版和修订,就会将已发现的问题解决掉。所谓世界没有完美,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重性,这是再简单不过的常识和道理。但令笔者感到意外的是,就在此新闻曝出不久,有的业内人士竟以此为由头,在缺乏大量事实依据和行业发展趋势及非常片面的情况下,大肆抨击首先在芯片产业采用45纳米制造工艺的英特尔,并以所谓的拯救英特尔的字眼,进而抬高AMD。其实一切很简单,还是那句老话,事实胜于雄辩。

 

    首先在抨击英特尔此次Bug的文章中,只字未提就在前不久曝出并已经得到证实的AMD四核巴塞罗那因为缓存中的缓冲器出现问题而不得不将四核巴塞推迟到明年第一季度上市(也就是所谓的量产),同时受到影响的还有AMD前不久发布的四核Phenom台式机处理器的问题。其实,通常的芯片修补工作可以很快完成,但AMD此番碰到的问题需要大量的修正工作。这使得AMD四核巴塞的最终上市从延后半年变成了整整一年。而最新的消息称, AMD 提供的解决方案是主板透过 BIOS 更新,把有问题的 L3 逻辑屏敝,但会对效能造成一定问题,国外媒体 Tech Report 测试在 BIOS 更新前后的效能分析,在更新后部份 L3 Cache 将会被屏敝,L3 效能下降约 40%—50% ,将导致一般使用下出现平均约 13.9% 的效能下降,部份软件更出现 50% 的效能衰退。其中,内存系统效能下降 37.8% 、延误提升约 50%。更令人不能理解的是,AMD在发布之前的实验测试阶段就已经知道了这个Bug,那为何不修订好再发布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只要你了解事实,那是因为英特尔早在去年就已经发布了四核,截至到今年采用45纳米之前,英特尔已经发布了两代基于65纳米制造工艺的四核处理器平台,并达到了近300万颗的出货量,而AMD的四核巴塞罗那已经推迟了近6个月的时间,到底是谁迫于强大压力而仓促推出产品呢?这里面笔者更困惑的是,本身的推迟就是因为技术上的原因,按理说延期6个月应该解决了吧,怎么推出后还出现不得不修正的Bug呢?(咱们还不提AMD发布前已经知道此Bug的存在),笔者认为唯一的解释是这个Bug确实很严重,如果解决好再发布的话,AMD真的是没法向用户和OEM厂商交待了,毕竟已经忽悠了快一年了,而此时英特尔两代四核的发布和量产让AMD已经没有选择了,但这种没有选择下的选择,最终受到损害的是AMD的合作伙伴和最终的用户。这在服务器市场,IBM的倒戈、戴尔的疏离;在PC领域,戴尔、惠普、华硕等厂商对于采用AMD处理器采购的大幅削减的事实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其次再看此次的Bug事件,受到Bug影响的是英特尔45纳米的桌面四核处理器平台,而新近发布的针对企业级服务器市场的45纳米Xeon处理器平台并不存在Bug的问题,大家知道,就目前的应用来说,四核在企业级的服务器市场应该是物尽其用和首当其冲的,而AMD的四核巴塞罗那也是针对服务器市场的,但因为Bug的问题要推迟到明年的第一季度才能量产(AMD能最终兑现吗?很令人怀疑),这就是说,此次英特尔的Bug事件丝毫不会影响到英特尔目前在服务器市场的绝对领先地位,而AMD在四核服务器市场的被动局面依旧不会得到任何的改观,别忘了,英特尔还有两代的基于65纳米制造工艺的四核处理器平台呢,看来英特尔又要在四核服务器市场上独舞了。再来看看同样有Bug的针对台式PC的处理器。在此前AMD发布四核Phenom(中文名称为羿龙)的时候,权威网站的评测表明其在与英特尔的比较测试中是全线溃败。详见AMD:是否你真的一无所有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b48ba01000cc8.html一文。即使是在同样有Bug的情况下,英特尔也是完胜AMD。在对待Bug的态度上,AMD是在测试阶段就已经发现,但依旧发布,而英特尔最新的预计在明年一季度发布的四核只是在实验是的测试阶段中就发现了Bug,而且是在很小的几率下导致系统当机,但英特尔毅然决定在发布前首先修正该Bug。从这点上看,到底是谁站在用户的角度而为用户负责呢?再看Bug解决的难度上,AMD先期提出的BIOS更新会导致性能的下降,恐怕还要去另想别的方法(或许AMD也就这样了,习惯已经成为自然),业内也称AMD遇到的Bug解决起来很是麻烦,而相比之下的英特尔45纳米四核出现的Bug解决起来很容易。这从英特尔依旧将发布日期定在明年的第一季度可见一斑,况且按照英特尔的计划是在明年的下半年开始从65纳米向45纳米的全线转换(AMD如果不失言的话,是刚刚发布45纳米的处理器),所以英特尔目前45纳米处理器出现的瑕疵无论是从难度还是修正的时间上看,对于英特尔和用户没有丝毫的影响。但从这次Bug的问题再次暴露出的AMD混淆视听,依旧没有正视自己的问题倒是应该引起人们诸多思考。

 

    第三就是通过Bug事件,业内人士对于英特尔首先采用45纳米制造工艺的否定。关于45纳米对于芯片产业继续发展和摩尔定律延续的重大意义,尤其是给最终用户带来的好处恐怕不用笔者多费口舌了(有关此方面的论述请见45纳米:演绎芯片产业辩证法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b48ba01000c82.html一文),它已经得到了业内,包括IBM、三星等厂商,当然也包括AMD自己的共识,否则AMD不会放言在明年也会在英特尔之后推出采用45纳米制造工艺的处理器“上海”(但鉴于AMD在四核巴塞罗那上的不良表现、目前仍处在90纳米和65纳米艰难的过渡和资金的巨大压力等因素,笔者实在不敢保证AMD的承诺这次能否真的兑现,相信业内了解实情的人士和用户也会有和笔者同样的担忧和怀疑)。在这里笔者想说的是,仅仅因为一个Bug就去否定和抨击创新者,是极其短视和对芯片产业知之甚少的表现,将非常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人所共知的事实是,英特尔凭借着自身的创新实力,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勇气可嘉,而新生事物出现的瑕疵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况且金无足赤的道理想来人人明白。更重要是即使是小小的瑕疵,也要在发现修正后才去推向市场,这正是英特尔始终站立在芯片产业领头羊位置的重要原因。我们不能因为有瑕疵就阻碍产业继续的发展(这和因噎废食的道理是一样的,难道怕噎着就不吃饭,不活了吗,这又是个常识的问题)。

 

    在本文结束的时候,笔者在想,有些东西其实很简单的,只要你具备起码的生活常识(应该按照常理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而不必搞得那么复杂,而有的东西确实需要聪明才智(需要分析、求证而最终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结论,并指导行为),对于人是如此,对于一个企业也是如此。当对于一系列事件的处理证明连生活常识都不具备的企业(更不用说具备聪明才智了),难道还值得拯救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