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闪盘”折射英特尔的“商业”头脑

(2007-06-06 05:44:51)
标签:

英特尔

闪盘

惠普

“闪盘”折射英特尔的“商业”头脑

 

    近日,一则新闻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其标题为“惠普笔记本不用英特尔闪存模块 称其没有价值”。文中称,惠普不会在其Centrino Pro笔记本电脑中使用英特尔的Turbo Memory技术,也就是英特尔5月份发布的“迅驰”四代中的亮点之一的“迅盘”。

 

    惠普认为,Turbo Memory价值不高,限制了灵活性。通过进行内部测试,惠普决定不使用Turbo Memory。利用英特尔评估Turbo Memory性能的测试方法,惠普团队发现系统性能确实得到了提升。但是,在系统中增添更多的RAM 内存会使系统性能得到更大的提升。但英特尔指出,测试表明,它能够降低能耗和提高系统性能。

 

    其实在“迅驰”四代发布之前的媒体沟通会上,笔者就对英特尔的“迅盘”技术提出过是否真的能够提高笔记本的性能,相比较内存,谁对于性能的提升更为重要这样的疑问。此外,目前笔记本内存的价格已经十分的便宜,相比之下,英特尔“闪盘”的价格则要高不少,关键是目前英特尔512MB容量的“闪盘”和512MB RAM的内存究竟谁提高笔记本电脑的性能更高?

 

    按照英特尔给出的说法,其“迅盘”闪存加速技术让开机时间减少20%。我想这个提升对于用户的实际意义在哪里?请问哪个用户的在使用笔记本的时候要频繁的开、关机?此外,在英特尔发布第四代“迅驰”之后,相关的网站作的测试也表明,“闪盘”对于笔记本电脑实际应用性能的提升非常有限。此外,目前英特尔的“闪盘”技术只有微软的Vista系统支持,这首先将目前使用XP操作系统的笔记本用户cancel掉了,此外,前三代“迅驰”的用户将无法使用这种功能。那么为何英特尔要讲“闪盘”作为其“迅驰”四代的一大亮点而竭力推之呢?

 

    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这与英特尔全力进入NAND闪存的市场战略密切相关。

 

    据In-Stat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曾经引领NOR闪存市场长达10多年时间的英特尔现在正积极向NAND闪存市场转移。英特尔将对NAND闪存进行大量投资,它的最终目标是成为NAND闪存市场上的领袖级厂商之一。而日前,意法半导体、英特尔和Francisco Partners宣布合资创立新的独立半导体公司事宜,三方已经达成最终协议,组成新公司的原主营业务部门去年创造年收入共计约36亿美元。新公司的战略重点将专注于提供NAND闪存解决方案,涵盖手机、MP3播放器、数码相机、计算机和其它高科技设备等各种消费电子产品和工业设备。

 

    而英特尔“迅盘”的主要组成部分为NAND闪存芯片以及一块ASIC集成芯片。看到这里,相信大家清楚了吧,人家英特尔是借其在笔记本市场的影响力去开拓NAND市场。尽管目前英特尔的“迅盘”还只是选装,但谁能担保哪天英特尔将其作为“迅驰”的标准组件而强加给用户呢。到时候,光笔记本就会给英特尔自家的NAND业务创造多少收入呀!

 

    从商业的角度讲,英特尔的确是具有“商业”头脑,但将一个目前还有争议,且测试并不理想的产品(否则作为全球PC老大的HP为何不用呢?)当作亮点来向用户推荐难免给人一种不负责任的感觉。

 

    除了“迅盘”之外,其实英特尔的“迅驰”平台处处体现着英特尔的“商业”头脑。比如英特尔的所谓处理器一般先于新平台半年推出的策略。以英特尔最新发布的“迅驰”四代,即Santa Rosa为例,其目前搭配的处理是Merom,但前一代“迅驰”平台—Napa也在使用Merom,于是英特尔起了个Napa Refresh的名字,大家一看就是所谓刷新和过渡的意思。那么按照英特尔的Roadmap,其最新的采用45nm的Penryn处理器器将在今年年底上市,届时,英特尔肯定会用Penryn替代现在的Merom,进而又会出现一个Santa Rosa Refresh的平台,因为针对45nm Penryn处理器的新的平台,也就是所谓的“迅驰”五代将在2008年推出。那么英特尔为何要这样做呢?道理很简单,可以多卖自己的处理器呀,一个平台可以使用近乎两代的处理器,当然比一个平台只对应一代处理器要卖得多了。但这同样给用户的选购造成了困惑,因为按照英特尔的发展思路,用户的平台和处理器的搭配永远不会是最佳的,换句话说,就是你的平台永远落后于你的处理器,这与英特尔自己所推行的平台化策略也有相悖之处。

 

    再说说“迅驰“四代的又一亮点,那就是英特尔宣称的其支持802.11n标准的无线模块。对于芯片商及网络公司来说,802.11n标准能够大大提高其产品的无线传输速度,出于竞争及占领新市场的需要,它们愿意提前推出基于预备标准的无线产品。然而兼容性问题是目前的一大隐患,假如802.11n标准的最终版本与英特尔等采用的预备标准相去甚远,那么产品兼容就很难保证,因此Wi-Fi联盟建议消费者不要急于购买预备标准产品,最好等到最终标准通过之后再开始使用。

 

    此前,英特尔通常等到最终标准通过之后才推出产品,比如802.11g无线标准产品,但此次,英特尔似乎对目前802.11n标准的兼容性非常有信心。其实谁都明白,这是英特尔为了抢夺标准的话语权,并想以最终的市场优势来确立802.11n的事实标准的举措。但如果真的最终的标准与英特尔有出入的话,会怎样呢?比如到高速公路上寻求其他热点支持,兼容问题可能会突显出来,有些情况下,预备标准产品通常会接收到“热点”的信号,但传输速度与最终标准产品相比可能要大打折扣。到时候用户要怎么办呢?

 

    其实每一个新产品的推出,厂商都会说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其实更多地是为了自己的商业利益,这本无可厚非,只是作为消费者,明白得多点并没有什么坏处,您说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