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信企业可以借金融危机雄起
(2008-12-02 14:54:28)
标签:
通信
金融危机
中国企业
深圳
广州
机会
it
|
|
上个星期陪同报社领导去广州、深圳进行企业拜访。在去之前,我就想在金融寒冬中那些企业会不会倒下。
在北京从报社到机场的路上,车辆稀少,到了机场大厅办理登机的人群也突然像消失了一样,每个办理登机牌的柜台前只有三两个人。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已经让人感到了阵阵寒意。
我们的第一站是广州京信通信,主要做天线、直放站和微波。接待我们的是一位集团副总裁,从谈话中听到广州很多企业确实面临着倒闭的窘境,尤其是一些完全以外贸为主导的企业更是举步维艰。
不过京信通信的主力市场90%在国内,借助国内运营商重组带来巨额投资,他们的营业收入不降反升,今年的增长率至少是30%以上,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对于来年,他们更是看好,认为金融危机让国外运营商投资减少,他们对于网络设备的性价比要求更高。这是中国企业的优势,我们的技术不比国际巨头差,但是价格却是他们的1/3。金融危机反而是中国通信设备企业的机遇。
当天下午我们去了新太科技,这家企业是做语音增值平台,他们的发展情况也是非常好,增长也是在30%以上。和京信一样,他们也是主要在国内市场发展。
随后我们又去了深圳,访问了三家通信企业,华为自不必说,年年都是中国通信业的领头羊,今年已经成为中国电子百强综合实力的榜首。他的实力毋庸置疑,对于金融危机,他们也是把其当做“机遇”。
在深圳我们还访问了两家从事增值业务的小企业,他们虽然规模不大,年收入都是在千万级,但是他们的看法一致是中国3G启动,就是他们大发展的机会。
反观那些大头在国外的跨国通信巨头,大多步履蹒跚,摩托、北电的危机已经人尽皆知,爱立信、阿郎、诺西这几强虽然在市场份额上还是领先,但是利润率在下降。
整个通信设备市场,都是中国力量上升,国外厂商下降。
“危机”从中国语言分析,可以分解为“危险”和“机会”,中国通信企业感受到的更多是“机会”。
从深圳回北京的路上,发现深圳机场人头攒动,让人感受到了“深冬”中的一丝暖意。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