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中国网通合并 协同效应彰显
(2008-11-03 15:58:54)
标签:
中国联通中国网通合并it |
中国联通、中国网通正式合并,这标志着我国电信重组改革在
资本市场层面的工作全部结束,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资产交易项目和
企业并购项目顺利完成。
新联通将在整合之后,形成全业务运营,发挥出移动、固定的协
同发展优势,并将凭借最有可能获得的WCDMA制式的3G牌照,在未来中
国3G竞争中占据优势。
10月15日中国联通、中国网通正式合并,形成了电信运营业的新
航母。合并后新公司总用户约2.59亿,自营营业厅数量将超过1.8万个,
移动通信基站约17万个,小灵通基站约43万个。这标志着我国电信重
组改革在资本市场层面的工作全部结束,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资产交
易项目和企业并购项目顺利完成,我国电信业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新联通将在通过整合之后,形成全业务运营,发挥出移动、固定
的协同发展优势,并将凭借最有可能获得的WCDMA制式的3G牌照,在未
来中国3G竞争中占据优势。
整合资源推进全业务运营
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在合并发布会上表示:“新公司要紧紧抓
住电信重组改革带来的新机遇,充分发挥重组合并后的协同效应和自
身优势,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拓宽发展领域,
加快发展步伐,努力缩小差距,全面提升新公司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
争力。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加快企业融合,加速统一运营,全面
整合无线及固网业务,整合两家公司现有资源,大力推进全业务经营。”
在谈到重组过程中的准备工作时,常小兵说:两家公司的合并经
过了细致周密的准备,在国家正式启动电信重组之后4个多月时间内,
新公司筹备组按照国家三部委通告的精神,围绕两项交易,周密制定
实施操作方案,认真组织开展会商与谈判,及时商请有关部门,协调
推动解决各种困难。特别是面对国际国内资本市场大幅振荡的不利环
境,两家公司深入细致地开展了与独立董事、投资者的沟通说服工作,
开展全球路演,会见拜访了境内外150多家投资机构,认真组织上市公
司董事会、股东会履行法定程序。通过大量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工
作,确保了重组改革方案的及时顺利推进。
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合并之前,中国联通向中国电信出售CDMA
网络的主要工作已经完成,CDMA资产与业务的交接工作已按照双方的
统一部署,在全国范围内顺利展开。10月1日CDMA的经营主体已正式由
中国联通变更为中国电信,约2万名原中国联通员工已正式加盟中国电
信。
现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正式合并,标志着本轮电信重组正式完
成,新联通这一运营航母正式起航!
从具体情况分析,中国联通具有良好的全业务竞争基础。目前中
国联通的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网用户数量虽然小于中国移动GSM网
络,但是远远大于CDMA网络,是重组后的第二大移动通信网,将是新
联通的收入主要来源之一。而在固定网络层面,原中国网通的固话网、
宽带网规模仅次于中国电信的固话网、宽带网,远大于中国移动获得
的中国铁通固话网与宽带网。
新公司将具备提供包括移动、固网、宽带互联网及数据增值业务
等综合电信服务的能力,并预计将获得政府发放的3G移动牌照。通过
移动业务与固网宽带业务的结合,促进相互发展。
对于新联通的发展战略,常小兵说:“新联通将进一步加大固网
宽带建设力度,加快完善现有移动通信网络及未来3G网络建设步伐,
积极推进固定和移动网络的宽带化,为广大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宽带通
信服务。新公司将继续以用户为中心,加强技术、业务、应用和产品
创新,加快融合业务发展,全面满足广大用户的综合信息服务需求。”
当然,全业务运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新联通首先需要对原来两
家公司的资源、人员、组织架构进行充分整合。其次,在开展全业务
运营初期,移动和固定更多的是体现出一种简单全业务组合,主要是
在营销层面进行结合,而更高级的FMC(固定与移动融合)业务则还需要
技术、网络层面的调整。
带来运营协同效应
在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合并之后,值得期待的是将带来的协同效
应。从公司规模上看,根据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截至2008年6月30日的
资料,合并后新公司总用户将达到约2.59亿,包括1.28亿GSM(全球移
动通信系统)用户,1.09亿固话用户及2336万宽带用户;新公司的自营
营业厅数量将超过1.8万个,其中原中国联通自营营业厅超过5000个,
原中国网通自营营业厅超过1.3万个;新公司的移动通信基站约17万个,
小灵通基站约43万个。
更大的规模将带来更佳的规模经济性,这在设备采购上最为明显,
以传输网络方面投资为例,将可节省20%的建设费用。这种规模经济性
优势将在未来新联通进行大规模网络建设时表现得更为突出。
此外,由于一家公司可以同时提供固定、移动业务,还将增加用
户黏性,减少用户离网率。
In-Stat电信研究总监李敏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中国联
通和中国网通将不同的服务进行打包以后,将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便
利。不过想要发挥这种协同效应,前提是最终要提升公司的收入,不
能用简单地以打包降价方式,需要针对不同客户进行精细化营销设计。”
这种协同效应是缓慢发生作用的,将渗透到新联通日常经营的方
方面面。协同效应的发生将不仅体现在经济性因素方面,还会将两家
公司的智力资源结合在一起,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对于未来的困难,常小兵也有清醒的认识,他说合并后新公司虽
然整体实力有所增强,但与兄弟企业相比,无论是企业规模、赢利能
力,还是拥有的资源状况,仍然存在着明显差距。新公司的未来发展,
离不开公平有效的市场环境,离不开综合配套的政策监管,也离不开
产业链伙伴的精诚合作和社会各界的继续关爱。
国家相关部门在启动电信重组时已经明确表示,非对称监管措施
是本轮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措施,并明确提出要“加强电信
行业监管,针对重组后新的市场架构,将在一定时期内采取必要的非
对称管制措施,促使行业格局均衡发展,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监
管体制”。由于新联通是相对弱势的运营商,未来将可能受益于非对
称监管政策。目前非对称管制政策已经在个别地区进行试点。
将在3G竞争前期领先
在电信重组完成之后,新形成的3大运营商将很快把竞争集中于3G
之上。现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都提出了自己的3G战略。新联通也
有了通盘考虑,在2009年和2010年未来两年内新联通移动领域的1000
亿元资本支出将以3G为主,若今年年内取得WCDMA标准的3G牌照,最快
可于明年第三季度推出服务。
照目前的电信重组进程来看,新联通最有可能获得WCDMA制式的
3G牌照。WCDMA产业链的成熟度远超过CDMAEV-DO以及TD-SCDMA,这将
是新联通征战未来3G市场的最大利器。
资深电信分析师赵晖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3G用户的增长
速度和网络覆盖范围以及终端种类成正比。WCDMA经过近10年的发展,
其终端种类是最多的,消费者选择余地非常大。加上中国联通的大规
模投资,网络覆盖范围也有保障。所以新联通在3G市场发展初期应该
会比较有竞争力。”
电信专家陈金桥也对《中国电子报》说:“从各大运营商最近的
动作来看,未来的3G竞争序幕已经拉开。而从目前重组的进程来看,3
大运营商的3G演进路线已经基本明确。中国联通最可能建设的WCDMA网
络产业链发展最成熟,网络演进成本低,将使中国联通在未来3G竞争
初期占据优势。产业链成熟度带来的竞争优势至少将保持18个月。”
新联通的3G投资计划也有着重组的资金保障。中国联通、中国网
通合并后,两家公司每年都会产生659亿元的现金流,两年总共约1300
亿元,而中国联通在出售CDMA网络所获净现金则达300亿元,这两项加
在一起完全可以满足投资需求。
在不久前,中国联通还对GSM网络进行了全面升级,升级到GPRS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此次网络升级不仅完成了GPRS核心网建设,
还升级了GSM无线网络,网络速度和传输品质得到了有效提升。中国联
通还扩展了GPRS国际漫游地域,截至7月17日,开通了美国、瑞士、瑞
典等12个国家和地区共计20个运营商的GPRS漫游业务。
中国联通的GSM升级策略,不仅会提升现有用户业务体验,还将
在3G建设初期为3G网络提供漫游支持。
凭借WCDMA的产业链整体优势,新联通将在未来3G竞争中抢占先
机。
资本市场层面的工作全部结束,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资产交易项目和
企业并购项目顺利完成。
新联通将在整合之后,形成全业务运营,发挥出移动、固定的协
同发展优势,并将凭借最有可能获得的WCDMA制式的3G牌照,在未来中
国3G竞争中占据优势。
10月15日中国联通、中国网通正式合并,形成了电信运营业的新
航母。合并后新公司总用户约2.59亿,自营营业厅数量将超过1.8万个,
移动通信基站约17万个,小灵通基站约43万个。这标志着我国电信重
组改革在资本市场层面的工作全部结束,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资产交
易项目和企业并购项目顺利完成,我国电信业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新联通将在通过整合之后,形成全业务运营,发挥出移动、固定
的协同发展优势,并将凭借最有可能获得的WCDMA制式的3G牌照,在未
来中国3G竞争中占据优势。
整合资源推进全业务运营
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在合并发布会上表示:“新公司要紧紧抓
住电信重组改革带来的新机遇,充分发挥重组合并后的协同效应和自
身优势,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拓宽发展领域,
加快发展步伐,努力缩小差距,全面提升新公司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
争力。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加快企业融合,加速统一运营,全面
整合无线及固网业务,整合两家公司现有资源,大力推进全业务经营。”
在谈到重组过程中的准备工作时,常小兵说:两家公司的合并经
过了细致周密的准备,在国家正式启动电信重组之后4个多月时间内,
新公司筹备组按照国家三部委通告的精神,围绕两项交易,周密制定
实施操作方案,认真组织开展会商与谈判,及时商请有关部门,协调
推动解决各种困难。特别是面对国际国内资本市场大幅振荡的不利环
境,两家公司深入细致地开展了与独立董事、投资者的沟通说服工作,
开展全球路演,会见拜访了境内外150多家投资机构,认真组织上市公
司董事会、股东会履行法定程序。通过大量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工
作,确保了重组改革方案的及时顺利推进。
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合并之前,中国联通向中国电信出售CDMA
网络的主要工作已经完成,CDMA资产与业务的交接工作已按照双方的
统一部署,在全国范围内顺利展开。10月1日CDMA的经营主体已正式由
中国联通变更为中国电信,约2万名原中国联通员工已正式加盟中国电
信。
现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正式合并,标志着本轮电信重组正式完
成,新联通这一运营航母正式起航!
从具体情况分析,中国联通具有良好的全业务竞争基础。目前中
国联通的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网用户数量虽然小于中国移动GSM网
络,但是远远大于CDMA网络,是重组后的第二大移动通信网,将是新
联通的收入主要来源之一。而在固定网络层面,原中国网通的固话网、
宽带网规模仅次于中国电信的固话网、宽带网,远大于中国移动获得
的中国铁通固话网与宽带网。
新公司将具备提供包括移动、固网、宽带互联网及数据增值业务
等综合电信服务的能力,并预计将获得政府发放的3G移动牌照。通过
移动业务与固网宽带业务的结合,促进相互发展。
对于新联通的发展战略,常小兵说:“新联通将进一步加大固网
宽带建设力度,加快完善现有移动通信网络及未来3G网络建设步伐,
积极推进固定和移动网络的宽带化,为广大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宽带通
信服务。新公司将继续以用户为中心,加强技术、业务、应用和产品
创新,加快融合业务发展,全面满足广大用户的综合信息服务需求。”
当然,全业务运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新联通首先需要对原来两
家公司的资源、人员、组织架构进行充分整合。其次,在开展全业务
运营初期,移动和固定更多的是体现出一种简单全业务组合,主要是
在营销层面进行结合,而更高级的FMC(固定与移动融合)业务则还需要
技术、网络层面的调整。
带来运营协同效应
在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合并之后,值得期待的是将带来的协同效
应。从公司规模上看,根据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截至2008年6月30日的
资料,合并后新公司总用户将达到约2.59亿,包括1.28亿GSM(全球移
动通信系统)用户,1.09亿固话用户及2336万宽带用户;新公司的自营
营业厅数量将超过1.8万个,其中原中国联通自营营业厅超过5000个,
原中国网通自营营业厅超过1.3万个;新公司的移动通信基站约17万个,
小灵通基站约43万个。
更大的规模将带来更佳的规模经济性,这在设备采购上最为明显,
以传输网络方面投资为例,将可节省20%的建设费用。这种规模经济性
优势将在未来新联通进行大规模网络建设时表现得更为突出。
此外,由于一家公司可以同时提供固定、移动业务,还将增加用
户黏性,减少用户离网率。
In-Stat电信研究总监李敏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中国联
通和中国网通将不同的服务进行打包以后,将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便
利。不过想要发挥这种协同效应,前提是最终要提升公司的收入,不
能用简单地以打包降价方式,需要针对不同客户进行精细化营销设计。”
这种协同效应是缓慢发生作用的,将渗透到新联通日常经营的方
方面面。协同效应的发生将不仅体现在经济性因素方面,还会将两家
公司的智力资源结合在一起,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对于未来的困难,常小兵也有清醒的认识,他说合并后新公司虽
然整体实力有所增强,但与兄弟企业相比,无论是企业规模、赢利能
力,还是拥有的资源状况,仍然存在着明显差距。新公司的未来发展,
离不开公平有效的市场环境,离不开综合配套的政策监管,也离不开
产业链伙伴的精诚合作和社会各界的继续关爱。
国家相关部门在启动电信重组时已经明确表示,非对称监管措施
是本轮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措施,并明确提出要“加强电信
行业监管,针对重组后新的市场架构,将在一定时期内采取必要的非
对称管制措施,促使行业格局均衡发展,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监
管体制”。由于新联通是相对弱势的运营商,未来将可能受益于非对
称监管政策。目前非对称管制政策已经在个别地区进行试点。
将在3G竞争前期领先
在电信重组完成之后,新形成的3大运营商将很快把竞争集中于3G
之上。现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都提出了自己的3G战略。新联通也
有了通盘考虑,在2009年和2010年未来两年内新联通移动领域的1000
亿元资本支出将以3G为主,若今年年内取得WCDMA标准的3G牌照,最快
可于明年第三季度推出服务。
照目前的电信重组进程来看,新联通最有可能获得WCDMA制式的
3G牌照。WCDMA产业链的成熟度远超过CDMAEV-DO以及TD-SCDMA,这将
是新联通征战未来3G市场的最大利器。
资深电信分析师赵晖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3G用户的增长
速度和网络覆盖范围以及终端种类成正比。WCDMA经过近10年的发展,
其终端种类是最多的,消费者选择余地非常大。加上中国联通的大规
模投资,网络覆盖范围也有保障。所以新联通在3G市场发展初期应该
会比较有竞争力。”
电信专家陈金桥也对《中国电子报》说:“从各大运营商最近的
动作来看,未来的3G竞争序幕已经拉开。而从目前重组的进程来看,3
大运营商的3G演进路线已经基本明确。中国联通最可能建设的WCDMA网
络产业链发展最成熟,网络演进成本低,将使中国联通在未来3G竞争
初期占据优势。产业链成熟度带来的竞争优势至少将保持18个月。”
新联通的3G投资计划也有着重组的资金保障。中国联通、中国网
通合并后,两家公司每年都会产生659亿元的现金流,两年总共约1300
亿元,而中国联通在出售CDMA网络所获净现金则达300亿元,这两项加
在一起完全可以满足投资需求。
在不久前,中国联通还对GSM网络进行了全面升级,升级到GPRS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此次网络升级不仅完成了GPRS核心网建设,
还升级了GSM无线网络,网络速度和传输品质得到了有效提升。中国联
通还扩展了GPRS国际漫游地域,截至7月17日,开通了美国、瑞士、瑞
典等12个国家和地区共计20个运营商的GPRS漫游业务。
中国联通的GSM升级策略,不仅会提升现有用户业务体验,还将
在3G建设初期为3G网络提供漫游支持。
凭借WCDMA的产业链整体优势,新联通将在未来3G竞争中抢占先
机。
后一篇:运营商预演3G 全业务初现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