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科技iptv标准中国网通产业链 |
如果把IPTV产业比作一个人,产业化是“肉”,核心技术是“骨”,
那么标准就是贯穿“骨”、“肉”之中并控制“躯干”运动方向
的“神经线”。中国的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研究机构积极参与IPTV
国际标准化制定工作并处于领先地位,将极大地扩大中国企业话语权,
引领国际IPTV产业发展方向,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都从中获益。
高文表示:“在IPTV国际标准化中取得的成果一方面反映了网通
在IPTV领域的工作进展,增加了中国网通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
提升了中国网通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形象,同时,通过参与ITU-T
的活动,使中国网通了解和掌握了国际同行在IPTV领域的工作和进展,
这对中国网通将来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国网通借鉴
了国际上最先进的IPTV业务发展理念和方式来指导我们的宽带多媒体
业务创新。”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积极参与ITU-T IPTV FG
的活动,参与标准的制订,促进IPTV系列标准的尽快推出和实施,逐
步扫除在IPTV业务部署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设备互通性问题,对整个
IPTV业务的开展铺平道路,在为IPTV标准的制订作出贡献,同时也
对公司拓展IPTV市场也有着非常深远的推动作用。
中兴通讯也认为通过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将更加深入地理解IP
TV业务,对未来开拓IPTV业务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通过参与标准,
继而依照标准进行业务开发,能够真正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类业务
应用。
国内标准研发夯实基础
IPTV国际标准化领域的领先来源于国内全面、扎实的基础性研究
工作。这些基础性工作除了基本的技术研发、产业化推动之外,也包
括国内的IPTV标准化研究。
国内的IPTV标准化一方面总结了国内IPTV领域最先进的研发成果,
为产业良性发展做出规范;另一方面为国际标准化工作夯实了基础。
目前国内已经完成了IPTV业务系列标准(第一版)的首批7个课题的草
案,并且在IPTV的体系架构、媒体交付系统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的位
置,所以目前焦点组的体系架构和媒体交付系统等方面内容都主要基
于中国的贡献。
谈及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主导的国内IPTV标准研究领先
的原因,高文表示国内的IPTV标准化工作开展得很早,以CCSA及信息
产业部电信研究院蒋林涛总工程师牵头,2005年就成立了IPTV特别任
务组,2006年就完成了6个规范制定和1个报告,同时在2006年又启动
10个规范及6个研究报告的编写,目前大多也进入到送审阶段。而IT
U-T FG IPTV第一次会议是在2006年7月召开,因此可以说国内比ITU
-T要早近1年以上。2007年CCSA IPTV特别任务组工作又将工作重点
之一锁定到机顶盒与业务平台系列互通接口规范的制定上。2007年5
月,CCSA还开始了第三阶段的IPTV标准制定工作,包括12个标准规范
和2个研究报告。
国内IPTV标准化研究领先的原因除了着手较早之外,另一重要原
因是CCSA充分结合了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和研究单位在运营、设备开
发和技术研究的优势,让产业链各环节都能积极参与其中。产业链的
协调合作和共同推动,能够让国内IPTV标准研发能够脚踏实地,始终
占据优势地位。
中国网通早在2004年就形成了系列企业规范,并提供给了CCSA作
为重要参考之一,如机顶盒的技术规范等。总体而言,中国网通关注
整个CCSA IPTV标准制定过程和参与其工作,但重点关注IPTV机顶盒
技术规范、机顶盒与业务平台接口规范、IPTV系统的业务运营管理系
统体系架构规范等与运营商密切相关的内容。中国网通在这些方面做
了重要工作,并部分起到了牵头的作用。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自2005年8月CCSA特别任务组成立之初,就成
为该工作组的第一批成员之一,并自始至终积极参与该工作组的所有
活动。上海贝尔阿尔卡特除了和其他公司一起,共同牵头了“IPTV对
DSLAM设备技术要求”,“IPTV对承载网技术要求”,“基于CDN的
媒体分发网技术要求”等标准的制定之外,还积极地参与了IPTV体系
架构、业务需求、机顶盒技术要求、机顶盒和平台接口及互通、业务
运营和管理、EPG等标准的制定。
中兴通讯在国内IPTV标准领域关注体系架构、内容分发网络、安
全、网管、中间件以及节目导航等方面,中兴通讯在前期牵头进行内
容分发网络、终端网管、承载网、安全等项目的制定;在即将开展的
第三期标准化工作中将参加全部标准化工作,并重点参与融合的内容
分发网络,业务导航,数字版权管理、机顶盒与平台接口系列规范和
中间件标准的起草。
IPTV产业链上的其他主导企业和运营商也都积极参与CCSA的标准
制定工作,为国内标准的领先出谋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