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说,成功是失败的妈妈;成功是最差的老师,它只会给带你胆怯和懦弱。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鸿海有组织“失败经验交流会”的惯例。召开“失败经验交流会”不是让某人检讨,不是惩罚某人,而是为了共同分析问题,认识失败的原因所在,找到解决的办法,找到努力的方向。
正如其言,在2000年以前的中国媒体,广告主是要求着报社刊登广告的,我印象中自己参与制作的第一份广告刊例就有一条:企业刊登广告需提前45个工作日预约。当然,我这份刊例并没有很好地执行,随后形势就发生逆转了。现在看来不可思议的甲方和乙方约定,当时为什么存在呢?我想第一位的是消费者对媒体信赖,需要借助媒体来决定自己的采购。第二位的是物以稀为贵,当时信息渠道单一,纸媒是唯一的选择。就如当前的房地产一样,买方出钱还是乙方,而且要受开发上的约束。还有现在的渠道霸主,也是这样欺负供应商的。
我在这里不是留恋媒体曾经的辉煌,而是声讨“来之太易”的后果。正是因为那个时段广告太好做了,所以媒体被成功熏陶得迷失了方向,忘记了求真务实,忘记了脚踏实地,更忘记了自己的公共资源属性。以致于内容退居次要地位,发行造假,广告至上。接下来寒冬突然降临,一些媒体措手不及。在高速公路上一路狂奔的汽车,谁敢急刹车?无乃间,媒体不得不急功近利,加大销售力度,或全民皆兵,大家都做销售;或广告经理给个编辑记者的名头,以编辑记者的身份招摇撞骗。这的确解决了一些眼前问题,但正在酿造更大的问题。
如今,与其说媒体的生存环境恶化了,不如说是媒体的本来面目还原了。世间本来就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也就是说,当下的生存环境才是正常。
所以,媒体的当务之急是按媒体规律办事,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每一个记者,每一个编辑,每一个客户经理,每一个发行员,都要做老实人,做诚实的人,做守信誉的人,做说实话做实事的人,要不得半点的虚假和塘塞。
当然,我们不是无所作为。还是要认真检讨自己,排查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寻找报社发展的空白点,努力补齐,增长就在这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