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倡导“坦诚”?
杰克·韦尔奇说过:不坦诚是商业的最大危险。
我们提倡大家真诚做人,坦诚做事,不仅是让大家在看问题是做到“对事不对人”,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一起营造一个以能力为依据、以业绩为准绳的环境;让一切能公开的都公开,让一切能见阳光的都见阳光,避免暗流涌动,避免猜疑造谣。这是企业必须正视的问题,也是企业必须克服的问题。
只有我们每个人做到了“坦诚”,世间才能真正实现“正能压邪,邪要转正”。
2.为什么要让大家开博客?
《中国电子报》有话可说。不要以为博客是半隐私空间,它其实要以个人人格做担保的。没有对行业的洞察力,没有深刻的建树,说出来的话是不招人喜欢的。而中国电子报社记者、编辑的资深,注定有独到见解发布于博客。
《中国电子报》有话要说。尽管我们强调我们是企业,要考虑赢利。但是,中国电子报社是一个特殊的企业,推动行业发展的社会责任远大于自己赢利,我们是一家有强烈使命感的企业,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压倒一切的义务。把文章写在《中国电子报》上,发布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网上,是履行义务。发表在博客上,与业界分享,激起业界的讨论,甚至引导舆论,也是履行义务。刀片服务器标准的大讨论,就是典型案例嘛。
3.为什么要出版《中国电子报·系列报道白皮书》?
新闻是易碎品,保存的价值不大。但是,我们是否注意到,我们的很多读者,当然主要是企业级的,他们的《中国电子报合订本》比我们的还精美,而且是靠一年的积累最终汇集而成的。综观身边的媒体,谁能享受这样的待遇?
我们的文章质量、我们的内容深度、我们的专题组织、我们的资深记者,注定了我们的内容具有很高的传阅价值和收藏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新闻的易碎性。我们将系列专题汇编成《白皮书》,就是想读者所者所想,扬报社所长,把我们的内容优势放大,进而成为《中国电子报》的差异化优势。
不要小视这小小的白皮书,不是一般媒体能出的,她是我们45多位优秀记者和16个记者站辛勤劳动的成果,是业界政府官员、行业专家、企业实践家的智慧结晶。
4.为什么要上E-Paper?
《中国电子报》的E-Paper已经成功运作两个月,读者和客户反应良好。
上E-Paper就是为了帮助读者直观、及时看到《中国电子报》。我们的订阅读者中,有6.5万份是相对稳定的团队,他们之所以稳定,是对《中国电子报》内容和版式的肯定,同时不排除关注《中国电子报》广告的主动性。我们以前借助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网,第一时间把报纸电子版上传,满足了读者的内容的需求,但没有满足其对《
中国电子报》形象和承载广告的期待。我们暂时还没有分印点,E-Paper是一种服务读者的好办法。
E-Paper可以将客户的广告最大化地传播。《中国电子报》是服务于行业、企业产品配套的,我们负责报道信息产业完整产业链,产业链上下游、信息化各方需求者遍布全国各地,我们的发行不可能覆盖全部,而我们的网站做了很好的补充,E-Paper利用信息技术,完整呈现《中国电子报》,借助信息内容和广告,进一步增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信息化各方的信息互动。
5.为什么强调订阅量居行业之首?
我们通过各地邮局、工商银行等渠道,实现订阅量6.9万份。这个数字让我们稳坐“行业之首”。
当然,真正的意义并不在于这个数字,关键是我们长期奉行的发行理念:让需要阅读的读者自己订阅。一方面报非买不能读也,自己花钱订阅的肯定会认真阅读,肯定是有它可读的一面,而且很多还是一个部门、一个团队订一份,大家可以传阅。另一方面赠阅容易急功近利,赠阅是很大一个成本,为了节约成本,很多媒体是把报纸赠给了广告主、广告主的竞争对手、广告公司和公关公司,目的只有一个,让客户看到自己的广告就OK。要知道,这是很危险的。《中国电子报》对这种做法坚决说“不”。
6.为什么为读者提供综合信息服务?
我们是具有机关报性质的行业报,但我们的内容更象一家综合类报纸。因为我们的编辑方针是“一报在手,行业在握”。企业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我们为读者提供综合信息服务。
我们的读者11%在政府机关,近90%在企业,而且70%以上是企业的中高层。他们或者是CEO,或者是负责业务的VP。他们期望获得的不仅是产业政策、行业动态、技术趋势方面的信息,还有产业链整体观、企业管理案例、企业成功故事等多方知识和智慧。而《中国电子报》的编辑方正、栏目编排,正好满足了他们这方面的需求。
7.为什么报社要承担记者外出采访的费用?
今年新气象,报社承担费用,鼓励编辑记者出差甚至出国做独立选题、做新闻调查。这对于大众媒体也许是司空见惯的事,对于行业媒体、专业媒体来说,概率很小。但一定不要忘记,《中国电子报》与一般媒体不一样,我们是使命和责任大于企业的赢利要求,我们必须遵循新闻规律,遵守新闻事实,避免拿人手短,吃人嘴软。我们要抱着对读者副责任的态度,多做好的选题,多做独立选题。
8.为什么要鼓励大家走到客户中去,走到读者中去?
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沟通的便利,手机、短信、E-MAIL、MSN、QQ,但这些东西有利有弊,因为人与人的沟通不仅仅是语言和文字,还有表情和肢体。只有我们走到一线去,才能真正领会行业的要义,真正感受行业的事实,真正理解读者的需求。我们家电群组的同志经常去卖场,就是一个体验生活的很好做法。
9.为什么要统一报社对外的文档格式?
在我们的身边,有一大批政府领导、业界专家、企业朋友、编外作者无时无刻在支持着《中国电子报》,为我们提供新闻线索,接受采访,撰文等,是他们的关心和支持确保了《中国电子报》内容的可读性,难道我们不该尊重他们、感谢他们吗?
之所以让大家在对外发约稿函、采访函的时候一定要统一格式,用统一的《中国电子报》信笺,就是要表达我们对这些人的尊重和感激。
10.为什么鼓励大家去写书?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3年之后,我们的书柜中、城市的重要书店里,能够出现中国电子报社记者编辑的论著,有对信息产业和信息化进行研究的,有对新闻事业和传媒产业著书立说的。
这是可能的。因为我们的记者队伍稳定,见证了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因为我们执著,我们一直在追求着自己的新闻理想,探索着传媒的改革之路。所以,我们已经积淀深厚,只要我们认真梳理,就能出版很多引起业界共鸣的著作。
当我们退休离开《中国电子报》时,我们拉回家很多记载我们为信息产业“奋笔疾书”的书籍,我们是多么的宽慰,多么的有成就感啊!
(未完,待续,恳请各位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