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过主动式和被动式投资的争论已经结束了,但是怎样进行指数基金投资却是一个争论很大的问题.我以前说过两种基金的组合方法,一种是按照流通市值比例配置广泛覆盖市场的ETF(当然比起上千家上市公司来主要为大盘的180ETF和100ETF覆盖的范围还是窄了),一种是偏向价值和小盘的组合,在美国争论的双方都是经济学界的顶级学者专家,都有数据支持,好在双方对于使用指数基金没有争议.我们没法判断谁对谁错,我只能尽量向大家做一介绍.
美国有一本书叫"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中文翻译为"漫步华尔街",有些散步式地从华尔街一头走到另一头的意思,其实"Random"有随机的意思,"Random
Walk"指的也是股市,也就是说从短期来看,股市的涨跌是随机变化没有规律的,股市今天的涨跌跟昨天的涨跌没有关系,这个月的涨跌也跟上个月的涨跌没有关系,但是从长期来看,股市乃至投资中的很多方面都是有规律的,这就是Vanguard
前总裁John Bogle提出的投资万有引力定律--"回归平均".
什么意思呢?假设大盘股过去数年每年表现都比小盘股好,那么离大盘股表现不好的时候也就不远了;价值型股票过去几年表现比成长型股票好,那么离成长型股票表现好的时候就不远了;一个主动式基金过去几年成绩优异战胜了市场,那么离它表现平庸败给指数的时候就不远了;股市过去几年有超乎寻常的回报,那么离泡沫破灭烟消云散的时候就不远了,偏离了正常的投资仿佛总被一股万有引力拉着,要回归平均一样.
我们先来看看大盘和小盘股表现的差别.美国从1928到2001年的74年间小盘指数年均回报是12.5%,大盘指数是10.8%,虽然小盘指数风险(标准偏差30%)比大盘指数风险(标准偏差22%)更高,但是回报也相当可观:投资于小盘指数的1元钱变成了6000元,而同样的投资于大盘指数的1元钱只变成2000元.但是通过仔细研究这74年的数据,Bogle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现象.从1928到1945的18年间,小盘指数占了绝对优势,1946到1964的19年间大盘股又占绝对优势(年回报14.2%对小盘股的11.7%),1965到1968年小盘又占优(32%对大盘的11%),1969-1973年大盘占优(2.5%对小盘的-10.8%),然后又是小盘股领先到1983年,大盘股又领先至1990年,如此循环往复.74年间小盘股的优势几乎全部是前18年造成的,如果不是从1928年而是从1945年起比较大盘和小盘的回报差别,大盘的年回报只落后0.6%,而且这还只是虚拟指数的差别,指数基金实际操作起来小盘指数基金的困难更大(小盘市场流动性不好),跟踪误差更大,管理费也往往更高,跟大盘指数基金比起来回报的差别更小了.
所以把Bogle的思想应用到中国市场就是,如果有一个比较广泛覆盖市场的指数基金(比如有一个600ETF或者800ETF),那么你不需要专门去买中小企业ETF,因为一个广泛的ETF已经包含了小盘股,在现在只有180ETF和100ETF这样大盘ETF的情况下也可以买中小企业ETF,但是比例可以按照市值总和的比例来决定(假设180ETF中的所有公司流通市值总量为100元,100ETF为50元,而中小企业ETF中的公司市值总量为5元,那么比例就应该是20:10:1),你不需要为了追求更高回报而特意增加中小企业ETF的比例.
Bogle对价值型投资也有意见,以后我再写这些其他投资方面所存在的万有引力,如果你买了不少中小企业ETF或者红利ETF也不用担心,因为虽然和Bogle持同一观点的有"漫步华尔街"一书的作者(也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跟Bogle观点相左的认为投资应该偏向小盘和价值型的也有芝加哥大学的教授,诺贝尔奖得主,只要你投资于指数基金,结果总会不错,一些细微的差别不至于让你睡不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