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股市正在快速进入机构博弈的时代

(2007-10-07 02:29:33)
标签:

证券/理财

      指数基金的反对者总是说指数基金只在美国这样的机构博弈的高效市场有效,而在中国这样内部消息非法交易利益输送好像满天飞的低效市场,主动式基金有莫大的 优势。虽然这种观点没有证据支持,而我有数据证明指数基金在低效市场同样有利,也没有用。我现在再退一步,节选了两篇报道,让大家看看中国市场的有效性在 以什么样的速度增强。

http://news.xinhuanet.com/stock/2006-11/27/content_5395125.htm

谁撑起了1.8万亿市值

    在我们感叹于沪深两市总市值突破7万亿元、A股限售股份以外的流通市值已达18736.45亿元的时候,不禁要问:是谁托起了这1.8万多亿元A股市值?

    统计数据给出了答案:目前A股市场中的基金、券商、QFII、保险、社保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所持市值已达6355亿元,约占1.8万多亿元市值的三分之一多,中国股市正在进入机构博弈时代。


进入机构博弈时代

    与上述实力强大的投资机构相比,信托、财务公司等机构则略逊一筹,目前股市投资各 自大约在100亿元以上。因此,目前基金、保险、券商、QFII、社保及信托、财务公司等机构所持A股市值达6355亿元,约占18736.45亿元的 34%。此外,以私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力量也不容小觑。由此可见,A股市场已经进入机构投资者相互博弈时代。

    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 桂浩明认为,随着机构投资者队伍日益壮大,其对市场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市场投资理性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市场有效性也将大为增加。在这种新的市场格局中, 股份优势、资金优势和信息优势上的冲突,将成为股东之间的主要矛盾;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冲突,将上升为投资者之间的主要矛盾。“在机构博弈主导的市场中,博 弈核心不再是信息的占有能力,而是对信息的解读和判断能力。”华夏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刘文动认为。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70828/04291629448.shtml

    来自中国证监会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基金、证券公司、保险、QFII等机构投资者持有A股流通市值比重达到了44%,比2004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

  统计显示,基金是中国资本市场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上半年,现有59家基金公司管理的347只基金中,股票型基金净值达到1.67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31%左右。基金日均开户数已达30.6万户,近期,新增基金开户数明显超过新增A股开户数。

  此外,政策调整使保险资金成为资本市场日益重要的投资者。7月,中国保监会允许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市的比例由原来的不超过上年末总资产的 5%提高到10%。保监会最新统计显示,上半年保险资金运用实现收益1374亿元,同比增长260%。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也就是QFII投资总额度也提高至300亿美元。


    第一篇报道是截至去年10月底的数据,机构持股比例达到了总流通市值的34%,第二篇是截至今年7月底的数据,机构持股比例达到了44%,也就是说9个月 的时间增加了10%,大家可能也经常会在报道中看到股民抱怨指数没用,上涨也不赚钱,或者基民开户数超过股民,几百亿的基金几天发行就结束等等。

     我在“内部消息灵不灵”一文中列出了美国股市上个人投资者逐渐减少的数据。1970年个人投资者持股67%(机构为33%),1980年为58%(机构为 42%),跟报道里的数据相似,换句话说,从机构持股比例的变化上看,中国用了9个月的时间就走完了美国用了整整10年才走完的路程。机构持股比2004 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相比之下,美国用了大约20年才增加了这么多。基金、保险、社保、QFII等成熟的投资机构有海外成功经验的借鉴,在中国的发展显 然比它们在诞生地美国的发展迅速得多,想想这样发展的速度,明年这个时候机构持股比例是多少,后年呢?别忘了虽然到2004年美国的股票也还有32%在个 人投资者手中,但是已经没有人否认美国市场是一个主要为机构在博弈的高度有效的市场了,中国离68%的机构持股比例已经没有多远了。

      我原来说如果你三四十岁,投资上二三十年,你将会是中国市场由低效到高效的见证人,现在看来就算你六七十岁,只打算投资十年,照样也可以看到中国市场真正 高效的那一天。就算指数基金在低效的新兴市场没有优势,中国市场也已经开始进入高效市场了,机构博弈的时代也已经开始了,指数基金的优势是不是应该得到承 认了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