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盼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81
- 关注人气: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主动式投资和被动式投资的争论可以休矣
(2007-06-28 04:50:08)
以前说过主动式基金和ETF虽然管理费只差1%,但是交易手续费、买卖差价、资金进出股市(如老鼠仓中一个基金的部分资金就可以大幅拉高股价)造成的对股价的影响都是隐形费用,主动式基金交易越频繁,每笔流动资金越大,费用就越高,这是主动式基金落后于指数基金的主要原因之一。我这里有一个美国北方信托基金公司在2006年对美国跟踪新兴市场的主动式基金和指数基金的研究,今天给大家来看一看。不一定权威,但是足以说明问题了
下图分别是两个新兴市场指数(白色的是标准普尔指数,绿色的是摩根斯坦利指数)和新兴市场主动式基金(黑色)在2006年第二季度、2006上半年、过去一年、三年、五年的表现(注意纵轴是回报率,一格为10%)。可以看出不管是什么时间,两个指数的表现都高于主动式基金的平均表现,图的最左边一部分是2006年第二季度的数据,显然全球新兴市场经历了一个熊市,而主动式基金平均下跌比两个指数还要严重(主动式基金不是能抵御熊市吗)。新兴市场标准普尔指数表现比摩根斯坦利指数更好,在过去三年战胜了76.8%的主动式基金,在过去五年战胜了88.3%的主动式基金,这进一步证明了主动式基金的优秀表现难以持久,时间越长,能够战胜指数基金的主动式基金越少。

当然对美国来说,“新兴市场”包括了很多国家,那么具体到中国的情况怎样呢?主动式基金在中国股市每次交易的费用到底有多高呢?看下图:

交易费用最低的是以色列和南非,中间黑色的是摩根斯坦利新兴市场指数,每笔交易的平均费用是0.88%,其上面的一个就是中国,只稍微低一点点(可见中国市场的交易费用跟世界平均水平差不多),我们权且算它是0.85%,这还是单笔交易的费用,对于一个换手率是100%的基金来说,因为包括了买和卖,交易费用就是1.70%。摩根斯坦利新兴市场指数基金的换手率大约是每年百分之十几,大家想想看就知道上季度国内主动式基金换手率平均超过1400%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了,股票买来卖去不花钱吗?
主动式基金的支持者会说基金经理在新兴市场可以获得内部消息发现投资的机会,这点我没意见,可是一来我们在以前的文章里看到了,一个有十年辉煌经历的基金经理照样可能在下一个十年一败涂地,二来中国的基金业只有三四年的历史,上投广发就算道德再高尚,你怎么知道它们的基金经理是下一个林奇呢?你怎么知道他们短暂的成功是由于能力而不是运气呢?你怎么在很多数据表明主动式基金表现不能持续的情况下还确信他们未来会有优秀的表现呢?你是不是在用抽签的方式来和理性投资的方式比胜负呢?三来主动式基金作为一个整体,是“失败者的游戏”。不管是高效还是低效市场,数学原理总是不变的,股市上无非是主动式投资和被动式投资两种,每年股市的总回报就是那么多,既然被动式投资者获得了市场回报,主动式投资者也获得了市场回报,这数学总没错吧。被动式投资者每年被基金公司克扣了0.5%,可是主动式的投资者呢,他们的基金经理频繁交易,给券商交了不知多少次交易费,给国家上缴了很多笔印花税,他们的上投广发多收了1%的前端收费不算每年还多扣1%的管理费,主动式投资者的平均回报会有被动式投资者那么多吗?当然不会,所以主动式投资跟被动式投资比起来是一个失败者的游戏,不管你在高效市场还是低效市场,美国也好中国也罢,这个规律没有任何的改变。
换个角度想想,若干年后你回头看中国市场的平均年回报,假设是每年12%,那么被动式投资者每年的回报是11.5%,主动式投资者呢,连10.5%都没有,上面新兴市场指数基金只用五年就战胜88%的主动式基金而遥遥领先的数据还不能说明问题吗?更何况这五年间还有主动式基金经营不善关门大吉而无法统计?一个在高效市场的指数基金也难以在短短的五年之内取得这么显著的成绩,说明了什么,就是新兴市场更高费用带来的坏处超过了基金经理在新兴市场更容易发现投资机会的好处,以至于指数基金在新兴市场的优势比在高效市场更大。
当然中国现在还没有五年十年的基金数据,我确实没有办法用铁打的数据去说服主动式基金的支持者,不过主动式投资和被动式投资的争论可以休矣。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