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客上有过一道是非题,问通过比较两个公司的财务报表是不是可以决定哪个公司的股票更有升值潜力。这应该是最多人选“是”的一道题,尤其是当这两个公司处于同一行业的时候。也许一个经验和能力都非常强的基金经理在经过非常深入的研究后可以比普通投资者更有成功可能地进行猜测,但是如果一个公司业务增长迅猛股价直线上升,另一个公司最近销售不畅股价低迷,你觉得哪个公司更可能有升值潜力呢?
各种媒体给投资者的建议往往是:你想要好的回报吗?那么你应该投资于优秀的公司,一个不断扩展市场抢占市场份额的迅速成长的公司。投资于成长迅速的公司是成长型投资,反之,选择股价低迷的公司是价值型投资,其实从长期来看,象媒体里说的那样认为成长型公司会带来更大的回报是不可能的。
投资者往往混淆了公司赢利的增长和股价的增长,的确,成长型公司比价值型公司赢利更多,1963-2001年,美国成长型公司的赢利/资产比是9.1%,而价值型公司只有4.2%,也就是说单位资产成长型公司赢利更高,但是同期成长型公司股价的年平均回报是10.1%,价值型公司平均却高达15.5%。
我以前反复提到市赢率这个概念,也就是P/E,这是区分成长型和价值型公司的重要指标之一。P是股价,E是每股赢利,即该公司在过去12个月中的赢利除以公司上市流通的股数,P/E就是投资者愿意花多少钱来换取公司每股一元的赢利。成长型公司的特点之一就是市赢率偏高,其实就是价格高昂,因为成长型公司商业风险较小,投资者愿意花更多的钱来换取同样的赢利(风险小意味着未来的回报应该是高还是低呢?)。一个市赢率为30的公司需要大约30年才能赚回你的投资,换句话说,成长型公司的高股价是由人们对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赢利的预期决定的,所以高市赢率的公司在某种程度上象长期债券,一旦赢利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达不到投资者的预期目标,股价变化会非常大,有意思的是,历史表明,公司赢利也象股价一样,在很大程度上是随机变化的,也就是说,很少有公司能够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速度。相反,价值型公司都是处于重重压力下的公司,业绩再差也往往在投资者意料之中,所以股价受赢利影响小,上升的空间更大,回报往往更好。
平均市赢率也可以用来衡量整个市场当前的价格高低。以前我说过投资者往往过于重视近期股市的情况,发现股市是牛市后(高市赢率)欢欣鼓舞地入市,发现熊市来临之后(低市赢率)
垂头丧气地逃离,其实市场未来的平均回报在扣除通货膨胀后大约与市赢率的倒数相等。从1926年到2000年,美国投资者在平均市赢率为22时的投资在下一个十年的年平均回报是5%
(大约是1/22)
,在平均市赢率低于10时的投资在下一个十年的年平均回报是16.9%。也就是说,投资者应该反过来,在牛市开始后才入市的人应该垂头丧气,在熊市开始后入市的人应该欢欣鼓舞才对。
在牛市中大量资金不理性地涌入,人为地拉高市赢率,在历史上造成过美国股市市赢率高达50甚至过百的奇观,注意市赢率坚持价值投资的理性投资者知道保持冷静,不为成长型股票/基金所动,这样能够比较好地抵御泡沫的破裂。当然不同的国家之间市赢率不好直接比较,而且目前在中国还不能很容易地知道各个基金当前的平均市赢率是多少,尤其是价值型的基金,所以很难说它们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抵御泡沫的破裂(如果有泡沫破裂的话)。如果它们只比成长型基金的市赢率低一点,那么也没有什么抵御泡沫破裂的价值,我们只能期望晨星再努一把力早日给我们数据了。
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投资于一两个价值型公司是不明智的,投资于一个价值型的指数基金才能最大限度地分散非系统风险。另外,除了市赢率外,红利的多少也是是衡量成长和价值型的指标之一。成长型公司往往需要资金以保持高速的增长,所以几乎没有红利,而价值型公司则往往分发红利,所以红利ETF是值得考虑的价值型指数基金。
总之,价值型投资比成长型投资更可能有好的回报。一方面价值型公司往往是有麻烦的公司,商业风险比成长型公司更高(因此可能有更高的回报),另一方面就是我以前说的,投资者很难接受“好公司的股票是坏股票,坏公司的股票是好股票”
的事实,不管专家怎么说,大家就是不买账。按说价值型投资回报高于成长型投资是尽人皆知的秘密(巴菲特就是一个典型的价值投资者)
,在一个有效的市场大家都知道的消息就是无用的消息,价值型投资的优势早应该消失,可是由于投资者的不理性造成市场效率不完美,这也是价值型投资在未来可能依然有效的原因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