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盼盼
盼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43
  • 关注人气: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不要一味相信晨星公司的基金评级

(2007-06-02 02:59:16)
标签:

晨星

晨星公司

指数基金

主动式基金

上投

广发

      今天去看了看LAOK的博客,也不知道人家的博客怎么有那么高的访问量,羡慕不已。本来有点不知写什么好了,其实关于无聊乏味的投资我自己写了这么多自己都有些吃惊,LAOK的一部分观点我很赞同,但是发现他很相信晨星的评级,我又觉得该说上两句。
     
以前我说过有数据证明不要盲目相信晨星的基金评级,从1994到2004年,晨星美国公司的五星基金平均回报率为5.7%,而整个市场(S&P500指数)回报率为10.3%。从1984年到1994年排名前20名的基金在1994-2004年的平均排名是679名。一个主动式基金的表现和基金经理是息息相关的,但是晨星评级评的是基金经理过去的表现,极少有基金能够持续有优越表现,这就是为什么晨星的四星五星基金有一大堆,但是历史上真正的表现一直突出的明星基金经理屈指可数的原因。
      中国的基金发展历史只有四五年,晨星根据这短短几年的数据就能确定哪个基金经理是高手吗?1997到1999年美国共有434个四星和五星的国内股票基金,在2000-2002年其中的273个(占62%)在美国所有国内股票基金中排在倒数四分之一,只有11个(2.5%)排在前四分之一,这说明晨星的评级没有任何的预测能力,它的中国网站上已经有几处明显的甚至是不负责任的错误了(如果你读过我博客上的文章的话),有什么理由证明它的预测能力来了中国以后就会增强很多呢?
       晨星公司看起来是独立的第三方,应该是客观公正的评价者,但是对基金进行评级不光是一个是否客观的问题,更多的是能力的问题,晨星可以很好地总结过去,但是它没有任何能力预测未来。糟糕的是,晨星貌似客观公正其实却没有任何意义的评级往往被基金公司利用来吸引缺乏投资知识的投资者,对于一个刚刚步入基金投资的投资者来说,没有任何指引他们选择基金的教育机会,晨星的评级无疑仿佛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我手头有一本掌管耶鲁大学退休金的明星经理斯文森写的“非传统式成功:个人投资的基本方法”,书里写到:“不幸的是,投资者从晨星得不到任何有用的帮助,因为该公司的评级系统是没有希望地天真幼稚”。
       斯文森的书里用对晨星极为不利的数据来批评晨星基于基金过去的表现进行评级的愚蠢。一个例子是在美国坚持进行价值投资并且基金经理也投资于自己掌控的基金(以前说过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与投资者共进退的基金经理的表现)的长叶公司,从1987到1995年,这个公司的国内股票基金(主动式)年均回报率为
15.3%,远远超过S&P500指数的12.6%,也是晨星的五星级基金,但是在1996到2000五年牛市的时间里,由于价值型基金不如以科技股为主的大盘成长型基金增长快,长叶基金的年回报率低于S&P500指数超过12%,就在泡沫破裂之前的1999年底,晨星“及时”地把这个多年来一直五星的基金降为三星,更加快了追逐表现的投资者把资金转移到其他热门五星基金的步伐。在投资者最需要晨星对未来有正确预测的时候,晨星却拿出了它毫无意义的后视镜。从2000年到2003年漫长的熊市中,长叶基金这个三星的“平庸”基金年回报率是13%,而S&P500指数是-22%,从1987年基金创立到2003年熊市结束,坚持价值投资寻找低市赢率投资机会的长叶基金年回报率超过S&P500指数高达3.9%。
      LAOK推荐上投和广发两家公司,我实在不敢苟同。我并不是一味地反对主动式基金,
上面所提到的长叶基金就是一个很好的主动式基金,在中国目前指数基金发展还远远不完善的情况下,选择指数基金和主动式基金搭配更是无可厚非,而且我也说过,谁也不能保证上投或者广发的一个甚至几个基金经理若干年之后成不了第二个巴菲特,但是长叶基金好歹也有近二十年的历史,在中国的这些基金只有短短几年历史的情况下,仅仅靠哪个公司有更多的五星级基金来选择自己的投资对象,未免太冒失了,美国99年高歌猛进的五星基金大都是熊市里跌得最惨的基金,不管中国目前奇高的市赢率与美国当年的情况象还是不象,你真的以为那些成长型的五星中国优势小盘成长那么可靠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