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这么多关于指数基金的介绍,发现很多人认为指数基金由于几乎100%投资于股市,不能抵御熊市,而主动式基金由于基金经理可以减持股票、增加现金,能够抵御熊市。
我并不否认指数基金现金含量少的事实,但是首先应该澄清的是,我所说的指数基金并不只是大盘指数基金。以前我说过疯狂的牛市中成长型股票市赢率往往很高,下跌时也最惨,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应该进行价值型投资。在美国有多种价值型指数基金,包括大盘中盘和小盘,中国在这方面虽然刚刚开始发展,但是也已经出现了红利ETF(也是低市赢率的一个表现),尽管50万元的门槛还太高,我想用不了几年门槛会大大降低,更多的价值型指数基金和ETF也会出现。虽然在熊市中大盘指数基金因为现金少,含有大量成长型股票,下跌的确会很大,但是不应有这样错误的观念,就是凡是指数基金抵御熊市的能力都很差。美国2000年熊市的数据证明,小盘指数基金(或ETF)以及价值型指数基金(或ETF)的下跌要小得多。
现在我们来看看主动式基金。我这里有六个晨星五星级股票型基金的数据,包括鹏华中国50,长城久泰300,景顺长城内需成长,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华夏大盘精选和广发小盘成长,股票仓位分别是88.58%,
94.92%, 90.3%, 88.4%,
87.02%和90.80%,其余主要为现金和少量债券,美国主动式基金中现金的平均比例大约也是10%,所以中国美国的情况还是很相似的。因为现金含量比指数基金高,在牛市中对主动式基金是一个不利因素,但是在市场突然暴跌的时候主动式基金的风险的确要低一点。
很多人认为主动式基金可以在熊市减持股票增加现金,但是这需要对熊市的开始和结束做准确的预测,即在熊市开始之前(或熊市之中)减持股票,在熊市结束时增持股票,而我们已经说过市场是无法预测的,即便是基金经理也没有这样的能力。我以前举过的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在“中小投资者常犯的错误”一文中可以看到,2002年1月,11家投资公司中的10家认为美国市场在经过将近一年的熊市后将在一年后结束(事后证明一年以后也还是熊市当中,应该减持股票才对),那么这些公司旗下的基金应该增持股票了吧,结果一年后又是23%的暴跌.虽然理论上讲主动式基金的确可以更好地抵御熊市,但是能够真正做到这点的基金十分罕见。
再举一个我在指数基金101文章中的例子,33年的时间,两个巨大的熊市,为什么能够战胜大盘指数基金的主动式
基金还是那么少,如果主动式基金真能抵御熊市的话,就算它们费用高一些,也很难想象指数基金可以超过90%以上的主动式基金。如果说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指数基金在熊市中的巨大劣势被它在其它时候更大的优势弥补过来了,那么你能够准确预测熊市开始的时候把指数基金里的钱转到主动式基金,再准确预测熊市结束的时候把钱转回来吗?
更多的数据来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到来时,美国主动式股票基金中现金平均含量只有5%,基金经理们没有预测到熊市的到来。1990年股市在熊市后的最低点,主动式基金中的现金平均含量达到了13%,可是历史上最长的牛市马上就要开始了,股票应该满仓才对,基金经理们也没有预测到熊市的结束。所以说主动式基金固然可以调整股票和现金的比例,但是由于不能准确地预测市场,主动式基金有严重滞后以至于事倍功半(甚至有上面提到的负作用)的事后诸葛亮效应。再看这个数据:美国股市在1998年的七八月间经历了一个熊市,所有的主动式股票型基金平均下跌了19.7%,相比之下跟踪5000种股票的指数基金下跌了17.4%,跟踪大盘指数S&P500的指数基金下跌了15.4%。
我可以想象如果你投资于指数基金会遭到别人的嘲笑,因为指数基金在任何一年都不可能是表现最好的。你的朋友可以指着无法辩驳的数据跟你说,你看今年你投资的ETF,上证180ETF回报率为69.89%,
易方达深证100ETF的回报率是93.14%,
可是我的五星级华夏大盘精选是117.98%,怎么样,没法比吧?美国的一个基金经理也可以跟你说,你看,在2000-2003年的熊市里,我们的基金减持了股票,增加了现金,比什么都不能做的指数基金强。可是别忘了,等你回头看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简单,什么数据都明明白白摆在那里,你可以轻轻松松地决定自己在什么时间买入下一年里表现最好的基金,也可以在熊市到来之前套现逃离或者转到一个碰巧在正确时间减持股票的基金,再在市场低谷来个兜低。问题是市场不能预测,未来不能预测,主动式基金一时的优异表现难以(有可能,但是可能性不大)持久,偶尔猜对了市场变化的基金经理也不能重复成功,不然为什么经过一段时间和几个熊市,能够战胜指数基金的主动式基金越来越少?
所以我对主动式基金能够更好地抵御熊市的看法就是,理论上是可以,但是由于市场难以预测,几乎是不可行的,而且在美国漫长的股市发展史上迄今为止也没有数据支持这一点。当然可以想象的是,当几百上千个基金经理都开始猜测熊市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时,总有人会蒙得中,就象一块坏了的手表一天也有两次正确的时候一样,可是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谁能够连续猜中,而作为投资者的你更是无法事先选择谁将是一个运气好的基金经理。我承认不管牛市熊市,主动式基金的现金含量总比指数基金多,熊市中就算是不增加现金的比例波动应该也比大盘指数基金更小一些,但是,主动式基金在牛市中持有现金的不利,以及更高的收费和看不见的隐形费用(估计在3%左右),把现金在熊市中的一点好处也抵消了。之所以出现主动式基金能够更好地抵御熊市的看法,一方面可能是一些基金公司为了保留高收费,制造“价高才是好产品”的误解而贬低指数基金,另一方面可能是投资者不甘“平庸”,以讹传讹的结果。
有网友留言说长城久泰是好基金,作为一个指数基金我对它并没有太大的意见,虽然它有过高的不必要的收费。也有人说上投是个好公司,即便是出了一点事情,并不影响投资者对这个公司的信任,我也没意见。巴菲特还是个小伙子的时候如果你看准了他,跟他几十年,现在的回报当然大大超过任何一个指数基金,谁也不能说上投一个甚至多个基金的经理若干年后就成不了第二个巴菲特,我只是说这里有一个机会可以保证让你在二三十年后成为所有投资者中的第10%或者更高一点,你也可以为了成为前1%-9%的一员而冒险,不过你成功的机率还不到10%。有人说美国和中国国情不同,美国的那一套搬过来不适用。我觉得虽然国情是不同,但是能够自由流动的资本,就象我学的自然科学,即便在不同的国度也应该遵循同样的规律。指数基金在美国经过30多年发展到了今天繁荣的局面的确有它的道理,如果我们可以借鉴它而少走弯路的话又何乐而不为呢?
下一篇文章我准备讲讲为什么在投资一段时间以后要对基金组合进行平衡维护以及具体的方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