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空城抑或伤城
——读魏剑美都市情感长篇小说《空城》
□申瑞瑾
魏剑美人称老魏,据说老魏最初计划将小说取名《暧昧》,最后改成了《空城》。回味了再回味,觉得《空城》这个书名好,《暧昧》显得太直白,而《空城》令人浮想联翩。
而我正是抱着这样一种心态,走入了老魏的《空城》。
不能不说,作为一位女性读者,特别是读过老魏不少杂文与官场小说的女性读者,心里会很好奇这一次他会以怎样的一种方式书写这部都市情感长篇小说。他三年前在新浪微博发出过一段感慨:是不是每个年近四十的男人内心里都有无法排遣的忧伤?那些我们自以为理解的朋友原来彼此陌生,那些本该侍奉的亲人我们一再怠慢,那些少年的梦想我们愈行愈远,那些梦中的爱情不过幻如烟花,那些日益增多的青春面孔照出我们内心的苍凉!估计看过后心有戚戚的不止我一个同龄人。所以他说将要出版一篇都市情感长篇小说,我便一直无限憧憬和翘首期盼着,因为我相信作为文学硕士、史学博士的老魏,不仅仅能写犀利麻辣的杂文以及众人叫好的官场小说,而且一定能写好都市情感小说的。
果然,小说开始之前便抛出小说主人公童蒙读研时的室友虾米的一番“金玉良言”:虾米痛定思痛后总结道:“要泡女人你得装出一副很有情调的样子,但是不可以真的有情调。不装出情调来,人家会嫌你俗气。可是真有情调了,就不是你泡女人而是女人泡你了。”而后,大戏正式上演,金娜娜闪亮登场。事实上,金娜娜只算得上是童蒙的床伴之一。小说第一段便是金娜娜半夜偷看了童蒙的QQ聊天记录,一怒之下摔下玉手镯(这玉镯的来源在小说的某个章节会提到),蹬着高跟鞋踢踢踏踏下楼走了。
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浪子,童蒙很明白Q聊一旦被女人发现,她们大抵:由此大彻大悟,明白男人所谓的“投缘”和“最真的爱”原来可以对不同的女人无限量地复制。
楼道里传来高跟鞋踢踢踏踏下楼的声响,很有些夸张。我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也许什么都不需要解释:在爱情都可以克隆的时代,有谁还会为每个女人准备不同版本的谎言呢?
这些心理描写真实得令人震惊,特别是会令对爱情还始终抱有幻想的女人们震惊。很少有男人会如此坦白地告诉女人:我对你的“投缘”与“真爱”不过是一样版本的谎言。
当然,世上没有一开始就会赤裸裸地只图一晌贪欢的男人,这位高校曾经的教师,后来的杂志社编辑部主任,“沦落”到如此“玩世不恭”的地步总有起因,不出所料,一切的起因竟然真是因为被初恋的女人所辜负。从这个角度来说,读者大抵都能一眼洞穿这些“起因”,大概也因为世上万物本差不多,有多少人不是在重复别人的故事与命运呢?
才子童蒙原本也有一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心,他爱上了研究生时的室友黑格尔的女友周紫若也是出于偶然中的必然,读研的时候,除了虾米以外,童蒙跟黑格尔还是相对纯真的,但远距离且柏拉图似的恋爱终究会被偶然的逢场作戏所打败,黑格尔认识了来读自考班的老乡,打情骂俏的某个下午被从武大赶过来的女友周紫若劈面撞见,周紫若不容黑格尔解释,转身就走,童蒙与虾米受命去寻找,童蒙终于找到周紫若,却出于私心(周一直是他与虾米“垂涎”的类型),瞒着正焦急找人的黑格尔独自陪周紫若在舞厅嗨了一夜再送她上火车返校。之后顺理成章发展成恋爱关系。他全心全意地维系着这份初恋,甚至为了周紫若放弃了进京工作的机会。不料想,周因为想出国,在网上遇到一个美国人汤姆森,很快放弃童蒙远赴美国。
这对于童蒙不外乎是人生途中非常深重的一次打击。
小说里写到:我一度天真地坚信生命中只需要一个女人就够了。问题是,没有一个女人愿意对我抱有同样的信念。和我一度海誓山盟的周紫若现在已经在美利坚的土地上熟练地用刀叉切割着牛排乳猪。
自此他对爱开始怀疑,也从此为自己放荡不羁的网恋生活找到了借口。
又正巧:时间上的富余总是可以催生一些别的东西,譬如无聊。而无聊又总是可以催生另外一些东西,譬如网恋。
童蒙正是基于以上这些因素开始了网络中的第一次“猎艳”,在2001年,在杂志社为他配备的486电脑上。尽管他出于无聊,摩拳擦掌、绞尽脑汁捕捉了第一个网恋对象简婕,可是,他本性里的真纯注定了他在情感上的在劫难逃,猎艳不成反倒又陷入一段真爱,可深究起来,他喜欢的类型不一定非是漂亮的,但至少都是他以为的那种纯净且有韵味有内在的女子(简婕和周紫若都是这种类型)。简婕当时早有了一位对她好到不能再好的男朋友,男朋友看她闲得无聊便给她组装了一台电脑,她一不小心认识了童蒙,而童蒙恰恰又触动了她的初恋情结——一段阴差阳错的爱恋自此发生,她一直试图跟他保持精神恋爱,他却渴望着身心合一。在你来我往的纠缠中,童蒙起初一直没能如愿,于是没忘了在寂寞无聊之际发展不同的女网友搞搞一夜情,比如前面所说的金娜娜,还有缨子等等。
小说还穿插描写了童蒙的几位哥们感情上的遭遇:滥情的不婚主义者虾米最终在恐艾症里铤而走险持械勒索丧了性命;流浪歌手费拉婚内婚外都迷惘,后因爱的争斗进了局子,出狱后幸得美人依旧;因家庭拮据不得不选择无性婚姻的黑格尔从网盲逐渐变成了网络骗子,最后不知去向。而童蒙生活中的几位女性也同样有着令人啼笑皆非的命运:因受骗多次以后而变成同性恋的当红女主持倩倩,“处女应征”嫁入豪门最后毅然重回校园读研的张小翎,在浪漫与现实中摇摆的才情女子简婕,因偶然放纵而不幸身染爱滋从而到处报复男人最后自杀的戴遥,为出国不惜放弃真爱的迷情女博士周紫若……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
一年级时虾米喜欢给我们上政治思想课,满口的政治理论和伦理道德,标准得和中学教科书没有什么区别。二年级时虾米领风气之先,彻夜不归地在网吧玩游戏,看外国情色片。三年级时虾米已经是网恋高手,隔三差五往宿舍里带姿色各异来历不同的女网友。为此,整个三年级期间,我和另外一个室友黑格尔不得不经常流落街头。
作者不止一次地剖析男人的本质:男人花心不仅仅是因为生理原因,更是因为有太多的挫折和失败需要不同的女人来医治。而女人呢?小说里还描写了两个不同类型的女文青:外表淑女内心放荡的雨烟杨柳、内外皆生猛的南方妮妮。而童蒙照样没能抵御其中一人的诱惑,心甘情愿半推半就地让雨烟杨柳当了几回自己的“性爱教练“,当然他们注定就是一夜情或者两夜情的,双方都无爱只有性,都不会因对方而伤半点心。
小说还有这样的表述:网络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它很容易就营造出一个“场”,在这个“场”中人的矜持甚至成为一种可笑的把柄,像化蝶后的蚕蛹、成人后的猿尾。一个人如果和网友见面而不来点荤的素的,不发生一点什么的话,似乎就不符合“网情”,就破坏了江湖规矩似的。很多男人女人就是在这样一种“场”的怂恿下开始了第一次网下性缘的尝试。
周紫若最终还是借回国奔丧之际跟童蒙再度聚首,尽管他们又发生了一次性关系,但他们都明白,这次见面不过是为了告别,她依然要回美国,他也第一次得知她曾因黑格尔的背叛突然变得糜烂过一阵子,而且现在过得并不如想象中那样幸福;而简婕,已走进婚姻,老公依然在她身边,忙于公务令她寂寞如旧,可现实的简婕再见童蒙也不过是叙叙旧而已——大家都回不去了。
童蒙一直自以为:即便红尘满身,即便沾花无数,其实我的内心都还有着最初的某种纯净与坦然。而且固执地坚信:或许,所谓的“纯洁”也是相对的,你可能对很多人都不纯洁,但会对一个人纯洁。而纯洁也不是林黛玉那样的冰清玉洁纤尘不染,而是你始终抱着最温柔敦厚最包容最耐烦最细腻最无怨无悔的心情,只要彼此如此这般就别无所求,不需要刻意去做什么,也不需要刻意不做什么。天天厮守也不会厌烦,相隔万里也不会忘记。
因此在每一场真真假假的恋爱中,他很清楚真爱是谁,命运却偏偏经常阴差阳错:他爱的人令他受伤,他却因此又去伤害他人。世上太多人抱着这种心态去游戏人生,受伤和伤人便是常事了。这一切也令童蒙的心始终是一座空城,什么时候能再有一个女子敲开他的心城呢?小说的结尾并没暗示什么,只是经过多年沉沉浮浮的职场生涯、网络生涯,他应该也会慢慢懂得,生活原本应该是简单的,不过诱惑始终是存在的。每个人的心都可能曾经是伤城与空城,但每个人的城门总有可能被打开,那未知的人,在要奔往的前路……
我是一个小地方长大的女子,虽人到中年,但经历依旧相对简单,接触网络比童蒙晚了三年多,因此,对于老魏笔下的都市暧昧确实感觉新鲜生动而慌乱好奇。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很接地气,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他还把2001年以来发生的诸多社会大事巧妙地嵌入了小说中,比如2003年的北京非典。
谁都是永远在红尘里书写着别人或自己的故事,哪些真哪些假惟有自知,有些人一辈子都在演戏,也不得不在演戏。高官若不被情人拉下马,哪一个不是满口仁义道德?越是文化程度高的人越容易对日复一日的家居生活心生厌倦,他们追崇的是自然与自由,且不仅仅满足于精神上的出轨,他们会认为:眼下愈演愈烈的“网恋”、“一夜情”、“八分钟派对”之类的游戏是不是人们另一种形式的大彻大悟和自我保护?剥离了爱情的性也许更为轻松和自我罢?
而传统爱情与婚姻的教科书里总是画满了理想。灰姑娘与王子终成眷属,但终成眷属后就能永远幸福如昔吗?人生还是得继续,日子还是得平淡地过,当激情不再,有多少人始终能为爱情和婚姻保鲜,保证自己生生世世只爱一个人?
当理想与现实背道而驰,当理想被现实击溃得支离破碎,许多人的心就慢慢由伤城变成了空城。
老魏本身就是一位生活在都市里的大学副教授,但是他来自农村,骨子里自然还保留着一些心灵上的纯洁。他耳闻目睹了周边太多同龄人的故事,便能始终以自我调侃的第一人称口吻来讲述《空城》的故事,让人读了欲罢不能欲恨不能。若要站在道德的高度来评判这些人物的是与非,那之中诸多人物都很可能是众人讨伐的对象。而我读完这部长篇,却开始掩卷长思,且换位思考:没有人生下来就是个伪君子,也没有人生下来就是流氓,是什么造成了当代人的情感迷失呢?
《空城》所讲述的正是网络时代里一些都市知识分子的情感浮生相。物质生活日益丰足的当今,人们的精神生活却日益贫乏,这似乎已经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时代,很多的城市人身体里都有一种暗疾,那就是伴随着城市化而增长的都市“文明病”。他们没法寻医,他们只有胡乱找药,在欲望中煎熬,在困惑中沉迷,而网络恰恰是培育这种暧昧与迷乱的温床。很多人不得已做着双面人甚至多面人。真相往往很残酷,很多真相都掩盖在温情脉脉的外表之下,永远也不为人知。可是人们有时掩盖真相并非为了欺骗,而是不忍心伤害。他们却不知,这样往往又造成了更大的伤害,倘若有一天真相大白的话。
小说的临近结尾时有一段话:我仿佛看到漫天遍野抛洒的残花碎蕊,恍惚之中是一张张熟悉的面孔,简婕、周紫若,还有虾米、黑格尔、南方妮妮、雨烟杨柳、小茗、戴遥、金娜娜……
我双手抚胸,那里有一颗无可救赎的灵魂。
果真是一颗无可求救赎的灵魂吗?多少灵魂依旧不时向上苍拷问:我们将何去何从?上苍却从不吱声,只让你们自己去慢慢领悟与领教他那双翻云覆雨手,让你们在各自的伤城或空城里孤守,甚至终老。
http://szb.hynews.net/hhwb/html/2013-07/14/content_2539347.htm淮海晚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