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作家最缺的是精神品质

(2010-11-25 14:44:03)
标签:

中国作家

富豪榜

中国作协

价值输出

杂谈

分类: 边缘思想录

    中国作家是非常奇怪的一群人,其中一部分被用纳税人的钱包养起来,做的却是反文学的活动。另外一些人野生野长,只好寻求市场制胜。两类人志趣不一,但核心目标似乎都不在文学本身,更不在人的命运这一主题上。

 

    这是我近期答某报记者问,内容是关于最近出台的《中国作家富豪榜》,以及由此引发的中国作家等问题。

1、  最近,一份《中国作家富豪榜》引起大众的关注和反思。首先,您认为这份榜单折射出一些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这个榜单明显是商业思维的产物,过去片面强调文学作品的精神效用固然不当,现在一味流行以经济收益为评价尺度同样不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媚钱的社会性趣味。就文学作品和作家而言,一时的经济指标很难说明这个作家或者作品的价值。当然,才积极的角度来说,这个榜单的出现还是大致可以提供一个市场方面的参照背景,虽然其出台方式非常蹊跷,其可信度也广受质疑。

2、  从这份榜单可以看出,青春文学和儿童文学作家居于富豪榜榜首位置,而传统文学作家却处于比较没落的位置,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这个是正常的。一是电子出版对青少年读者的影响相对较小,二是“孩子的钱永远是最好赚的”,成年人购买读物时会比较慎重,但为孩子购书往往宁滥勿缺,第三个原因是中国优秀的儿童作家和儿童作品比较少,这也让杨红樱、郑渊洁等人形成“寡头效应”。从传统文学这个方面来说,真正的好作品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最市场化的作家绝对不是好作家。像陈忠实、阎真等人,需要多年才能捧出一部作品,怎么可能被热炒得收益多多?所以说,一个作家太热对他的钱包来说当然是好事,但对品质提升来说基本上就是灾难。

3、  如何解读当前的图书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为什么功利化和娱乐性的读物受到大众追捧,而传统文学作品无法得到认可?

         出版的泡沫化现象确实越来越严重。面对日益浮躁的读者,出版界显得更加急功近利,一是盲目跟风,二是发动媒体攻势,“炒一炒,稻草变金条”。真正的好作品一是需要时间沉淀与打磨,二是并不刻意迎合。对于以变现为诉求的出版商来说,既没有这个耐心,也没有这个鉴别的能力。和先前的出版人大多自身是文化人不同,现在的出版人中良莠不齐,劣币驱逐良币差不多已经是一个趋势。

4、  相对于国内传统文学的没落,一些国外作家如J·K·罗琳的作品却在读者群中大受欢迎。在商业价值和文学价值方面,国内的图书都无法与之匹敌,您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必须得承认,像J·K·罗琳等外国作家的作品确实更具想象力,从思维方式到价值观念所受的束缚都更少。我看过一些中国儿童作家的作品,一是语言成人化,二是都有很强的“宣教意识”。中国文学的总体落后是个不争的事实。一个被管制、管教太多的孩子,你能指望他心智健全、快乐成长?

5、  在这个榜单中,能向国外进行版权输出的作家非常少,您认为当代作家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是怎样的?中国如何实现价值输出?

       也许当我们不再念念不忘“价值输出”的时候,就是具有输出价值的时候了。我不知道中国作家中有什么可以值得输出的,比如余华,其作品的表现力当然是一流的,但他在精神品位上又有什么先进的呢?他甚至都认为“中国作家的自由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中国作家是非常奇怪的一群人,其中一部分被用纳税人的钱包养起来,做的却是反文学的活动。另外一些人野生野长,只好寻求市场制胜。两类人志趣不一,但核心目标似乎都不在文学本身,更不在人的命运这一主题上。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永远都应替民生承担,有悲悯情怀。诚如柏杨所说“不为帝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倘若相反,或许可以得到权力者的表彰,获得经济上的收益,但也仅止于此了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