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天你精神病了吗?

(2010-05-29 20:49:59)
标签:

精神病人

社会问题

环球时报

杂谈

分类: 边缘思想录

    今天一上网就看到到处在炒一条新闻,标题是《研究显示中国精神病患超1亿 重症人数逾1600万》,以我对于现实政治的粗浅了解,这样的“研究成果”绝对是针对社会形势而出台的。道理很简单,如今这个那个见面都在感叹: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啊?杀人放火的,排队跳楼的,集体闹事的,砍杀儿童的……

    现在好了,答案出来了,原来是精神病人太多的原因。也就是说,社会给闹成现在这个样子,第一不能怪政府,第二不能怪制度,要怪只能怪父母。

    这种主题先行的研究当然是大有必要的,更何况发布者是经常以主流自居的《环球时报》(顺便说句题外话,该报曾经因为侵权而赔偿我1万多元,没有撒赖,这点要比龙源期刊网强。这也是我目前为止找到的他们唯一值得表扬的地方)。

    只是接下来疑问也出现了:

    1.既然研究将诸多社会问题归结于精神病人太多,而为什么杨佳、郑明生这些人为何又不按精神病人处理而坚持判他们死刑呢?

    2.为什么我们的社会精神病人就这么多呢?差不多接近十分之一了。难道都是生理性的原因?有没有是被残酷的现实、不公的司法、天价房贷、官僚凶悍给逼成精神病的?或者说这个比例到底是多少?

    3.文章称某些地方成功实施了综合管理,比如“江西省明确了收治管控精神病人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各级综治办牵头组织,加强协调指导和督促。公安机关将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列为重点进行管控,并负责强制收治;”“由公安机关集中送往精神病医院治疗,精神病医院要无条件地收治;”那么又如何保证公安部门、各级综治办“强制收治”的就一定就是精神病人?有没有可能将上发访、对社会不满者、言论率性者甚至领导干部甚至一般官员看不顺眼者也加以收治并且要求“精神病院无条件收治”呢?

    老实说,相对于无所不在的精神病人(事实上我根本就没感觉到社会有这么多的精神病,我只感觉到我们这个社会已经患上了严重精神病),我更害怕江西这个“成功经验”。如果某一天我们的生活空间里真的有十分之一的人被宣判为“精神病人”,那么我敢说其中应该包括十分之九的“被精神病人”。而且我们很难说我们自己就不会被“被”。

    有心理学的朋友告诉我,其实这个新闻在混淆一些概念,比如“精神病”和通常意义上的“神经病”就是两个概念,大多数所谓精神病人事实上并没有社会危害性。其实这个朋友不说我也明白,这样的套路在造舆论的部门及其从业者来说那是驾轻就熟的把戏。在孙志刚事件之后,“收容遣送”的名声不好了,“收治精神病人”的新招数也就应运而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