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2010-02-26 23:37:32)
标签:
文学梦创作心得西山文学社杂谈 |
分类: 老魏的另类活法 |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写给西山文学社的学弟学妹们
文/魏剑美
以我的观察,青春年少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做过文学梦,或短或长,或张扬或寂静。
而这大多数中,又以玩玩的心态居多。玩过了,也就放下了,淡忘了。一如童年的陀螺和风筝,还有嘴边唇角那些曾经的青春痘。
也有那偏执的,清苦地坚守着,但不得其门而入。终于养成了满身的酸气,和自负而自卑的双重性格。
间或还有那轻浮狂妄者,虽天天喝酒打牌,无甚可以示人之作,亦必做屈原贾谊之姿,动辄以“诗人”、“作家”自居,言必称诺贝尔奖,目中无人。每日沾沾自喜于自己炮制的“十大作家诗人排行榜”或者别的什么“世界华人大奖”,甚至对着自己的名片生出无限的崇拜。
我所要说的文学与以上人等无关。
在我认为,只有热爱并且视文学为生命姿态之一种的人,才可能懂得并且享受文学的寂寞与美丽。文学并不比其他事业更崇高,当然,也并不更卑微。我们之所以选择,其实只有一个理由,因为热爱。
因为热爱,我们忍受着因此而来的寂寞与孤独。但我们并不夸大这种寂寞和孤独,只因这寂寞和孤独中也有思想的藤蔓在伸展;
因为热爱,我们的眼里常含着泪水。但我们并不泛滥和矫情,只因我们懂得生命中的爱和感动并不仅仅限于爱情和亲情;
因为热爱,我们学着坚韧地前进。尽管生活本身很可能并不是一首诗,但我们要尽量让它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行进;
……
翻阅学弟学妹们编辑的作品集《行》,感触良多:在我毕业16年之后,在西山脚下,在这片柳宗元挥洒才情的热土上,西山文学社依然薪火相传,并且越加兴旺,据说社员已经达600之多,蔚为壮观。而且作品集早已从我们当初的刀刻油印到电脑照排,从薄薄一叠到厚厚一本。
我知道,这样的集子其实寄托着多少青春学子的梦想,见证着一段独特而美丽的心路历程。这些年来,无论辗转在何方的天空之下,奔波于何处的人群之中,我的行囊中都带着几卷当年的《西山文学》。正是那些带着青春体温的文字,让我无畏于旅途的艰辛和人世的苍凉。
随手翻阅《行》,我很容易就被这些文字的青春气息和真情实感所打动,而像《柴火的味道》、《成长·凝望》、《撑伞人》、《我寄给老蒋的信》、《永州古调》这些文章在文笔上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当然,这本作品集也反映了同学们还停留在“写自我”的习作层次上,还欠缺“文学”层次的提升。文学除了自我表达之外,还需要有它的社会性的内容,能够表现一个层面的东西。从技术性的角度出发,我建议大家不妨摆脱一味自我言说的情绪化散文写作习惯,更多注意刻画细节;多写带有故事情节的小说和散文;多锤炼语言;不以诗歌写作为主;针对报刊的需要写作。
就在写这些文字的同时,我在听瞎子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乐曲哀婉伤绝,诉说着一个流浪艺人凄凉的心事。我止不住想,如果没有《二泉映月》,又有谁在意着这个阿炳的辛酸与悲凉?人世的历史如此势利,阿炳以他的天才和艺术禀赋打动着千千万万的人,而同样身世的人古往今来又何止一个阿炳?我进一步猜想,这阿炳在无数次地拉着他斑驳破旧的二胡,在深味苍凉的同时,是不是也如鱼饮水般地陶醉在他自己的艺术世界里呢?
我想,文字于你我,其实正如音乐于阿炳。即便寂寞孤独,即便苍凉无依,其实也可以做到甘之如饴的。
道理很简单: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热爱,所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