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魏剑美
魏剑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249
  • 关注人气:2,4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的进步:从叶乔波带伤上阵到刘翔果断退出

(2008-08-18 11:57:38)
标签:

刘翔退赛

叶乔波

“中国精神”

杂谈

分类: 边缘思想录

       历史的进步:从叶乔波带伤上阵到刘翔果断退出

                                      文/魏剑美

 

    对中国人来说,北京奥运会最值得期待的恐怕就是刘翔的110米跨栏了。能够买到有刘翔比赛的门票就好像中了彩票一样高兴。但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一场比赛刘翔就黯然退场了。从电视屏幕上可以看到,做出这个决定之前的刘翔是非常矛盾的,他脸上的表情在急剧变化。但第一枪有人抢跑,急起急停加剧了刘翔的腿上,他终于转身离去,给数万正在狂热呼喊“刘翔加油”的观众留下一个苍凉的背影。

    刘翔的退赛当然是本届奥运会最大的遗憾之一,但他“未战先退”的举动却昭示着中国人对体育精神已经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

    很多人应该还记得速滑运动员叶乔波。她在1992年就被查出半月板断裂,但她还是带伤远赴6个国家参加了8场世界性大赛。1993年4月,一名日本专家检查她的膝上后万分惊讶,说这还怎么比赛,你应该马上做手术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但3天后,叶乔波忍着巨痛拿下了世界短距离速滑赛全能冠军。1994年,她又在17届冬奥会上夺得中国冬奥会上的首枚铜牌。在赛后的手术中,医生惊讶地发现她左膝盖的两侧韧带和髌骨早已断裂,腔内有8块游离的碎骨,骨骼的相交处呈锯齿状。

    “叶乔波精神”一度是被广泛宣传的,媒体称她一直“自觉以雷锋等英雄模范为榜样,决心把有限的运动生命全部献给祖国的体育事业”,“她忍受严重伤痛,坚持参加比赛”。叶乔波成了英雄,成了诠释“中国精神”的形象代表。但是,对叶乔波本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殊不知,她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轮椅上度过的,甚至不少人还担心她“永远都站不起来了”。

     相比叶乔波,刘翔所受的心理压力更大,更何况他的伤痛还远远不能和当年的叶乔波相比。如果发扬“叶乔波精神”放手一搏,拿奖牌甚至卫冕金牌也并非全无可能。退一步说,就算不成功也要成仁,战死疆场也比“做逃兵”英勇悲壮啊!

     但是刘翔没有,只因为他“并不是为了跨栏而活着”。在可能严重损及健康的情况下,刘翔选择了退出,选择了独自承受所有的指责与非难。然而令人欣慰的是,时代的进步已经使人们能够更理性地看待刘翔的放弃,也能够更理性地对待代表“国家利益和国家荣誉”的金牌了。

     叶乔波的“坚持”让人钦佩,但更让人心酸;刘翔的退出让人惋惜,但更让人欣慰。因为,我们终于摆脱了那种一定要“战死疆场”的所谓“中国精神”带来的心理重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翔的退出和观众对他的理解,标志着我们对体育精神的认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通联:湖南师范大学新闻学院魏剑美    邮编:410081

 

    附记:刘翔退赛后,民众、媒体甚至官员都表示理解刘翔,相比当年兵败汉城的李宁、朱建华那“万夫所指”的境地(朱建华早在洛杉矶奥运会只得铜牌时就被人家打破了家里的窗户),我们确实要为今天的进步感到欣慰。

   另外一件奇怪的事情是,本文写好之后投给某报,被告知已经有领导打招呼“不能评论刘翔退赛”一事。我有些莫名惊诧,虽然“领导”的事必躬亲已经是一个优秀传统,按如此关心到一场比赛真是奇怪得很啊。庆幸的是,《中国青年报》可能还没有“领导”去过问,所以就给发来出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