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营销》2010年第二期卷首语

盘点订货会营销细节,跟踪发行新中盘布局
■ 文 三石
2010年的北京图书订货热闹非凡,亮点闪耀,为中国出版新年新局面开了个好头。据我们观察,本次订货会上各参展单位从展台设计到现场活动策划都大幅度提升了营销内涵,活动丰富多彩,注重与客户的互动及产品传播的效果,不少的创新都令人耳目一新。本期我们仍然延续我刊的报道订货会的风格,用照片的方式,向大家推介最好的订货会现场营销细节,供大家收藏和研究。
前天,一则业界的坏消息让我们震惊,北京第三极书店正式关门停业,引起业界热议和思考,实体书店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再次摆在大家的面前。我认为,在大家在评论此事的时候,不要总把传统书店与网络书店对立起来思考,大家销售的是同一纸质图书产品。我们的关注点应放在传统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共同的竞争对手身上,这个竞争对手便是“数字化阅读”,读者数字化阅读习惯逐渐形成所带来的颠覆性变革才是威胁传统图书销售行业的关键。对于“第三极”的话题,我们将会深度地、科学地研究其运营层面的种种问题。本期的“影像书店”我们向大家推荐另一家优秀民营书店“先锋书店”,近年来他们在探求转型与开拓发展空间方面做了许多的努力,其书店主人钱晓华先生亲自撰写了题为《公共精神和公共空间:关于先锋书店》的文章,文中所言“我的生命在书上.心怀理想,春暖花开,为的是塑造一种精神,我将努力前行”让人感怀。
提及第三极,必然会与那场著名的“价格战”联系起来,有媒体说,折扣战大约造成销售损失4600万元,至今仍让不少书业人士心有余悸,价格战无疑是一场自杀的行为。因此,年初发布的《图书公平交易规则》旨在解决业内的许多违背市场规律的行为,代表着我们出版业正走向成熟。同时,公平交易不仅仅是价格问题,而是贯穿在整个出版产业链中,在作者与出版,出版社与书店,出版社与印刷厂种种环节中都有诚信与规范的问题,我们行业的每一位从业人员都有责任从专业的角度向读者解读——“规则”必须全行业去自觉遵守,这对整个出版市场的成熟有帮助,同样也是对读者负责。
出版机构“进京”潮在业内已经不是个新鲜的话题,但是随着各全国各出版机构全面改企之后,“进京”的速度则将会加速。“进京”成为各地方出版集团和出版社的战略举措之一,本期封面聚焦文章,我们从“京办”人的角度,采访了几家有代表性的“京办”负责人,解读他们的奋斗经历以及心路历程。这组文章可读性很强,一个个具有敬业精神努力拼搏在北京出版市场的战友们跃然纸上,他们的的理想、信念、坚持、拼搏,以及困惑与艰辛……很多动人的细节,让我们感动。在此,我们向“京办”的朋友们致敬,希望他们能在北京这样一个出版资源聚集的地方,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出版奇迹。
新年伊始,江苏凤凰新华书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新华书店集团在京联袂召开社店战略合作营销会议,有五大出版社联合体、两大出版社率先登上苏鲁跨省销售平台。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在会上指出苏鲁渠道合作“对于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出版物大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指出,“我们不仅要重塑出版发行市场的竞争主体,还要打造适应新的市场需求的出版发行中盘,以整体提升出版物的传播能力和销售能力”。我们认为,打造新时代出版发行“中盘”将是中国出版业的一个全新战略,这与过去的十年中所提出的“中盘”概念有所不同,是打造强强联合、资源整合、跨地区经营的全国性的新型发行中盘。我刊将对这一新的市场战略与格局进行跟踪报道与分析,帮助业界随时了解发行业的变化与发展态势,提供市场战略布置的依据。
加载中,请稍候......